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农业产业链金融体系

发布日期:2016-09-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目前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有待脱贫。各界普遍认为,金融投入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核心要素。201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从而“推进精准扶贫”。然而,传统的商业银行、资本市场等主要金融机构的运行模式,难以适应我国现有以农户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制约了各类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的流动。因此,亟须探索精准扶贫的创新金融模式。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当前农村地区融资难与工商业领域里中小企业融资难有相似之处。因此,可将产业链金融的思路移植到农村金融领域。一些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已经主导进行了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的创新实践。例如,吉林省农业银行推出“农行+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链金融”,重庆市荣昌地区农业银行推出“农业园区主导型产业链融资”等;“惠农聚宝”、“农泰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提出专注于农业产业链金融的经营思路。根据农业产业特点、农村金融现状和精准扶贫要求,可以进行如下农业产业链金融扶贫机制设计。

第一,规划设计精准扶贫产业项目。按照“地方政府+核心企业+农户+金融机构”模式,配合贫困农户共同调研、寻找并规划设计适合的精准扶贫产业项目,是实施产业链金融精准扶贫方案的首要条件。

第二,建立核心企业与贫困农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基于各方协作共同规划设计的精准扶贫产业项目,构建兼具扶贫与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链,并根据产业特征,在政府、金融机构、农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协调参与下,以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与农村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供、销合作关系。这一合作关系也可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而建立,由农业合作社作为中介,组织协调贫困农户的生产经营,并成为与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的主体,从而降低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

第三,金融机构以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为农村精准扶贫提供金融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农村扶贫产业链为基础,在掌握核心企业现金流信息的条件下,以产业链为单位向其提供多种形式的流动资金支持,包括农产品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的产业链融资方案。这也是整个多方联动农业产业链金融体系的核心。核心企业作为金融资源注入的对象或资金流管理的核心,以产业链金融的形式,解决农村贫困户产品采购的流动资金需求,尽可能采取农户联合统一集中产业链采购的形式,银行提供承兑汇票等统一的结算形式,使得融资的现金流始终在金融机构掌握的产业链之中闭环流动,避免零星现金形式贷款所产生的信用风险,并通过规模化降低交易成本。

第四,政府为上述有精准扶贫效应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提供财政贴息支持,并以一定方式参与信用担保。这将有利于项目的启动和尽快产生预期效果,对于精准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第五,在多方联动农业产业链融资项目支持下的农业产业结构中,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在此基础上,保险公司可以根据项目特征,设计相应的农业保险险种,参与该融资模式的合作,拓展自身业务领域。

构建农业产业链金融,将小规模农业生产纳入大规模农业生产链体系中,能够帮助解决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控制问题,促进金融资源向农村、农业的投入,在政府、金融机构、涉农企业等多方联动的基础上,借助于农业产业链金融的理念和业务模式,共同推进精准扶贫。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