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新闻

滴灌带被当做废品,落地的节水灌溉项目因何消失不见?

发布日期:2018-05-25   来源:灌溉网 

摘要:近日,灌溉网、水肥网组织的水肥一体化市场调研组一行来到河北省饶阳县,重点考察了饶阳蔬菜栽培管理过程中的灌溉、施肥以及其设备和农资产品的市场情况。本期重点介绍当地蔬菜种植中的灌溉方式及设备的调研情况。

日前,灌溉网&水肥网记者来到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走访农户和种植园区,调研当地大棚蔬菜种植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使用情况。

市场需求旺盛,政府积极推动

据了解,饶阳是河北省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达到“人均一亩菜、户均一个棚”的种植规模,素有“中国蔬菜之乡”之称。目前饶阳县拥有30多万亩蔬菜,近20万亩果树,10万多亩的葡萄。

由于多年的种植习惯,当地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水平较低,大水漫灌一直是普遍做法。为改善农户种植水平,缓解日益紧张的地下水资源与农业生产需求的矛盾,实现农业生产节水增收,近年来饶阳县政府一直大力推动设施蔬菜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包括为农户提供大棚建设补贴、免费安装滴灌、施肥设备等。

设计受制约,滴灌带被当废品

记者随机走访了饶阳县北流满村的几位蔬菜种植户。进入西红柿大棚,棚内却看不到滴灌设施的影子,农户在大棚中间输水沟内铺上地膜防止灌溉水下渗。

农户张大哥告诉记者,棚里的滴灌一直没用起来,政府发下来的软管和滴灌带都被大家当做废品贱卖,现在棚里还是在大水漫灌。

张大哥说:“安装的薄壁PE管和滴灌带不好用,太软了,整个系统设计也不合理,必须好几户人家一块儿浇地,几家棚里种的都不一样,灌水时间也统一不了,自己一户浇水,水压太大,一浇水管子就爆了。用不上,干脆不用了,只能卖掉。”

图左下角为农户锯断的滴灌出水口

上图为北流满村灌溉系统使用的首部系统,由于水泵的功率、流量、扬程都比较大,单井控制面积就比较大。因为在单井正常的控制面积一般包含多家种植户的多个大棚,各家各户种植作物各不相同,灌水时间和灌水量无法统一,因而无法统一灌溉。当出现单一用户对单一棚进行灌溉时,由于水压过大会出现滴灌带破裂现象,所以该滴灌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种植作物零散,缺乏规模化

据了解,饶阳虽是种植大县,但规模化种植户几乎没有,达到20亩的已经算是大户,并且作物选种比较随意,感觉行情好的就多种。这些确实给滴灌普及带来了客观难题。

农户郝大哥,是当地的种植大户也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他告诉记者,他曾经使用滴灌设备试种了一季西红柿,使用效果很明显,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因为地块分散,设计不合理,使用起来太麻烦,最终不再继续使用了。

郝大哥说:“我的地分了三块,拿出一块地试用滴灌,长得明显比另外两块好。但是用滴灌的那一块,每次灌水都要把地下管道里的水蓄到一个坑里,再用自己买的小泵把水打到棚里滴灌,坑里的水抽干了,再往坑里蓄水。别人家这时候要是浇地,我就没办法往坑里灌水,就得等着,否则别人家就没办法浇地了。我去过寿光的蔬菜大棚园区,他们那里弄的确实好,灌水的时候人不用看着,灌完一关阀门就行,省工省力还增产增收。但是我这里用起来太麻烦,用了一季我就不用了。”

遭遇频繁堵塞,种植园区无奈放弃滴灌

滴灌系统闲置,不单单发生在个体农户身上,在规模化种植的蔬菜园区滴灌系统使用同样出现问题。饶阳县比较有代表性的绿科蔬菜种植园区,建设于2010年,以种植有机绿色蔬菜水果为主。园区曾经安装过成套的滴灌施肥设施,但现在不再使用滴灌了。主管园区种植的石经理告诉记者,滴灌使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经常堵塞。由于水质、过滤、肥料、使用等诸多原因,堵塞问题一直无法解决,系统出现问题后期无人维护,安装完成的滴灌系统也就逐渐闲置,最后无奈拆除。

多方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水肥一体化

诚然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针对作物、土壤制定出科学的水肥方案前提下,确实能够大幅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人工成本,但以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饶阳的应用实例来看,技术在推广、应用、维护的过程中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要真正实现水肥一体化增产增质的愿景,政府需要更加合理的规划、企业需要更加完善实施和维护、农户更需要持续的观念性教育和指导。

9月9日由中国蔬菜协会主办,灌溉网、水肥网联合承办的“中国北方设施蔬菜栽培管理培训讲座”将在河北省饶阳县举办。届时将着重针对对设施蔬菜节水灌溉、水肥一化技术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我们也希望各位行业同仁积极参加,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北方设施蔬菜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