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李瑛:强化措施 补强短板 为事关陕西发展命脉的水利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发布日期:2017-07-14   来源:李瑛  

       党的十八把“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抓创新首先要抓科技创新,补短板首先要补科技短板。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进入新时期,如何贯彻五大理念解决新老水利科技问题,引领水利现代化建设,谋划“十三五”陕西水利蓝图,是陕西水利科技工作现实而紧迫的命题。
 

“十二五”陕西水利科技创新多项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十二五”期间,陕西水利科技工作以“提升水利科技短板”为使命,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细化管理、创造性开展工作,多项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形成陕西特有的管理模式。共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支持7670万元,是“十一五”的4.09倍,撬动各类社会资金突破2.5亿元。开展重大科研项目202项,其中6项为部级重点项目。累计获47项奖励,是“十一五”的1.86倍,其中6项为省部级奖励,打破了我省水利科研最高奖项零的记录,实现了省部级重大项目和奖励连续五年榜上有名,做到了部里有名次,省上有影响。一是成立了厅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抓科技的氛围。二是召开了十年来最高规格的全省水利科技工作会议。水利部时任副部长胡四一莅临并作重要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佩成作了学术报告,极大鼓舞了全省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的士气。三是首次在全国水利系统出台《关于实施“项目带科研”战略的意见》,明确了项目带科研资金投入比例,真正实现以项目带科研,以科研促项目。四是首次将科技创新纳入水利厅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真正使水利科技这一“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五是特聘中国工程院李佩成院士等7名资深专家学者组成水利科研顾问组,形成高端智库,为我省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撑;围绕陕西水利发展需求开展顶层设计、策划水利科技重大项目,为水利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六是首次将水利科技资金列入省财政预算。2011年起,水利科技经费被列入省财政专项资金,并连年翻番,2015年被列入省财政预算。七是率先在全国水利系统开展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修订工作,为实现水利技术标准动态管理和宣贯网络化,开发的“陕西省水利技术标准信息管理系统”成为西北地区首家。八是全方位立体开展宣传,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创建全省唯一的水利科技与对外合作中英文网页。依托每年一届的杨凌“农高会”国际化平台宣传水利工作。2011年以来,每届农高会都主题明确,形式创新,亮点纷呈,成为领导想看、群众爱看的亮点展厅,连续五年蝉联农高会组委会颁发的优秀展示奖和优秀组织奖。五届农高会共接待参观群众48万余人,达成合作意向2000余项,社会各届人士建言献策百余条。共推介农业节水、抗旱应急、饮水安全的新技术、新产品40余项,有效提升了陕西水利的国际影响力。“十二五”末,“十三五”开启之年,水利部把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座谈会放在陕西召开,对陕西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新举措给予表扬,对陕西水利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水利科技创新工作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十三五”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时期。面对水利大发展的要求,陕西水利科技创新力度仍显不足,存在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水利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基础平台缺失。据水利部统计,截止2015年末,全国各流域与各省市均成立了水利科技专管机构,目前全国仅有3个省(市)没有省级水利科学研究机构,我省是其中之一。而且我省大部分基层单位科技专管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固定,科技业务仍然由别的部门代管,造成科技创新缺乏执行的“腿子”;二是“项目带科研”战略落实力度不够。省水利厅“项目带科研”意见中明确要求,在水利基建投资中,根据水利投资规模及科研与技术推广需求,安排3%~5%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和科研基地等建设。这几年,省引汉济渭办、省引汉济渭公司投入7000万元、省水保局投入1600万元用于“项目带科研”,这些科研项目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它单位执行力度不够,“项目带科研”的落实效果不佳。三是水利科技推广乏力,成果转化仅在推广项目上有较大力度,大范围的推广无法开展。四是标准化工作亟待加强。目前,我省已完成了2007年版《陕西省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修订,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亟需系统化开展,但是我省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这块工作。水利部每年安排500--2000万元用于部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目前有19项标准已成为国际标准。

