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怎么看新晋院士“抄袭之争”

发布日期:2008-01-23 作者:      来源:科报网     
    吃大米的人,大都知道有个袁隆平,却很少听说过谢华安。最近,“默默无闻”的谢华安名声大噪。他的出名并不是因为刚刚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而是刚刚当选院士的他被指“论文抄袭”。

  这样的事情不管摊在谁的头上,想不出名都难。尤其将“抄袭”“侵占”这样的词汇,与一位新晋院士联系在一起,更加触动了学术腐败这根敏感的社会神经。在舆论的漩涡中,同情和批评谢华安的人似乎都那么有道理。

  批评者认为,谢华安这件事的关键不在于他的学术成就如何,而在于他是否有学术不道德行为,以及有学术不道德行为的人是否能够当选院士。这是一个不争的原则问题,作为学界楷模,院士当以“学风正派”为先。

  然而问题在于,目前所有的新闻报道和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论并不能充分证明谢华安有“学术不道德行为”。也许我们应该寄望于更进一步细致周密的调查,但是5次落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多位有声望的院士提名并最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事实,引申出的另一个问题更加引人关注:像谢华安这样,理论水平一般、科研成果卓著的科学家到底能不能当选院士?

  谢华安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汕优63”20年前就成为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最广的水稻品种,有人将他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提并论,称其为“杂交水稻之母”。遗憾的是,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只有中专学历的谢华安,理论成果实在不如人意。没有像样的论文,被认为是他前几次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中落败的原因之一。

  谢华安是个个案,但他并不孤单。每届院士评选,总有一些实际贡献突出而学术论文一般的人落选,其中以医学和农学领域尤为突出。

  就拿一个临床医生来说,他天天在临床一线看病,拯救了无数生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他可能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写论文,如果以论文多寡优劣为评价标准,他显然“不够格”当选院士―――有人认为这样的人可以评为劳模,却不可以当选院士。

  院士在我国作为一种最高的学术荣誉,他是对一个科学家学术能力和学术贡献的认可。因此,在院士评选中,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论文及其作者应该受到推崇,谢华安这样所谓“学术成果”一般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学家也应该毫无争议地得到认可。

  有了这样的原则,我想一定会免却很多令人“难为情”的事情―――起码对谢华安的争论不至于如此复杂,科学家的一些研究也不至于要过分“趋炎附势”。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