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中美农业发展差距有多大?这篇文章告诉你

发布日期:2017-09-04   来源:新华社 

通过对比中美农业发现,中国农业迈入“高成本”时代,中国农业成本已全面超越美国,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与基础竞争力逊于美国农业。

一、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全面高于美国

1、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成本持续上升并全面超越美国,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相对下降。

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8.80 -0.68%,买入)成本快速上升,逐步全面、大幅超越美国。

2015年,中国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亩均总成本分别为1083.72元、1202.12元、984.30元、674.71元、2288.44元。

分别比美国高出56.05%、20.82%、210.42%、38.44%、222.84%。

中国玉米亩均总成本,2015年较2001年增长230.52%,远高于美国49.24%的增幅。

中国小麦亩均总成本,2015年较2001年增长了660.66元,增幅204.13%,远高于美国26.47%的增幅。

21世纪以来,美国稻谷亩均产量一直高于中国。从2012年起,中国稻谷亩均总成本超过美国,但差距较小,历年从美国进口稻谷(大米)几近于零。

中国大豆亩均总成本,从2001年至2015年增加210.10%,远高于美国35.29%的增幅。

中国棉花亩均产量比美国高75%,但亩均总成本高出222.84%。中国棉花进口在2012年达到波峰为513万吨。

中国农业成本高,再加上中国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政策性保护价收购,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美国及国际市场,这是中国农业竞争力不足的重要体现。

2015年,中国每50公斤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平均出售价格分别比美国高出109.91%、50.89%、98.69%、102.78%、44.57%。

2、中国农业人工成本、土地成本远高于美国

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2001年至2015年,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增幅分别为256.71%、230.27%、261.57%、172.46%、336.07%,成为推高农业成本的主要因素。

2015年,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分别是美国的14.78倍、4.11倍、16.33倍、8.5倍、28.23倍。

表明中国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美国,这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低的事实相契合。

3、美国多数农产品物质与服务费用高于中国,占比六成至八成,表明其资本、技术、服务、机械等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尽管中国农业成本总体上明显高于美国,但美国多数农产品物质与服务费用却高于中国,美国玉米、稻谷、大豆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480.86元、735.43元、298.91元,分别比中国高104.64元、256.74元、97.1元,中国小麦、棉花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分别比美国高191.91元、52.29元。与中国不同,新世纪以来,美国主要农作物成本及其构成基本稳定。

二、中国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的主要根源

中国与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在农业资源禀赋、劳动力素质与职业化程度、农业机械水平、农业科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以致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中国农业高成本、低效率、缺乏农业基础竞争力的状况将在一定时期内维持。

1、中国人均农业基础性资源禀赋相对不足,资源型基础竞争力处于劣势。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略多于美国。2015年,中国耕地为20.25,美国耕地为23.19亿亩,中国耕地比美国少2.94亿亩。

2、中国农业劳动力基数过大,劳动力基础竞争力不强。

截至2015年,美国农业就业人员数242.2万。

而同期,中国农业就业人员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21919万,其中包括兼业人员。

中国这样体量庞大的农业劳动力超过农业需要量,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也是农业劳动力中大部分兼业的原因。

3、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机普及基础竞争力滞后。

世界上农业先进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都比较高。美国不仅早已在粮食作物上而且在棉花、大豆、烟草等品种上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耕作环节机械化率相对较高,但播种、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率较低。2015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3.82%,机耕率为80.43%,但机播率和机收率都较低,分别为52.08%和53.40%。

4、中国农业科技相对落后,科技型基础竞争力欠缺。

近几十年来,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对中国农业增产与发展居功至伟,化学肥料、优良品种、农业机械、生物技术、设施大棚等推动着中国农业发展进步。中国农业科技在世界上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但与世界上农业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技术领域仍有一定的差距。

三、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建议

1、利用与保护并重,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治工作,夯实农业基础。

第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涵养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农业生产能力。

第三,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2、进一步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培养职业农民。

中国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人工成本方面还有巨大潜力。

第一,进一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第二,培养职业农民。

3、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机智能化。

在农村人口城镇化背景下,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化迎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第二,发展农业机械合作与生产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程度。

第三,推进农机智能化。

4、提高基础性、关键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量。

未来,农业科技仍然是决定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升中国农业基础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科技,补齐科技欠账。加强农业基础性、关键技术以及适用技术的研发。创新农业科研体制机制,积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扎实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和农业基础竞争力的支撑作用。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云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