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水利科技新蓝图

      “十三五”伊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及科技创新工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中办国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科技体制改革,指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强化创新驱动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抓创新首先要抓科技创新,补短板首先要补科技短板。水利部要求进一步加快水利科技创新步伐,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强化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团队,拓展投资渠道,大力促进成果转化。省水利厅把创新水科技列为全省水利系统八项重大工作之一,要求强化措施,补强短板,做好支撑。要求“水利科技与重大项目、水利改革发展相适应、相发力”。
      “十三五”水利科技工作机遇难得、任务艰巨,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时不我待、责无旁贷。水利科技创新工作将按照中省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切实实施“科技兴水”战略,着眼长远,安排一些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研项目。围绕东庄水库、引汉济渭等重点工程,针对性地开展材料结构、泥沙淤积、隧洞施工等关键技术研究攻关,为大型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科技支撑。深入基层开展科技需求调研,组织策划开展一批重大科研项目,精准解决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狠抓“项目带科研”措施落实,确保以基建大项目带出科研大项目;举办全省水利科技管理人员培训班,提高全省科技工作管理水平。强化奖励激励机制,突出产学研用相结合;强化项目过程管理,继续将科技创新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全方位立体化做好科技宣传工作,营造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掀起新一轮水利科技发展高潮。

加快水利科技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1、坚持行政推动这个关键,形成一把手亲自抓科技创新的氛围。

      坚持行政推动这个关键,一定要在全系统形成一把手亲自抓科技创新的氛围,厅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应适当增加有关重大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同志,加强对重大项目中科技创新管理的推动,保证厅党组要求的“水利科技与重大项目、水利改革发展相适应、相发力。”继续做好厅直系统科技创新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以考核提高行业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切实落实“项目带科研”战略,在重大基建项目中,应带有相应的科研项目,按规定列计工程科学研究试验费,并把科研项目验收作为工程验收的前置条件之一,严格把关验收。使科研成果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中锤炼和造就水利领军人才,实现工程建设、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培养多方面共同收获。

2、拓展水利科技创新投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水利科技是公益性为主的事业,财政是投入的主渠道。积极争取中、省财政支持,积极争取水利部重大科研和推广项目以及省科技厅科技计划等项目。除省财政每年专门安排的水利科技创新资金外,各地也要积极争取本级财政支持,结合区域特点,积极开展科技项目。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科技投入的政策环境。引导和激励企业、社团等各方面力量对水利科技的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水利科技投入格局,保障水利科技持续创新和不断进步。

3、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培养领军人才。

      积极推进省级水利科研机构组建工作,增强在基础前沿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健全科技管理机构,充实并固定科技管理人员。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政策吸引人才,让科技人才真正吃香。要健全人才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为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骨干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创造条件。结合重大水利科技项目的实施,把科技创新项目、基地和人才建设相结合,加快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水利大师级人物和创新团队。

4、强化联合攻关,着力破解重大水利科技问题。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解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我省没有组建省级水利科研机构之前,要借助我省和驻陕涉水院校,及水利科研机构的力量为我所用,破解重大水利科技问题,推动水利科技快速发展。围绕重大水利建设开展水利科技重大需求调研,按照实际需求,认真组织开展好重大课题研究和科研攻关,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解决我省重大水问题,支撑和引领水利现代化建设。

5、加快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认真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加快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积极培育和孵化具有市场潜力的水利科技成果,提升产品的系统集成水平,加速水利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陕西推广工作站”职能,加强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采取形式多样的科技成果交流、培训和推介活动,加大水利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应用力度。加大现代信息等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建立地市水利科技推广队伍,做好获奖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泥浆泵筑坝技术等“大禹奖”获奖成果向生产建设转化,提升支撑水利改革发展的科技成果供给能力和水平。

6、建立科技创新宣传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创新”氛围。

      深度挖掘全省水利科技创新举措与成果,加大重大水利科技成果、水利新技术、科技创新先进典型宣传,营造科技创新发展氛围,建立水利科技宣传长效机制。编印我省《水利科技成果汇编》,扩大水利科技成果共享。组织举办水利新技术推介活动,利用杨凌“农高会”“科技之春”等平台,宣传水利改革发展新成就、水利科研新成果,推介群众急需的水利新技术,提高水利社会影响力和水利新技术应用水平。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