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喷灌行业发展任重道远

发布日期:2017-04-14   来源:灌溉网 

3月28日,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首届全国喷灌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已经圆满落幕,但喷灌行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喷灌技术最早诞生于美国的19世纪末,凭借节水、省工、省地、增产等突出优势,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与发展。并根据各国国情,研制出了多种适应性强的机型。如今已经形成两大系统、八个大类的喷灌设备,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灌溉方式。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进喷灌技术,走出了一条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69亿亩,其中喷灌面积5622万亩。“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其中喷灌面积2074万亩,主要分布在东北(855万亩)、西北(188万亩)、华北(430万亩)和南方(601万亩)等四大区域。

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的进一步发展。3月28日,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首届全国喷灌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顺利召开。为进一步提升喷灌产品装备的科技水平,促进喷灌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邀请到全国30余位喷灌行嘉宾就喷灌技术相关主题从各自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喷灌行业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市场趋势、技术难题等,探寻新经济环境下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为喷灌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同时,与会代表在报告中也指出,我国喷灌行业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具有绝对市场优势的龙头企业少,绝大多数喷灌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设备工艺落后,只有少数引进国外成套生产设备;产品性能较差,系列化程度低,规格品种不全,很难适应多变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可靠性、耐久性和成套性不高;可转化推广的自有技术少,我国喷灌设备多是引进国外产品或生产线,多数专利技术还只是中试阶段或作坊式生产,不能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喷灌系列化产品,使得我国喷灌企业产业化后劲普遍不足。

与会专家建议,要全面认识和评价喷灌技术,尽快修订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加强喷灌新技术研究,加快开发喷灌新产品,科学规划推进工程建设,加大示范项目的推广宣传力度,高度重视培养喷灌专业队伍,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为我国农业技术转型,发展高效、现代化农业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