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丰水地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布日期:2017-09-19   来源:中国水利报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农业节水减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推动农业节水减排,关键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促进农业用水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探索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促进农业节水,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各地积极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但进展不一,模式不一,成效不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比如:在北方,由于水资源长期短缺,“水是珍贵资源”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水是商品,用水交钱”已成为群众的一种自觉行为,改革工作容易推动,见效较快。但在南方丰水地区则不然,到处都是江河湖泊,到处都是水,当地群众始终认为“水是自然产物”。因此,南方丰水地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无疑具有较高难度。如何在丰水地区顺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要“引导好”,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在南方一些丰水地区,地方党委、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灌区管理单位,基层水管站,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对水商品、水价、水权、水市场等概念认识较为模糊,尤其是部分农村群众,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些概念,自古以来用着“不用交钱的水”。对此,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宣传进机关、进村组、进农户活动,认真做好改革政策宣传和解读,从根本上转变领导干部治水理念、社会群众用水观念,增强节水意识,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农业用水户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保障改革平稳顺利实施,确保改革取得扎实成效。

二要“基础好”,推动改革重点突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千头万绪,但必须抓关键要害,牵一发而动全身。着力构建农田灌溉体系,统筹整合水利、发改、农业、国土、烟草等部门有关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资金,以灌区为单元,逐个对农田灌排工程设施进行改造,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建成高效节水农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实现高效、节水、增产。着力构建农业用水计量体系,把计量设施建设作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新建、改建、扩建灌溉供水工程,必须同步建设计量设施,覆盖到每块田地,方便水费计收。着力构建农田水利管护体系,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归属,明确管护责任,引导农民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着力构建水市场管理体系,合理确定农业水权、水价、用水定额,通过市场经济杠杆作用,引导水权从低效益端向高效益端流转,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全面实现节约用水。

三要“示范好”,以点带面全线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一项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模式可复制的工作,由此,选点示范至关重要,关乎改革成败。当前,各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环境较为复杂,从资产权属来看,有国家所有的水利工程,也有集体所有的水利工程,还有农民个人或新型经营主体所有的水利工程;从用水共享来看,有流域性的,也有区域性的,等等。为此,要针对不同管理主体、不同供水途径、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计费方式,合理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点,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并从中找出有共性、有规律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和固化,形成符合具体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

四要“成效好”,让群众看得到变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其目的是减负增效,让农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改革中,要围绕“不增加群众负担”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农业用水补贴政策和节水奖励机制,统筹安排水管单位公益性养护、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补助、上级补助专项资金等,对在定额内用水、采用节水措施、调整种植结构的规模经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给予合理的补贴和奖励,充分调动用水户的节水积极性;要围绕“节水增效增收”的要求,充分发挥水市场作用,鼓励用水户对节余水权进行交易,获取利润,增加收入,坚定用水户的节水信心。

五要“督导好”,让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行政首长负责制,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推进改革。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进度、成效等进行督导和考评。考评结果与水利资金安排挂钩,优先向改革成效好、进度快的地方倾斜。对组织不力、进度严重滞后的地方通报批评,并扣减水利资金,确保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到位。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