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农田水利 产业发展的基石

发布日期:2011-03-24 作者:      来源:黄河网     

 

  绵阳市三台县作为近年被连续表彰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最基本的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作为保障全县农业增产、粮食丰收、群众增收、产业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实也改进了当地抵御自然灾害、提高发展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要件。

有收无收 关键在水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台县委、县政府明确作出了坚持不懈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保障等若干重大决定。”三台县委书记崔斌如是说。

  2009年5月,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三台县鲁西干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胜利竣工通水,仅仅三个星期就组织春灌抗旱水源338万立方米,推动三台、中江近10个镇乡完成水稻栽插5.7万亩。三台县水务局局长何勇说:“干渠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竣工后,由于现代农业灌溉条件的有效改善,每年已在12.7万亩控灌土地上增产粮食1800多万公斤。”在幸福乡三村六社,村民王琼华一见水管人员就高兴地说:“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改造出了这么好的‘三面光’渠道。现在,尾灌区的群众用水不再难了,用水放水也更加有安全保障了,农业丰收也更加有希望了!”上新乡响石板村干部陈道荣激动地讲:“春争日,夏争时。过去20多年,我们这条土渠一直是大水漫灌,一个村用水栽秧都要20多天。现在,鲁西渠道防渗工程修通后只需要一个星期,就可以大面积完成春秧抢栽工作。不仅真正降低了农民朋友的生产性费用支出,而且干渠上下游15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也更加和谐了!”

  据了解,自从36.2千米的鲁西干渠一、二、三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全面分阶段实施后,三台县水务局会同鲁班水库管理局等方面的水利技术干部放弃节假日,昼夜加班加点抓勘测、搞设计、保质量、强监理,促进度,不断增加水利建设施工力量,保障了干渠开挖、混凝土现浇、精致条石衬砌的优良效果。

  现在,通过节水硬化改造后的渠道输水损失更小,使用寿命更长,外表也更加美观。被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水利部、四川省委有关领导高度关注的永和古堰通过取水枢纽防洪治理、干支渠配套改造,已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去年3月25日傍晚,一、二号鱼嘴从涪江中游成功分流以来,标志着永和古堰取水枢纽水下工程部分与总干渠基本建成。“来水了,来水了!”来自涪江中游的一江春水以14立方米每秒的流量,穿越古堰防洪闸进水口,哗哗啦啦地涌进总干渠以及包括133千米的各级支斗渠和电灌站,奔向永明、花园、建设、老马、新德等“麦冬、米枣之乡”,十多万亩干涸的良田又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永和古堰始建于清乾隆26年(1761年),当时被命名为永成堰,抗战时期的民国27年又修建了永成堰延伸渠堰,从老马渠起经李村坝(里程乡)、太古坝(争胜乡)、桃子园坝(新德镇)至永新镇止,渠长23.5千米,初建名“桃、李、太三坝灌溉工程”,后因三台百姓颂国民政府县长郑献征投钱组织修堰增粮抗战有大功,群众遂更名“郑泽堰”。1950年11月,两堰合并,以永远和谐用水而命名为“永和堰”。渠堰管理长期实行“义务投劳、按亩摊工、防洪抢险、掏淤加固、分段包干、连年结转”的制度,近年来,经  四川省物价、水利部门批准,开始执行水费政策。汶川特大地震和唐家山堰塞湖洪水袭击时,该堰受损严重,经国家有关部委批准,2009年冬天,总投资1567万元的总干渠16千米灾后重建改造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的古堰取水枢纽治理项目同时开建。2010年3月中旬,包括冲砂闸、节制闸、取水口、护堤等项目在内的关键部位维修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并投入运行使用。

  永和古堰取水枢纽“宝瓶口”治理和总干渠灾后重建,是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怀下才得以实施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重大项目。项目选择在去冬农闲时开工,各施工单位以春耕为目标时间,实行建设工期倒排,建设质量现场监管,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各级政府、水利部门对永和古堰大规模的恢复整治,已恢复保障灌区永明、花园、老马等十多个镇乡15万群众的饮水安全以及“干坝王”等15.8万亩农田的生产用水需求,为三台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水利硬件。今年3月17日,全面竣工的三台县永和古堰决口提闸放水保春灌,年引水量约7500万立方米,持续9个月。据悉,自清乾隆26年(1761年)以来,永和古堰已累计开闸放水246次,累计引水164亿立方米,累计浇灌良田2706万亩,累计保证粮食产量153亿公斤,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千秋大事 发展基石

  “兴水利、除水患,是千秋大事、发展基石。保障工程项目建管到位、投入到位、机制到位、效益到位,这是三台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县长赵飚多次在全县人代会上强调。

