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中国经济网:管好小水利 村民得实惠

发布日期:2011-04-07 作者:      来源:中国节水灌溉网     

 

采样时间:

2011年3月上旬

采样地点:陕西省泾阳县高庄镇修石渡村、中张镇石村

怎样管好农田水利设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各地的实践表明,必须明晰小农水工程产权,让农民拥有小农水工程的产权,农民管理维护农田水利设施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用水协会的成立,顺应了农村用水改革的趋势。自1996年湖北漳河灌区成立第一个农民用水协会以来,各地相继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将小农水工程的产权梳理得十分清楚。农民用水协会推行自主管理、市场运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很多用水协会按照“配水到户、核算到亩、按方收费”的原则收取水费,农民尝到了节本增收的甜头。从全国情况看,农村用水改革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

明确小水利的管护主体

陕西省泾阳县高庄镇修石渡村斗渠工地上锤声叮当――在2011年的春天里,像修石渡村这里一样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热潮也在全县15个乡镇29个村涌动。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除施工队是由修石渡村用水协会招标产生的以外,相关村民小组还派出人员承担工程质量监督任务。修石渡村用水协会会长兼管水员王联社等几个人每天都会在工地转悠上几圈,“这是我们自己的事,当然要管好。”

据记者了解,灌区渠道实行分级管理:干支渠一般由水管部门负责,而斗、农、毛渠则由乡镇村组负责。在经济欠发达的关中地区,渠道维修资金的筹措是令乡镇村感到棘手的事情,维护自然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但是,如果这些斗、农、毛渠不通,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就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如今在泾阳县,地有主,园有主,斗、农、毛渠也有了“主”――村用水协会。这种“业主制”使末级渠系建设有了源源不绝的持续动力,真正实现了“民建、民管、民受益”。记者在泾阳县高庄镇、中张镇等乡镇走访时看到,新建的混凝土标准化水渠在布满农田的原野上“纵横”,从宝鸡峡渠口流出来的渠水也由此缓缓流入农田里。

安全饮水滋润村民心田

中张镇石村干旱,村里没有什么河流水源,过去吃水就靠10来口机井。由于年久失修且机井深度最深也不过七八十米,不仅水量连村民的日常饮水都满足不了,而且水的硬度和含氟量还特别高,甚至无法饮用。

“现在好了,国家投资87万元在我们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除了国家资金外,项目区的群众需要每户出100元钱。村里群众二话没说,主动出地集资投劳。”石村党支部书记吕秋菊说,这个饮水工程解决了石村500多户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天旱时还能满足浇地,村民的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

村民张安梅在自家门前正洗着拖把,见记者进来便主动领着记者参观她家里新的用水设施,从厨房、卫生间到前面的太阳能淋浴室,家里都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过去用机井的水,烧开水的时候白色水垢就慢慢沉淀下来!做饭更是麻烦,前一天接好的水沉淀到第二天才能用,太阳能之类好一点的电器根本不敢买,水不好用不了多久就全部锈蚀了!”张安梅边说边拿着水壶倒水给记者喝,“现在的水质好多了,放心喝吧!”

协议管护保障运行稳定

已经70多岁的景艳丽是石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站的管理员。他告诉记者,从开始运行到现在3个月的时间,全村500户人家共用3650立方米水,用电也才不到3000千瓦时。

在安全饮水工程管理站,记者掀开地盖看到,总闸、浇地用水闸、饮用水闸已经开启,“如遇故障也极易排除。”景艳丽说,自这口机井选址、开挖,一直到建成,自己都作为村民代表监督整个建设工程。“毕竟是给我们老百姓自己办事,亲眼看着它一点点地完成,心里踏实很多。”景艳丽说。

管理站的事情一般不会很多,景艳丽的主要工作就是看看电、闸运行是否正常,另外就是定期清理淤泥和沉淀。还要处理农户家里的一些故障,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这个工作丝毫不能放松,遇到问题都会及时处理。比如,去年冬天气温极低,经常会有水管冻爆的情况,景艳丽都会骑上摩托车赶过去处理。

“这种叫协议管护制。每一处安全饮水工程竣工后,就由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办公室委托受益村的村委会运营管理,这样才能管得住、管得好。”泾阳县县长何建军认为,水利事业发展靠什么?最根本的就是靠政策、靠制度、靠管理。

全国各地尚有众多干旱的乡村,群众急盼着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帮助他们增收致富。目前,一大批农村水利项目正在各地实施。泾阳县的成功经验说明,只要干部带领群众实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管理创新,小水利就能发挥大作用。

自1998年以来,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拍卖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陕西宝鸡峡灌区先后经历了斗渠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农民用水协会建设三个阶段。目前,全灌区累计改制斗渠1150条,组建用水协会42个,管理灌溉面积164.5万亩,涉及农户23.11万户。

自宝鸡峡灌区农民用水协会组建运行以来,全灌区已经形成了建、管、用相结合,权、责、利统一的新体制。由于落实了管护主体,减少了管理环节,提高了灌区农户的参与意识和管理的透明度,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率先探索出了“管理站―用水协会―专业浇地队―用水户”的新模式,受到灌区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