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新闻

甘肃武威市:从漫灌到"打吊针" 浇地学问真大

发布日期:2008-04-03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2008-04-03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水乡昌蒲村村民李玉琴算了一笔账:一个7分地的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花卉,年收入可达3万元,即使市场情况差点,收入也比种粮食强得多。大棚一年用水300立方米左右,而种粮食少说也得用水600立方米。李玉琴的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康乃馨、非洲菊等花卉;一束玫瑰10个花头,最高时曾卖到50元。

农民家里的小账,来自当地党委、政府的一笔大账。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全市实际需水量是供水量的2倍,年年超采大量地下水。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大面积沙生植被成片枯萎死亡,再加上人为的滥垦、滥牧等行为,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系统迅速恶化,沙尘暴天气愈演愈烈。武威市的荒漠化面积占66.7%,其中民勤县高达94.5%,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

为了拯救生存环境,也为了让老百姓有更多收入,武威市委、市政府作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2001年以来,中央领导先后11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甘肃省委、省政府把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确定为全省水利建设的“一号工程”,于2005年12月启动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暨应急项目。2007年12月,国家有关部委又正式批准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总投资47.49亿元。在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86%的情况下,节水的关键就是要把过高的农业用水压下来,要以现有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基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发展高效农业,他们的目标,即低耗水、高产出;他们的方法,即从“浇地”变为“浇作物”;这是武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日光温室为重点的设施农业成为该市发展高效农业的首选,截至2007年底,武威市已建成日光温室8万多亩,温室新增面积居全省首位;以日光温室建设为契机,武威市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棉花、大麦等节水高效作物面积,全市推广节水灌溉面积218万亩。

与此同时,武威市不再像过去一样大水漫灌浸泡式浇地,而是采取“打吊针”的办法,直接浇作物。民勤县重兴乡上案村村民杨永泉现在的两座大棚过去是大田,他的大棚里渗灌、滴灌等节水技术一应俱全。已经逐渐适应给作物“点”状浇水的杨永泉说,一开始还真担心作物的水量不够呢,现在蔬菜长势这么好,才知道了点滴之水也能成大事。目前,他家里的日光温室亩均耗水为大田作物的1/2,效益却是大田作物的15倍~20倍。据初步测算,日光温室可使农民人均年增收近60元,节约用水近300万立方米;2007年武威市减少地下水开采8500万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比上年下降了6.1%,而粮食总产量并未减少,为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了16.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8.5%。如今,武威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