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西安:立足发展 从水做起

发布日期:2009-06-16 作者:      来源:全国节水网     

 

  1999年,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在陕西西安响起。
  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浮出水面。西安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24立方米,不足全省的1/3、全国的1/6,加之节水设施滞后、农业用水粗放、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居高不下等现实因素,西安水资源严重短缺。
  一面是水资源短缺对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一面是城市发展需要充足水资源支撑。西安在解决了居民饮用水之后,整个经济社会综合发展面临的缺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安市加快发展的瓶颈,尤其是粗放的工农业用水方式,已经成了西安在实现西部大开发目标的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危机中走上节水之路
  上世纪90年代,西安出现严重“水荒”。数十家工厂因无水而停产,几万居民在缺水中恐慌度日。水荒导致市区企事业单位纷纷自掘深井,高峰时市区自备水源井多达2300多眼,最高日开采量42万立方米。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市区承压水位急剧降低,大量的地面建筑物和地下设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矗立了1300多年的西安标志性建筑大雁塔也出现倾斜。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来西安视察后,发出了“抢救西安”的呼吁。
  之后,在水利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安通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先后建成黑河引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开源的办法增加地表水供水能力,降低地下水开采量。
  西安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单靠开源的方式,不是解决西安市水问题的长久之计。据分析,到2020年,即使将全市26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全部开发利用,供需缺口仍有19亿立方米。
  于是,在转变观念中求突破,在优化配置上做文章,在高效利用上下工夫,在全面节水上找出路,在节约用水中求发展,用节约用水来保发展,西安走向了人水和谐的发展之路。
  2004年1月,西安被列入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在开源的同时,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地下水保护行动”。  
  全市累计封停自备水源井1700余眼,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2.1亿立方米,接近市区年供水量的一半,实现了城市供水以地下水为主向以地表水为主的转变,全市地下水水位稳步回升,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环境地质灾害得到了有效遏制。
  西安充分认识到了开源节流的重要性,坚定了西安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走上了一条探寻水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
  经济发展节水为先
  粗放的工农业用水方式,让西安紧缺的水资源堪忧,也让西安意识到了节水的巨大潜力。在成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后,西安开始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快农业节水设施改造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谈到西安粗放的农业用水方式,陕西省水利厅水资源与科技处副处长肖宏武说:“对于西安和整个陕西,农业节水的潜力是巨大的。”
  1996年,西安财政每年投入农业节水灌溉项目专项资金1000万元,同时吸引区县配套及群众自筹资金1500万元,在广大农村,因地制宜地采用U形渠衬砌、管灌、喷滴灌等节水灌溉形式,通过项目带动,多元投入,每年新增改造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目前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已达308万亩,形成了五大板块的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探索出了石榴、猕猴桃、葡萄、甜瓜等经济作物最佳灌溉模式,亩均用水定额下降30%。
  节水灌溉的实施在达到节水初衷的同时,也让西安广大农民开始用科学的灌溉方式发展经济作物种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甜瓜实验基地是西安节水灌溉经济作物的典型。基地的常宗堂副研究员介绍说:“基地甜瓜采用雾喷和滴灌等灌溉形式后,不仅节水50%,而且一亩地能省工10~20个。”这也使得周边农户获得了极大启发。阎良区农民张小平近年也在自家农田使用上了节水灌溉措施,在国家投入和市县配套的帮助下,张小平的投入很快便得到了回报,每亩水费节省100元,亩均收入8000多元。
  西安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现在开始,每年对10万亩农田进行节水设施改造,同时新增5万亩的节水灌溉农田,西安将在12年内全部完成农业节水设施改造。届时,工农业总体用水量将节约48%左右,约为3亿~4亿立方米。”目前,西安的节水灌溉主要应用于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种植上,滴灌、微喷等灌溉形式不仅节水,而且能够满足经济作物的用水需求,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喜爱。
  工业化是现代化大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西安也不能例外。西安并没有把农业上省下的水和有限的城市水资源盲目地应用到工业上。为了实现山川秀美的生态建设目标,西安坚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实施工业产业规划,采取政策措施,压缩高耗水行业,全市年工业用水量从5.4亿立方米下降到3.9亿立方米。自2006年以来,西安关停规模以下造纸厂300余家,使全市造纸企业数量控制在20家以内,并全部进行循环用水工艺改造。
  根据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西安积极实施农业节水、工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以节水、节能为重点,推进技术创新。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保障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作出了很大贡献。加上价格机制和生态城市水系的建设,西安的企业和市民更加注重节水,城市环境品质得到提升。
  西安,一座现代化、生态化的城市,将以水为纽带,继续向世界传播她的文化与文明。

  【记者点评】西部大开发中的水利角色
  记忆中的西安,八水绕城。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西安不得不正视逐渐突出的水问题。
  除水资源短缺外,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等问题都是西安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西部重要城市的西安,在率先实现西部大开发目标的路上,绝不能因为水问题拖了西部大开发的后腿,也不能拖了西安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扮好水利角色尤为重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增强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目标,以节水型社会建设创新为主线,强化节水理念,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制度建设,实现人水和谐,西安将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实现走向世界、加快发展的路上,西安势必不会停步。曾经的缺水危机也将永远鞭策西安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始终注重调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不断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新经验、新途径,推动西安各行各业的节水工作。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