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转变用水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发布日期:2006-05-12 作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提要

  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落实到水利工作中,通过创新水利发展模式,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努力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今天是第十四届“世界水日”,也是第十九届“中国水周”第一天。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文化”。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水情:四大水问题咄咄逼人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水资源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水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有效应对了洪涝干旱等灾害,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也为生态和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必须看到,我国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四大水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并呈现出四个明显特征:一是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二是防洪能力总体提高与洪水风险不断加大并存。三是水生态和环境状况局部好转,但整体形势严峻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全国污水排放总量仍在逐年上升。四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造成这种严峻形势,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同时,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严重程度,也加大了这些问题的解决难度。这表明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协调,一方面水利不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不适应水资源和水环境条件。

  转变观念:发展,更要科学地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们能不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能不能完成水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关键在于能否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落实到水利各项工作中去,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与治水的自身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更要科学发展,要转变观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

  一是从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控制洪水又要给洪水以出路,既要治理水土流失又要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既要开发利用水资源又要维护水生态平衡,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水的需求又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是从浪费水资源、污染环境的错误做法,转变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子。要从“不断地去满足需水要求”的供水管理转变为“实现全面节水,不断地提高用水效率,来达到平衡水的供需矛盾”的需水管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三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应对水旱等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性事件中,要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在水利发展中,把人民群众能够喝上安全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优先领域。

  四是要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要统筹经济社会和水利发展,使得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相协调。要统筹流域和区域水利发展,维护流域整体利益,促进流域协调发展。要统筹考虑城乡水利发展,构筑城乡协调、各具特色的水利发展体系。要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在确保生活用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他方面的需要,维护河流健康。

  创新模式: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时期。要通过创新水利发展模式,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经济社会自律式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是适应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核心是要通过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简言之就是“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十一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基本实现全国灌溉用水总量的零增长。

  二是充分考虑洪水风险,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十一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城市及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使多年平均洪涝灾害损失率降低到1.0%以下的目标。一方面,要健全综合防洪体系;另一方面,要规范人类自身活动,给洪水以出路。

  三是根据水环境承载力,加强水功能区管理,保护好水资源。“十一五”期间,我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提高到60%以上,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四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要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净增有效灌溉面积3000万亩;要加快发展农村水电,实施水电增收解困工程;做好水利血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农村村容村貌。

  五是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维护河流健康。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写在2006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