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发布日期:2006-09-18 作者:王恩鹏 朱琨      来源:中国建设报     

      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在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资源丰富,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实施的近五年,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西部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西部大开发是为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全面审视了国际国内形势以后所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

  在西部开发中必须转变发展观念,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经济发展中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与西部开发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务院也始终强调西部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存环境优化的基础之上。总结西部地区几十年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可看出水资源在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处在最关键的地位,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和非充分性利用,造成了土壤沙化,河流污染,森林和绿洲面积减少,使整个生态系统的内部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加大地下水资源勘察力度,查清水资源储量

  查清区域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以往区域地下水资源大多采用水均衡法计算,精度较低。

  近10多年来,地下水资源开采深度和强度不断增加,随着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水资源量和水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重新评价地下水资源十分必要。尤其是对所谓“非再生资源”的深层地下水的形成、贮存、运移及其可采资源量,要进行创造性的勘察研究和评价。

  综合利用,科学规划,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控

  在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兴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域调水工程、径流调蓄和支流水库工程、兴建山区水库以取代平原水库工程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时空分配,增加供水量和提高供水保证率,西北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既要考虑流域上、下游水量供需平衡,也要重视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广大农灌区要重视利用水盐运移和均衡规律,在地下水位浅埋的渠灌区,应实行井渠灌结合,充分利用当地地下水资源,降低地下水位,防治盐渍化。实行流域上下游水资源合理分配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合干旱区水资源、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系。

  开源与节流并举,尤其要重视节流

  西北地区在不同自然条件下要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三水”资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开源,是加快勘查和合理开发内陆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地下水及其周边的岩溶地下水。

  解决水资源紧缺,必须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改变农业大水漫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目前西北地区年农业用水总量达808×108立方米,灌溉农田不足1亿亩,亩均用水约800立方米。如果灌溉定额能降到350立方米/亩,则全区可节约用水450×108立方米。工业上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也是重要的节水措施。当前西北地区无论在农业灌溉还是工业用水方面都与黄河流域及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及提高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对于解决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充分利用天然地下库容调蓄水资源

  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利用先进技术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回灌补给量可占地下水开采量的15~30%。

  西北地区有很多巨大的天然地下库容,如山前洪积扇和一些傍河水源地已被开采腾空的地下库容,利用丰水期或丰水年地表水对地下水进行回灌调蓄,枯水期或枯水年开采利用,将取得良好效果。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开采与保护相结合,尤其是集中供水水源地要量入为出,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避免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引发环境地质问题。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污染,加快污水资源化步伐。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和完善水资源法规建设,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

  建立现代化统一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决策和严格管理。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