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农田灌溉,需更多“市场之水”

发布日期:2011-03-24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业生产人口越来越少,客观上需要效率更高、使用人力更少的“市场化灌溉”,这已成为农村发展迅猛的新兴市场,吸引了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在众多读者来信来电中他们普遍认为,如果政府扶持得力,市场逐步完善,那么农田灌溉的方式和效率,有望得到很大提升。抗旱,也就可以更多地倚重“民间力量”。

  农田灌溉已成“吸金”市场

  2月19日,莘县张鲁镇张鲁村村民虞海赢说,他出资五六万元,给村里将近20个机井拉上了电线,改变了浇地的方式。过去浇地使用柴油机,每次装卸机器都很麻烦,离不开男劳力。现在,只需拉动电闸,使用电力带动机井,浇地只需两名妇女就可以完成了,男人们可以安心出门打工。他在给村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能以“电费加价”的形式获得收益。

  两相比较,用电浇水又高效又便宜,这已成为张鲁镇附近乡村的普遍现象。老百姓算了一笔账,过去用柴油机浇地,一亩地的成本20块钱左右,而改用电浇地,只需10块钱左右,节省了近一半的费用。

  农业灌溉作为一种需求,已经显现市场特点。这种“个人投资、有偿服务”的模式,深受农民朋友欢迎。由于电线、电杆、变压器属于个人所有,所以破损之后能够及时维护,村民浇水有了保障。同时,投资者也能从中赚到钱,具备持续做好服务的动机和能力。虞海赢投资4年多来,已经快收回成本了。据了解,随着“土地包产到户”,灌溉机井也从“集体井”过渡到了“联户井”,村民出资打井成为主流。

  由于都是“联户打井”,村民可以自己选择打井队,使农村打井市场变得相当活跃。在张鲁镇,镇水利站尚且只有一台钻井设备,而私人钻井设备则有两台,而且具备打井施工资质。至于没有资质的钻井队数量更多,他们一般不打灌溉机井,而是为农村居民饮水、大棚养殖提供打井服务。

  有了专业灌溉公司 农民浇地只需出钱

  2月19日,马颊河上游来水到了张鲁镇。可是,优质的河水只能灌溉两岸土地,对于更远土地的抗旱作用比较有限。马颊河作为一条贯传山东多个地市的河流,其实定位是一条泄洪河,配套水渠不多,农田难以引水。这条河从张鲁镇的西边经过,可是离河10里的麦田,浇水还得依靠地下水。如果村民从河里抽水浇地,光塑料水带就要四五千米,购买花销高达七八千元,远远高过地下水的灌溉成本。

  张鲁村从1965年打出第一口机井,几十年来,农田灌溉越来越依赖地下水。一口一口地废弃老井,再一口一口地打新井,而河水年复一年地白白流过。据了解,河水水温高,营养物质丰富,用它浇过的庄稼产量普遍较高。如果能解决了取水成本偏高的问题,农民还是愿意用河水灌溉。

  其实,这是市场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河南台前有专业的河水灌溉公司,用大型水泵从河里抽水,用钢管向地里输水。钢管是一节一节连接起来的,哪里需要灌溉,钢管就架向哪里,水就流向哪里。这样,农民浇地不用自己出力,甚至人都不用到地边儿,只需按照亩数交钱就可以了。

  这种模式下,不光农民浇地省心省力,而且灌溉公司也有利润,可谓双赢。灌溉公司就像工业生产线一样,工人24小时轮流倒班,一天就可以浇地500多亩,利润可达500元钱。

  壮大民间抗旱力量 还需政府多方给力

  当市场的竞争机制建立起来,资金、技术就会蜂拥而至,农田灌溉水平必将逐步提高,不仅更加节约用水,而且还能降低农民的浇地成本。即使到了旱情严重的时候,也会成为宝贵的民间抗旱力量,增加灌溉的“市场供给”。

  然而,市场机制的建立,还需政府的扶持。比如成立一家河水灌溉公司,大型柴油水泵与汽车是一体的,仅此一项就需要资金27万多元;还有输水的钢管,一米就要27元,送水距离达到5公里的时候,光购买钢管就要13.5万元。另外,还有人工、柴油等方方面面的费用开支。其实,资金还不是最大的困难。而真正的制约因素,在于河里有没有水。

  稳定的河水供应量,不是一家两家企业所能决定的,但是又确实成为企业获取投资回报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政府的协调与支持。对于农田灌溉市场,需要政府做的还有很多,特别是要建立市场规则、规范市场价格、处理市场化带来的“负产品”。

  机井采用电力驱动之后,电线、电杆、变压器等设备架到了农田里,用电安全压力增大。如何保障耕作时的用电安全,需要有关部门出台办法。再者,给机井拉上电线的个人投资者,是以“电费加价”形式获取收益,同样一度电,有的加收0.25元,有的加收0.50元,有的加收0.70元,各地处于“约定俗成”的价格状态。如何理顺价格机制,保障村民与投资者的双方利益,也是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