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论文专著

沙地马铃薯滴灌毛管布设方式田间试验研究

发布日期:2008-07-04 作者:段东亮      来源:本站原创     

    节水中心2008届硕士研究生段东亮,在导师吴普特研究员、汪有科研究员的指导下,经过三年努力完成了沙地马铃薯滴灌毛管布设方式田间试验研究。

滴灌作为公认的最节水的灌溉方式,在新疆大田棉花取得了成功,如果也能在大田马铃薯的种植上取得成功,它将极大的节约水资源并大幅度的提高马铃薯的效益。垄上滴灌是垄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马铃薯灌水技术。毛管布设方式是马铃薯滴灌种植的关键,而目前对马铃薯滴灌毛管布设方式的试验研究较少,本试验重点研究了三种毛管布设方式下土壤水分分布、地温变化、植株生长及节水增产效果等,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1、一次滴灌2小时,灌水结束后48小时内土壤湿润深度大约为40cm,地表最远湿润距离为35cm,深度10cm40cm土层最远湿润距离为30cm;受50cm处胶泥层的影响,50cm以下土壤水分不受滴灌影响,土壤水分按原有状态分布;滴灌后离滴头30cm范围内同一点040cm深度内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较小,但随离滴头的距离增加土壤含水率下降迅速;滴灌后随着时间的延续土壤水分含水量降低速度是表层下降最快,下降速率大约为每10小时下降0.25%

2、在同一条滴灌毛管上滴头之间在每次灌溉后都形成湿润体相交,在田间表现为以垄为带的带状湿润现象,滴灌后地表最大湿润面积二管三行达到55%,一管一行和一管两行达到44%,遇到大雨会改变滴灌所形成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形成比较均匀的田间水分分布。

3、对深度为5cm10cm15cm20cm25cm5个土层温度作柱状图,五个图柱在早8点地温呈“V"字型排列14点地温呈下斜线排列,20点地温呈反“V"型变化;8点到20点之间三种毛管布设方式深度025cm内地温变化规律总体一致,二管三行毛管布设方式下深度025cm内地温整体略低于其它两种处理。

4一管一行毛管布设方式下马铃薯生长最好,一管两行与二管三行两种毛管布设方式下马铃薯生长无明显差异。通过对马铃薯植株50cm范围内根系的剖面开挖观测得出:根干物质总重大小排序为一管一行>一管两行>二管三行,根系大部分分布在50cm深度内,20cm30cm深度内根系分布最密集,占总根重的45%50cm以下根系迅速减少,70cm以下基本无根系分布。

5、一管一行毛管布设方式下马铃薯的单株产量高于其它两种处理,但由于种植密度相对较低,所以亩产低于其它两种处理;二管三行虽然单株产量是一管一行的88%,但每亩的种植株数是一管一行的1.73倍,亩产则提高了1倍,商品薯率基本持平。二管三行节水增产效果明显,一管两行节水增产效果逊于二管三行,经济效益二管三行>一管一行>一管两行。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