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新闻

德国柏林人:利用自然管水

发布日期:2006-03-16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水势网     
      柏林的供水体系可以说是一个利用自然,将雨水和污水再造饮用水的过程。

  柏林人不仅爱水,他们还一直以自然为榜样来管理水。

  在专业人士眼里,柏林的水资源可谓问题多多。从东流向西的Spree河不仅年径流量小得可怜,上游还接纳了纺织等工业废水、农田来的地表径流,流到柏林市区,路还没走三分之一,又吞下了东柏林三个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污水,而柏林的年降雨量仅500毫米……

  19世纪下半叶柏林城市化、工业化开始高速发展,如何取水供水,成为一个难题。从柏林现存的老水厂可以看出当年的反复。1877年在Tegel湖边建成的自来水厂先采用地下水,1883年为增加供水量改为直接取地表水,但是到了1901年却又改成地下水了。1893年建的Friedrichshagen水厂先是使用地表水,到了1904年便改成打井取水了。

  地表水直接处理会比地下采水更容易更经济,可柏林人为什么在上世纪初全改成地下取水了呢?1892年汉堡爆发了一场瘟疫,8000多人丧命,柏林的Koch教授指出饮水的安全对防止瘟疫至关重要。是这一事件让柏林人在供水急剧增长的压力下“未雨绸缪”转为打井供水,还是柏林人对柏林貌似有水实际贫水、清污混淆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时的思辨过程已经很难考证了。有趣的是,给水深度处理中常用的臭氧发生器(我国华东地区已经有很多水厂在使用)恰恰是柏林人西门子发明的。1890年西门子臭氧发生器处理司勃来河水的工业试验获得成功之后,在欧洲很多自来水厂得到应用,但偏偏在当时经济高度发达的诞生地柏林没有派上用场。西门子家乡的人坚持靠土地的天然过滤,用最普通的自来水厂工艺提供水质精良的直饮水,一直到今天。

  二战后,柏林一分为二,西柏林成了孤岛,下风下水,无法左右来水的质量。经历了1948~1949年长达近一年的路面封锁之后,如何确保供水安全也成为西柏林的头等大事。西柏林的发展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但是柏林人并没有把出路寄托在现代化技术上,没有直接取地表水,没有采取“中水回用”,而仍然是毕恭毕敬地沿袭自然的榜样。在林区、水厂附近的人们把雨水、河水拦截下来,让它们反渗补充超采的地下水。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地表水富营养化愈演愈重,人们开始把拦截下来的水进行处理,下渗地下水,再从百米深的地下抽出来,进入自来水厂处理。柏林的供水体系可以说是一个利用自然,将雨水和污水再造饮用水的过程。

  Tegel湖的整治从思路到实施都体现了柏林人的特性,也是工程和自然力量完美结合的一个典范。Tegel湖位于柏林的西北部,是一个长两公里多、宽约一公里的浅水湖,也是供60多万人用水的地下水的来源。东北部是进水,西南部是出水,由于东北部来水量太小,湖水几乎不.流动,高峰时进水的含磷量高出理想水质的100~1000倍。在决策上,柏林人放弃了强化水厂处理工艺的方案,花气力恢复湖水的质量。除了清;理淤泥外,在湖的人口建造深;度除磷设施,为防止西南部的水(水质也很差)倒流,把沿着湖的出口流过的Havel河水也一并抽过来处理,这样不仅改善了西柏林天然蓄水的质量,也保证了供水水厂的长治久安。

  人们预测随着原东德地区的经济恢复,柏林的人口将来要从现在的300多万增加到600多万。这就给柏林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已有的供水和废水处理体系能否满足人口剧增后对水的需求呢?柏林地表水的最大问题是清污混淆和富营养化。现行的排水体系的最大缺陷是人粪尿与其他废水的混合排放。人的粪尿虽然只是城市污水的百分之一,但它是缄市给水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人们在探索如何把它单独收集和资源化,减轻污水处理的负荷和水环境的污染,实现人粪尿一土地一食物这一自然循环。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