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第四届全国野生稻大会在昆明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18-09-01   

     2018年8月15-1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野生稻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波、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士林、作科所所长刘春明和云南省农科院院长李学林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大会由作科所副所长李新海主持。

  刘旭院士在大会上强调,野生稻是重要而珍贵的种质资源,是天然的优良基因库,利用好野生稻资源将有助于我们在水稻育种上实现新的突破。他指出,首先,野生稻种质资源工作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公益性特点,也是非常艰苦、基础、琐碎的基础性工作;其次,野生稻是水稻遗传育种的重要基因,在我国水稻育种生产中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他对野生稻种质资源工作者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种质资源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有历史使命感,而且要有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二是在保护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同时,更要科学系统地对野生稻资源进行精准鉴定和深入评价,有针对性地为水稻育种和相关研究工作服务;三是新时代的野生稻种质资源工作不能单打独斗,要加强与水稻甚至其他作物研究方面的广泛深度合作,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围绕水稻研究和生产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通过深入鉴定评价,挖掘优异资源,进而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手段解析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并指导应用于水稻育种和生产利用,力争实现野生稻种质资源利用新的重大突破,为我国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和科技支撑。

  大会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报告与交流,刘旭院士和谢华安院士分别作了《新时代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利用的挑战与使命》《杂交水稻籼型恢复系的创制与应用》的专题汇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广西农科院、江西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28位专家分别从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技术、优异资源鉴定评价、起源驯化、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表型组学、基因组学等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与交流。

  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关于野生稻保护利用的宣传片《利在千秋亦当代》在大会上首播,用真实故事和感人画面阐述了何为野生稻、保护野生稻有何重要意义,以及野生稻种质资源工作的艰苦和不易。宣传片在多年跟踪拍摄作科所杨庆文创新研究组组织全国优势单位共同完成的“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项目的基础上制作,此前本项目荣获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来自全国相关水稻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生产单位,还有部分企业和基层农业战线的广大科技人员32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