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论文专著» 论文» 毕业论文

马铃薯滴灌田间试验研究

发布日期:2008-07-04 作者:江俊燕      来源:本站原创     

  节水中心2008届硕士研究生江俊燕,在导师汪有科研究员的指导下,经过三年努力学习完成了马铃薯滴灌田间试验研究。

 

摘 要

 

滴灌是一种现代化的灌水技术,也是世界上公认的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目前国内外对于滴灌的研究大多是围绕果树、蔬菜、棉花、瓜等产值较高的作物开展,对马铃薯,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滴灌的研究非常少。马铃薯是榆林地区农民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而榆林市水资源特别匮乏,农业干旱频繁发生,加上能源化工业发达,与农业用水展开了竞争,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给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和困难。

本文就榆林地区马铃薯滴灌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设在榆林市靖边县红敦界镇长胜村。试验通过对马铃薯实施不同的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来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分干物质含量、产量及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变化、棵间蒸发量、土壤温度及马铃薯耗水量。试验设置10个处理(含一个对照),每个处理重复三次,试验从527(播种)开始至98(收获)结束,历时共105天,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

(1)当灌水定额一定时,灌水周期越长,产量越低。90m3/hm2的灌水量下,31灌的处理比51灌的处理每公顷高出5364kg,比71灌的处理每公顷高出10260kg。当灌水周期一定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增加;而31灌的3个处理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灌水定额为90m3/hm2,灌水周期为3天的处理产量最高,为33912kg/hm2,比灌水量最大的处理731灌,灌水量为270m3/hm2)每公顷高出1620kg

(2)马铃薯的产量与株高成二次抛物线关系;其产量与地上部分干物质量之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639

(3)灌水间隔时间越短,棵间蒸发量越大。31灌的处理观测期间棵间平均蒸发量为4.81mm/d,而71灌的处理其观测期间棵间平均蒸发量只有3.18mm/d,对照区则更低,仅为2.32mm/d

(4)在块茎膨大期,处理731灌,灌水量为270m3/hm2)的耗水量高达139.50mm,比幼苗期耗水量高322%,比块茎形成期高127%。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大小与灌溉水量成正比,处理7的灌水量最大为243mm,其全生育期耗水量也最大,为329.43mm;而 CK区,由于只在保苗时灌一次水,故其耗水量最低,仅为155.36mm。当耗水量为285.84mm时,所对应的产量最高。当耗水量小于285.84mm时,产量随着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耗水量大于285.84mm时,产量反而随着耗水量的增加而减少。

  (5)处理131灌,灌水量为90m3/hm2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5.93kg/m3,其次是处理251灌,灌水量为90m3/hm214.62kg/m3CK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为6.46kg/m3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水量成二次抛物线关系,当灌水量低于146mm时,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当灌水水量高于146mm时,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