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__助力农业高效发展_张井思

发布日期:2023-09-07   

论 坛 经 纬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助力农业高效发展

张井思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国粮 食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 总产量为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 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 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 斤以上。仔细分析不难发现,2021 年玉米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3090万 亩,增长了5.0%,而增加的面积大 部分来自旱作雨养区。此外,东北 三省及内蒙古合计增产188亿斤, 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为70.3%, 这四省恰恰也是我国旱作农业的主 要区域。“灌区稳,则全国稳;旱 区增,则全国增。”灌区粮食产量 相对稳定,是稳粮的基础。旱区无 论播种面积还是单产水平,提升的 空间都很大,旱作农业是全国粮食 进一步增产的关键。今年的粮食增 产,充分说明了旱作节水农业的


重要作用。尤其吉林省是我国水资 源短缺省份之一,水资源时空分布 不均,中西部平原区水资源相对缺 乏,发展节水农业任重而道远。

深入推进农业节水

近年来,我国坚持以水定地、 以水定产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指 导,强化政策举措,调整种植结 构,集成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农 业用水效率。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 201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推 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 从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合理种植 和科学抗旱等方面推进节水农业发 展,实现农业稳产增产。2016年, 农业农村部印发《推进水肥一体化 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 出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六大区


域,以玉米、小麦等六大作物为重 点,因地制宜推进工程措施与农艺 措施结合,大力节约水资源用量,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推进品 种节水。在保障粮食产量稳定的前 提下,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扩大 低耗水、高耐旱作物种植比例,引 导适水种植、量水生产。推广中麦 5051、中地88玉米品种等一批节水 高产优质品种。在地下水超采区, 将一年两熟的冬小麦、夏玉米,改 为种植一年一熟的棉花、杂粮等农 作物,减少农业用水量。三是推进 农艺节水。“十三五”期间,中央 财政累计安排40多亿元,在黄河流 域9省区推广地膜覆盖保墒、水肥一 体化、集雨补灌等旱作节水技术, 累计示范面积达6500多万亩,带动 应用超2亿亩次,有效实现“节水”


高效节水灌溉的相关知识,与不懂

高峰期缩短作物轮作周期,让村民

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保持湿润肥沃

得农民普及相关知识。

减少灌溉和深层渗透。深层位作物

的土地是必要的。小麦产量可达到

4.3调整农作物的种植比例

生长灌溉提供水源,最初从1200m3/

6750公斤/平方米左右,大豆产量为

每年灌区冬灌结束后,水利部

hm2降至约1050m3/hm2 ;夏季用水从

1920公斤/平方米,玉米产量为13800

门都会召集所辖灌区的村委会,审

每年3次轮作增加到4次或5次,节

公斤/平方米,胡麻产量为3375公斤

查和讨论水量分配方案和下一年的

水约5%。其次,为了减少田间农

/平方米,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

农作物种植比例。根据市场预测,

作物的蒸发,在不同的麦田种植农

入,还节约了水资源。这是一个一

农民被指示播种更多的油菜,并调

作物,这样可以培育肥沃的土壤,

举两得好方法。

整夏季和秋季作物的比例。最初,

还能扩大农作物的使用面积,减少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川电

这一比例从60%调整为40%。在用水

了太阳光照照射麦田的机会,在农

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

28 中国农机监理 ZHONGGUONONGJIJIANLI 2022/09


论 坛 经 纬


和“增粮”双重目标。截至2021年 底,已指导各地集成20套节水增粮 增效技术模式。四是推进农业水价 综合改革。2021年,推动印发《关 于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 知》,强化农业用水刚性约束, 完善农业节水制度体系。2021年, 全年新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面 积超过1.5亿亩,累计达到6亿亩左 右。

笔者建议,今后还将统筹考虑 粮食安全与农业节水,推动农业用 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 一是强化 责任落实,逐项细化农业节水相关 政策方案重点任务,明确分工,落 实责任,加强田间节水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推行适应性种植方式,实 现节水增产和节水增效目标。二是 推行适水种植,立足水资源情况, 调减耗水量大的作物,加快选育推 广一批抗旱品种。三是推广节水技 术,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测墒节 灌、浅埋滴灌等旱作节水关键技 术,逐年扩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推广面积。四是深化农业水价综 合改革,进一步健全精准补贴和 节水奖励机制,支持有条件地区 加快推动农业水权交易,强化用 水管理。

多措并举建设高标准农田

近年来,我国将大中型灌区作 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强化 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推动优先将 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2021 年,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部联合印 发《关于加强大中型灌区改造与高 标准农田建设协同推进工作的通


知》,共同推动将大中型灌区有效 灌溉区域优先建成高标准农田,有 序推进大中型灌区一张图和高标准 农田建设一张图的叠加,实现灌区 有效灌溉面积与灌区高标准农田建 设面积的数据共享。同时,加强与 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工程规划建设的 衔接,指导地方优先选择水源条件 好、骨干灌排工程配套的地区实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挥各类主 体专业作用,加强工程管护,将大 中型灌区有效灌溉耕地优先打造成 高标准农田。

笔者建议,下 步应严格 落实《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21—2030年)》,将高标准农 田的任务安排、项目建设等向大中 型灌区集中。 一是完善灌排工程体 系,指导各地按照《高标准农田建 设通则》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 相关地方标准,在建设高标准农田 的同时,做好与现有大中型灌区田 间灌排工程配套衔接。二是推进农 田水利技术应用,在大中型灌区, 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实用 工程与装备技术,加强农田建设与 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为优先将 大中型灌区打造成高标准农田提供 技术保障。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以稳定提 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聚焦 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耕地 保护与质量建设等关键领域,推进 农业生态保护修复,促进产业集聚 循环发展。通过实施化肥农药使用 量零增长行动,以点带面推进化肥


农药减量增效,2021年,全国化肥

施用量比2016年减少约21%, 农药

使用量连续6年保持下降趋势。实施

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高标准农田

建设、土壤侵蚀治理、黑土地保护

性耕作行动计划等,综合施策,促

进黑土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推进生

态循环农业发展,开展生态农业试

点,遴选132家生态农场,开展农田

景观构建和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

延伸农产品价值链,提高粮食供给

能力。

笔者建议,下一步应坚持生

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

农业生态保护修复。 一是持续推进

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

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

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

化,建设一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

理重点县,提升农业面源污染综合

治理能力。二是持续抓好黑土地保

护利用。强化装备基础保障、农机

农艺融合、监督管理服务,建立技

术能到位、运行可持续的保护性耕

作长效机制,促进黑土地保护利用

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持续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新一轮全国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快推进高

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改

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四是扎实开展现代生态循

环农业试点。整建制开展现代生态

循环农业试点,探索一批生态农业

建设模式,打造一批现代高效生态

农业示范主体,发掘一批好做法好

经验,在全国推广。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农机监理 ZHONGGUONONGJIJIANLI 2022/09 29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