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成果与转化

雨水存储设计与应用模式成果内容简介

发布日期:2006-05-10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一、技术关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和获奖情况

  1、技术关键

  按照雨水汇集与防治水土流失相结合,将雨水集流工程延伸到农田的指导思想,针对专题实施地区雨水利用的实际,在确定雨水汇集工程技术基本参数的基础上,利用结构力学、水力学的基础理论,对主要的雨水存贮设施进行了结构计算和设计,给出了定型设计图纸,完善了水窖的施工技术与程序;设计并完成的“坡地活动式集雨节灌工程模式”,探索出一条雨水集蓄利用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新途径,对不同区域雨水集蓄利用的整体规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和获奖情况

  在对甘肃省“121”庭院雨水集流工程及其中、东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集雨节灌工程调研考察的基础上,主要对已被群众接受并使用的集水窖型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得出砼球形窖、砼圆柱形窖和红胶泥窖三种形式的窖形结构比较合理,设计出系列图纸一套。经计算分析表明:设计水窖时,按五年一遇最大60日大于5mm降水量为标准,设计30m3容积的水窖比较经济合理,其对应的集水面积140m2左右。

  在应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定西县安家坡流域设计并完成了坡地活动式集雨节灌工程模式试验点,通过“上部坡地种植牧草、秋季覆膜集雨,地边打窖贮水,补灌下部作物”的利用方式,达到一地多用、低耗高产、雨水高效利用的目的。试验地集雨面积2815m2,集雨材料为活动式塑膜,地边设有球形、圆柱形、瓶形贮水窖10眼(均为30m3容积),下部配套自压式滴灌系统一套,补灌面积11亩。试验结果表明:防渗膜的集流效率可达到93%,补灌新修梯田作物(玉米)亩产达到210kg,比对照增产40%,集流场坡地覆膜后,一米土层平均含水量为15.34%,而对照区为12.48%,有效地保持了土壤水分。

    该项成果中的技术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技术和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属国外同类型区的先进水平。目前在积极准备,申报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二、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包括产业化、可推广规模和其他与成果转化相关的内容等);

  该类型区的特点是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降水稀少且雨季与作物关键需水期错位,定西县在该类型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开展雨水汇集利用成为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该项成果中把雨水汇集与防治水土流失相结合,将雨水集流工程延伸到农田的研究思路,在项目实施初期就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并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特别是“甘肃省集雨节灌工程调查报告”、“集雨工程设计图”、“成窖技术与施工方法要点”以及“坡地活动式集雨节灌工程模式”等引起了正在大力开展雨水汇集工程的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等地的重视,部分成果已应用到上述地区,应用该项成果中的设计图及成窖技术,已在陕西省彬县、富平、延安等地完成了数千眼水窖的施工作业,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示出该项综合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该项成果的推广,同时也提高了项目实施单位的知名度,许多科研和生产单位纷纷派人参观、学习,索取技术资料,而且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还聘请本子题承担单位作为实施集雨窖灌农业工程的技术依托单位。

  该项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不仅适宜于黄土高原地区,而且在其它内陆浅山地区,也可大面积推广运用。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