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作科所率团参加国际植物诱变与生物技术育种大会

发布日期:2018-09-20   

      8月27-31日,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录祥研究员率团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部维也纳参加2018国际植物诱变与生物技术育种大会。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Aldo Malavasi先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植物生产与保护司司长Hans Martin Dreyer、FAO/IAEA 核技术农业应用联合司司长梁劬等出席大会并致词。我代表团通过此次大会,交流、宣传了我国农作物诱变育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与IAEA及其成员国间的业务交流与沟通,初步达成了多项双边/多边合作意向,将对我国诱发突变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会议中,刘录祥研究员主持了“新型诱变技术的开发与农业多样性”分会交流,并受邀做了“诱变新技术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的大会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诱变育种的显著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开发建立的空间搭载、地面模拟、高能重离子等新型诱变技术与方法,育成的作物新品种、诱变育种研究项目组织、牵头建立亚太突变研究区域合作协作网等。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8月,我国利用诱变技术直接或间接育成和审定了1033个植物突变品种位列全球第一位,最大年推广应用面积1.3亿亩,受到与会各国专家的特别关注。作科所郭会君副研究员和谢永盾副研究员分别就小麦大容量突变体库构建和TILLING技术挖掘品质性状关键基因新等位变异、重离子诱导小麦快速发育突变体茎秆发育特性做了大会报告。

  会议期间,刘录祥研究员与IAEA副总干事杨大助先生、FAO/IAEA联合司司长梁劬先生分别就加强与IAEA核技术应用领域的合作、加快成立ICS CAAS-IAEA诱变育种合作中心及后续协作运行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本次会议是继2008年之后IAEA面向全体成员国的关于植物诱变育种领域的又一次国际盛会,以系统总结植物诱变育种领域近10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促进学术交流和植物诱变育种学科发展。大会设立了突变品种在粮食安全体系中的贡献与影响、诱变育种技术在有性繁殖作物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应用、诱变育种技术在观赏作物及无性繁殖作物中的应用、新型诱变技术的开发与农业多样性、植物基因组和育种的新挑战与新技术等五大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广泛交流。

  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作物科学研究所等8个单位的23位专家随团参加了大会。共有来自80多个成员国的400多名代表参会。大会交流报告74人、墙报交流240多篇,其中中国专家大会报告6人、墙报18篇。本次大会中国代表团的顺利参与得到了国防科工局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的大力支持。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