  据了解,三台县2008年以来陆续组织实施了以“水利灾后重建”为重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农村人饮工程完成投资1.4亿元,解决了29.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57座震损病险水库 (含大型水库鲁班水库)已全面完成大坝除险加固。三是投资1.68亿元的青东坝、南寺坝、老城区、花园母猪壕、新德潼家壕五大防洪堤工程绝大部分已完工;山洪预警预报和水资源监测设施正式投入运行。四是大型灌区鲁班、武引、团结共完成投资1.25亿元恢复重建渠系28条159千米。中型灌区永和古堰、大围堰已恢复重建渠系2条9.6千米。小型灌区共涉及62个镇乡,计划整治渠道418千米,目前招标工作已结束,正组织实施,其余的小微水利项目业已全部完工。五是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的水保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刘营镇三道河、灵兴镇清水濠、潼川镇桐子湾已恢复重建24平方千米。

  据统计,2010年以来,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完成山平塘除淤478口、精修211口、新修9口;完成石河埝整治70道、新修7道;打井5417口,修复水毁工程450处;共完成基建投资、以劳折资6072万元,为粮食安全、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仅2010年,三台县就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家,实现收入21亿元,增长18%,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6个,实现经营收入8亿元,增长28%,全县为农民创商品收入6.5亿元。

  通过结合农田水利规划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一幅幅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生猪产业发展规划、米枣产业发展规划、涪城麦冬产业发展规划、米枣和油橄榄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全面出台,5大粮油高产示范片、6大规模养殖场,包括东塔至石安米枣产业带、花园至新德涪江流域万亩麦冬立体农业示范带、心妙至古井名优水果产业带、立新至芦溪等优质蔬菜产业带已具雏形。

  围绕全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和油菜、粮食、中药材麦冬三大支柱农业产业被确定为四川省现代农业重点培育基地的机遇,三台县持续把水利与粮油高产作为基础性工作而常抓不懈,全面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巨大荣誉,持续巩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油菜基地创建成果,深化“无公害”和“双低”油菜基地建设。

  通过完善良繁体系,健全生猪良种繁育场、规模商品场(户),三台县存栏优良种猪已达34370头。通过大力推广畜禽杂交优良品种,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猪)项目和优质生猪“1351”工程,狠抓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确保了全县畜牧业在价格低迷中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此外,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基地、一个龙头、一个产品、一个品牌”的 既定方针,全县成长了一批优质粮油、生猪、蔬菜加工企业集群。寄养、订单农业、股份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产业利益共同体已总体形成,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发挥辐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已阶段性地实现。其中:6家企业获得了质量认证,认证面积4.8万亩。有机认证1个,5000亩;绿色认证2个,1.3万亩;无公害5个,3万亩。

大胆求进 开创新局

  “扎实而又有重点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村改革、产业发展和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我们只能是分秒必争务求让县委中心工作落到实处。在中央、省市县委一号文件的指引下,全县水务系统必须大胆求进,努力开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局面。”三台县水务局局长何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目前,三台县共有各类水利工程9731处,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98座、引水渠埝4处、山平塘6562处、石河埝1886处、电灌站1178处;已建各类配套渠道7810千米,其中干支渠1080千米、斗渠2680千米、农毛渠4050千米,各类水利渠系完成防渗治理1390千米;各类工程蓄引提水能力为6.21亿立方米,设计灌面107.35万亩,有效实际灌面76.8万亩,农村人均有效灌面0.6亩。为了扎实抓好2011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台县水务局提出了开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思路。

  一是继续明确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在全面完成水利灾后重建项目的同时,镇乡实施的小型灌区维修加固项目要抓紧推进,确保满足春灌需要;在整乡推进人饮安全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力求解决年内21.55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实施洛神沟、神仙洞、令家沟等水库病险整治及省上下达的小型水库水毁修复项目;加快水库移民后扶项目竣工扫尾,实施好近期下达的580万元移民后扶项目;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补助奖金项目和雨水集蓄利用项目;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渠道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及省财政水资源费项目,加强灌区改造。因地制宜规划开年重点水利工程,解决惠及民生的水利问题。

  二是在抓好开年农田水利项目规划的基础上,组织修复水毁工程420处、渠道防渗80千米、渠道岁修6000千米,新建供水工程11208处,整治相关病险水库4座,整治塘坝270处,完成土石方22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0.6万亩、节水灌面2万亩,供水受益人口22万人,完成投资1.5亿元。

  三是明确责任,强力推进三台县面上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截至3月中旬,全县面上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完成水毁工程368处,渠道防渗46千米,渠道岁修3150千米,新建供水工程4200处,整治塘坝134处,完成土石方87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0.27万亩,节水灌面0.53万亩,供水受益人口3.85万人,完成投资5858万元。如芦溪镇建新四河村4社群众集资20余万元精修该村的吴家大堰山平塘,光辉镇5村群众集资40万元精修2口山平塘,等等。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加快全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之年,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三台县150万干部群众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总体目标以及“稳定总量、提升品质、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等重点工作思路,坚持“巩固水利、壮大产业、发展新农村”,从容实现农村经济从全面发展向重点突破转变、从注重数量向提升品质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从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科学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位哲人说,感恩水――粮食,他们使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认清了劳动的意义,还有如何珍惜美好的成果……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