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北水南调”:次区域国际空间水资源战略的最优解

发布日期:2013-04-16 作者: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2013年07期     

       从习主席首访俄罗斯看水资源国际合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任仅八天,就首访俄罗斯。3月23日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重表要演讲时,说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李克强总理在首次新闻发布会上答俄通社记者问时,也强调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已不成问题,现在要探讨的是如何务实合作。 “不断提高两国务实合作层次和水平。”是习李新政处理对俄战略关系最重要的关键词。那么,在这样一种新的时代背景下,中俄蒙次区域国际空间下的三国水资源战略的最优解问题,是否可以提上更重要的议程?

  中国一虚一实两大“南水北调”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众所周知,目前水资源短缺则是正在实现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国最大的威胁之一,在中国北方中部和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严重。

  曾几何时,中国国内及港台一些专家学者为解决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大声呼吁甚至作出了规划,要搞一个规模巨大的“大南水北调”工程,不惜一掷万亿资金,准备花费几十年时间,要把中国西南部的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水系的一部份丰富水源调往历史上长期缺水的中国北方地区。但是由于这样一种构想过于宏大,所遇到的困难和艰巨性难以想象,因此几乎根本不具备实施的可能性。

  不仅如此,由于这些江河虽然发源于中国,但也是流经印度等南亚国家的恒河和流经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湄公河的上游水源。如果我们真要从这些大江大河的上游将大量水源调入中国北部,势必给这些外围国家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生存危机,从而引发严重的国际纠纷。这不仅会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巨大损害,更会大大损害中国与外围国家的关系。历史上多少重要的战争,都是由于国家之间争夺水源而引起的。中国发展到今天,正在逐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大国,绝对不应也不会做任何影响外围国家发展的事情。

  目前,中国正在开始开展一项比较现实的、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下游调水,并形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的“南水北调”工程。工程规划为50年,总体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总投资达4,860亿元人民币。但是其中的困难和问题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即使这项工程全部完成,仅靠长江所调的水源,也远远解决不了整个中国北方历史长期缺水的严重困境;另一方面,从长江水系大量调水总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源开发和利用;更遑论这种大规模的“南水北调”就像修建三峡大坝一样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长江水源本身目前就已经面临不断减少的问题。

  中国水资源战略另一个“机会点”

  然而,在这方面,我们又看到了中国水资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的“机会点”,那就是距离中国最近的蒙古国的水资源相对丰富,而且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开发的潜力很大。由于蒙古国的河流湖泊都集中在该国的中、北部地区,而靠近中国的南部地区极为缺水,荒漠化十分严重,因此给人们造成蒙古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的印象。然而实际上蒙古国人均水资源达到8万立方米,是全世界人均水资源的9倍,是中国人均水资源的34.8倍。而且由于蒙古国经济十分落后,其工业和农业用水很少,畜牧业更是基本上保持了水资源的原生态,所以可以说其水资源几乎完全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

  因此,如果中国能够与蒙古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合作,开展“北水南调”工程,充分利用中国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将其北部相当丰富的水源调往严重缺水的蒙古国南方和中国的北方,那么这不仅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而且也会对蒙古国南方严重缺水的状态起到极大的缓解作用,从而给蒙古国带来整个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这对于中国和蒙古国来说,都是一件有利于两国百姓福祉和后代子孙的大好事。

