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水价会否回归市场

发布日期:2008-09-11 作者:王小霞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水价上涨一直是各大水务企业近几年急切盼望的一件事。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日前在北京关于提高水价的表态,似乎让一切都变得近在眼前。

“水务企业全线亏损,水价被动上涨的压力很大,但真正实现起来有很大难度。”长期研究公用事业改革的国融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智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还没有建立起公用产品价格和成本联动机制之前,水价上涨实际操作起来很难。更何况目前通胀压力大,涨价会十分敏感。

水务企业急盼涨价

在全国,十年不调水价的地方并不罕见。据了解,江西南昌有8年没调整过水价,四川省三台县有9年没调整过水价。

“沈阳南海等地整整十年都没调整过水价,其中沈阳市居民水价目前是1.9元/吨,这样的水价根本不能反映目前水企的经营成本。”沈阳水务集团一位工作人员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水务企业的生产成本由市场决定,但成品水的价格却由行政定价,亏损在所难免。

“政府行政定价的过程中忽略了市场因素,水价偏低造成水务企业政策性亏损。”李智慧认为,就眼前来看,对普通百姓是一种利好。但长期看,企业长期亏损,可能导致为市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

重要的是,应由地方政府进行补贴的政策性亏损,很多地方都是在补贴了几年以后就没了下文,或者根本不予补贴。“现在地方财政也都比较紧张,很难再拿出一笔钱补贴给水务公司。”李智慧告诉记者,行政定价导致企业政策性亏损,但真正得到补贴的企业很少。

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1~5月,全国水务行业税前利润率为-1.17%,其中,供水行业和污水处理行业均呈现亏损。

中国水务集团董事局主席段传良在2008年一季度的业绩会上表示,今后数年国内的水价将会继续上升。段传良认为,目前国内的水价仍普遍较低,占支出比例仅为国外的一半左右,随着国内城市化进展加快,“水价回归市场已成为必然趋势”。

“水价调整应该引入市场机制,让成本与价格联动。”李智慧表示,如果仍然按照行政定价执行,水企就会不堪重负,形成行业性困境。更何况目前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即使水价只占居民家庭总支出的1%(北京最高,约占总支出的2%),但只要是涉及涨价,仍然会成为非常敏感的公共话题。

大幅度上涨不现实

“一些省份已经在水价上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目前尚未得到水价上调的具体方案。”首创股份一位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今年的水涨价都在预期中。

“目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和消费品价格都在上涨,水企的生产成本也在上涨,水价有被动上涨的压力,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李智慧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地方水务企业想要调整水价,不仅要经过价格听证会同意,还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批准。而很多地方水价调整方案即使通过了价格听证会,也会被当地政府“卡”住。

分析人士认为,水价难以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国务院近期工作重点仍是“防通胀”,同时,地方政府对上调水价也有诸多考虑――民生、稳定等都是重要因素。

“为了稳定物价,地方政府也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让水价大规模上涨。”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水利部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因此水利部的水价调整说法仅仅是上调水资源费。而水价定价权在地方政府,中央很难进行集中统一调控,所以,水价大规模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更何况,水是自然垄断的公共服务产品,不可能完全按照市场机制中的供需关系来定价。“在任何国家,水都是政府行政定价,政府会依据行业平均成本确定水价,一般确定一个较低的价格,中间差额将由地方财政向水务企业进行政策性补贴。”傅涛表示,水价走势不可能按照一个或几个企业的经营成本来确定。“必须和地方经济发展以及稳定物价相匹配。”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