  更重要的是,如果有可能的话,中国还可以通过蒙古国与俄罗斯开展水资源的开发合作。如前所述,处于中国正北方的俄罗斯西伯利亚说水与空气、阳光一样,是人们随时可以得到的“大自然的恩赐物”,因而其市场价值与价格完全不能与上述其他需要花大量投资来勘探、开采、运输和利用的战略资源相比。但是人们不要忘记一个重要的经济原理,那就是在沙漠里一杯水的价格可能远远超过黄金价格,也即物品的交换价值和市场价格也是由其稀缺性来决定的。对中国来说,水资源的短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对中国环境生态的影响,对中国百年大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已经达到了一种十分稀缺和十分宝贵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花一定的成本和一定的投资,来从国外获得这种日渐短缺和弥足宝贵的资源,难道不是很值得吗?更何况,如果我们真要做这件事,通过中俄蒙三国相互的协商,经过认真的探测、研究和制订合理科学的调水方案,其成本未必会像现在有些专家凭空想象的那么巨大,工程也未必那么复杂(“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调水利用价值的提高,调水的成本还可能会被降低和“稀释” 。总之,所谓“成本高昂”和“经济上不划算”,不仅不能够成为反对“北水南调”的充分的理由,反而证明了这种看法是目光短浅和眼界狭窄的。

  抛去冷战思维求证“让北京人喝上贝加尔湖水”的“蒙古秀”中潜藏的真实新机会

  至于有人提出了俄罗斯会反对从贝加尔湖“北水南调”的看法以及对此所表现出忧虑和担心,其实近年来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蒙古国自不必说,因为蒙古国早已提出了从贝加尔湖引水的“北水南调”工程构想。早在2005年5月14日,蒙古国驻华大使馆就举办了“北水南调”的新闻发布会。蒙古国前总理宫嘎道尔基和蒙古国自然资源保护部长鲍罗德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同时,与会的还有来自十个国家的28家公司。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鲍罗德指出,蒙古国已经计划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引水到中国,蒙古国议会已于2004年批准了“北水南调”项目,而且有关从贝加尔湖引水的问题,蒙古与俄罗斯也开始进行接触。同时作为一个折衷和先期可以进行的措施,蒙古国同意先从发源于该境内并是注入贝加尔湖300多条河流中最大河流的色楞格河向中国调水,实施其在本国境内“北水南调”的第一步工程。这个工程关键内容是将色楞格河等七条河流的水堵截在蒙古国境内,使之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并利用高位落差将水引至蒙古国腹地和南部地区,同时再利用中国现有的河道将水引入中国的北方地区。

  尽管蒙古国提出的这个方案还非常粗略,还有很多值得商榷和不足之处,但这毕竟是中俄蒙三国有可能认真研究和探讨“北水南调”工程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是一个可以启动这个项目的非常重要的信号。可惜的是,这样一个重大的事件,竟然被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当作了是蒙古国的一个“做秀”,网上竟然还有帖子把它列为2005年的“十大科技骗局”之一。

  提出“蒙古秀”论的人们认为,蒙古国的“北水南调”计划还只是一个设想,因为无论是资金还是施工,蒙古国都没有能力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因此蒙古国是在“造势”,其目的就是希望中国以及国际组织对它加大各方面的援助。其实,对这点根本用不着怀疑,蒙古国的总理和部长到中国来搞这样的新闻发布会,当然是由于自己没有资金、技术和能力来做,为此而希望与中国政府或企业合作,得到中国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人们一定要理解到,蒙古国之所以提出要“北水南调”,从根本上来说,也并不是要真正为中国来“排忧解难”,而主要是通过与中国合作开展“北水南调”,来解决其腹地及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当然同时也可以解决中国北方缺水的问题。

  蒙古国那次新闻发布会上所提出的“让北京人喝上贝加尔湖的水”的口号,确实只是一个为了让此工程能够得到中国援助和支持的“噱头”,但是其真实的意图是与中国政府或企业进行合作,从而能够实现其“北水南调”的宏图战略,在这一点上蒙古是没有“做秀”的,其与中国乃至俄罗斯合作来进行“北水南调”工程的诚意也是不容怀疑的。当然,正如有人所提出的,“北水南调”工程尤其是从“贝加尔湖”调水的关键,是俄罗斯的态度。几年前几乎所有的舆论都认为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这一点上,俄罗斯是不可能松动的。

  但是持有这种怀疑论的人,现在恐怕要好好读一读下面所引用的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米洛诺夫2008年9月在出席第五届贝加尔经济代表大会全体会议时发表的一段讲话了。他说:“我想,现在对我们国家来说,为了在俄罗斯经济和领土发展的现代化方面作出重大转折决定的时刻已经到来。我们需要新的战略,这一战略使我们不再从现有的情况和本着‘获取’丰富资源的消费态度来发展西伯利亚,而是要从未来的俄罗斯东部的发展全景来发展西伯利亚……根据联合国的预报,到2025年,地球上将会有40亿人处于缺水状态。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集中了俄罗斯近80%的水资源。仅仅在贝加尔湖就拥有世界淡水总量的五分之一。日益提高的缺水问题将是改变世界经济结构的因素。因而有着最丰富水资源的俄罗斯将拥有很好的机会,在和水相关的产品的市场上也将占据领先位置。如果一个富含水资源的国家,能够找到相应的国际经济的需求响应,那么这不仅可以巩固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可以巩固该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

  从上面这段话中读者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将要发生重大的转折;看到了俄罗斯将不再以“自己消费”的态度来对待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巨大而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看到了俄罗斯对这个地区极其丰富的水资源态度的转变,那就是俄罗斯要让这个全世界最丰富的水资源在国际水产品的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要让这些过去白白浪费掉的宝贵资源“能够得到相应的国际经济需求的响应”。这意味着俄罗斯终于明白,它所拥有宝贵的水资源,是可以变成巨大财富的,是可以为它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毫无疑问,这已成为中蒙俄三国有可能开启“北水南调”合作的一个最新的和最重要的信号,也为过去人们认为完全没有希望的事情提供了重要的转机和可以进行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前提条件。

  实现“北水南调”战略的最佳时机正在到来

  正在本文准备发表之时,中国和世界的政治舞台上又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那就是中共十八大后和2013年两会后健步走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的习李新政,已经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许多新气象和新变化,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对未来新的憧憬和新的期望。

  “北水南调”战略也是如此。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刚刚八天,就立即展开了对俄罗斯的访问,从而把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标志着“北水南调”正在迎来实现其宏大目标的最佳历史时机。这是因为,解决“北水南调”的关键,取决于中国与俄罗斯能否结成更紧密、更全面、更利益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点显然已经在此次习近平的访问中突显出来。

  正如3月19日习近平即将出访之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的那样,习主席上任伊始便出访俄罗斯,这凸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不但普京总统和俄最高领导层以及俄罗斯社会各界,对习近平主席的重视和接待礼遇之高,商谈内容之广之深,都达到了对来访国家元首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也把中俄关系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习近平在演讲中还非常强调两国之间的务实合作,他指出“我们要推动两国合作从能源资源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金融等领域拓展,从商品进出口向联合研发、联合生产转变,不断提高两国务实合作层次和水平。”

  尽管无论是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还是中俄联合声明,都还没有把中俄两国跨境水资源的合作纳入到视野之中,但是我们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只要这件事情是大有利于两国未来发展的根本利益的,是大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千秋万代福祉的,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把这件事情推进下去。

  当然,正如国与国之间开展的双边经贸合作或建立自贸区谈判一样,任何一种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都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国际合作,因而肯定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和困难,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和利益要求,都有自己的顾忌和担忧。要使这些问题都得到基本的解决,达到共同合作的意愿和共识,必须要做长期艰苦的协商、谈判和不懈的努力。同时,在合作措施上必须要让相关国家和地区都能得到好处,要在利益上达到共赢,这样才能达到求大同存小异,实现共同合作、共同获益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毫无疑问,如果中俄蒙能够成功地开展跨境水资源的合作,如果能够最终实现“北水南调”的目标,那不仅对于这三个国家,而且对于整个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会作出巨大的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作者 李罗力,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综合发展研究院(中国?深圳)副理事长、马洪基金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刊学术委员)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