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论文专著» 论文» 毕业论文

地下滴灌条件下苜蓿生长特性研究

发布日期:2008-07-04 作者:夏玉慧      来源:本站原创     

节水中心2008届硕士研究生夏玉慧,在导师汪有科研究员的指导下,经过三年努力学习完成了地下滴灌条件下苜蓿生长特性研究。

 

摘 要

 

针对榆林地区水资源日趋紧张,农业用水效率低下,牧草不足制约畜牧业发展,人工种草需求迫切的现状,本研究重点开展沙地苜蓿地下滴灌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地下滴灌布设方式下苜蓿株高、茎粗、分枝数、主根长、根重密度和产量等生长特征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果:

1)室内盆栽试验表明,紫花苜蓿金皇后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下限:沙土为4.4%,粉沙质粘土为7%;苜蓿保苗土壤含水量下限:沙土为4%,粉沙质粘土为6%;无论是出苗还是保苗沙土的含水量都低于粉沙质粘土的含水量,说明在粉沙质粘土中栽植苜蓿要求土壤含水量要高。大田沙地试验证明:决定苜蓿出苗和死亡时的土壤水分还与苜蓿根系深度密切相关。随着幼苗的生长,对苜蓿死亡起决定作用的土层也增厚,播种出苗13天内,05cm土层含水量起决定作用;播种出苗69天内,影响苜蓿生命的土层达到010cm;播种出苗918天内,影响苜蓿生命的土层达到015cm

2)滴灌带不同埋设深度对苜蓿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分枝期,埋设深度为10cm的处理更有利于苜蓿生长。而在开花期后,埋设深度为30cm的处理更有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上述现象表明在苜蓿幼苗期土壤表层水分对其生长影响较大,但随着苜蓿植株生长特别是根系的延长,当苜蓿可以吸到土壤深层水分后,滴灌带(或管)埋设深度大的作用开始显现,这也说明当苜蓿根深超过30cm后埋设深度30cm的滴灌会发挥较好的作用,我们今后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埋深30cm滴灌的技术参数研究。各个处理在各个生育期的分枝数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种植地一年苜蓿的密度较大的原因。对主根长和根重密度,埋深10cm处理 ,主根伸长生长低于其它处理,但其侧根生长范围优于其它处理。而埋深30cm处理,主根伸长生长显著优于其它处理。侧根生长范围与埋深10cm处理差异不显著。

3在各个埋深水平下,间距对苜蓿植株高度、茎粗、分枝数和产量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且间距为60cm90cm的两个处理显著高于120cm的处理,但60cm90cm的两个处理差异不显著。间距90cm的处理稍高于间距60cm的处理。对于主根长、根冠比、总生物量和壮苗指数四个指标,间距120cm的处理较60cm90cm的处理对主根长的影响差异显著,而60cm90cm处理差异不显著;根冠比,间距120cm的处理较大;总生物量,埋深30cm间距90cm处理的最大均值为12.313g;壮苗指数与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埋深30cm间距90cm的最大,其值为2.101 

4在给定的灌水量(180m3/hm2)条件下, 间距为60cm时,不同埋深,都有湿润体相交现象出现。埋深10cm20cm30cm的三个处理对照灌水前地表(010cm)土壤含水量有所增加,只是埋深不同,湿润面积也不同。而埋深40cm的处理010cm土层未被滴头水源所湿润;间距为90cm时,不同埋深变化不一,埋深10cm20cm的处理表层土壤水分都有增加现象, 埋深30cm的处理, 两滴灌带间水平距离有10cm未湿润。埋深40cm的处理其变化趋势与滴灌间距60cm的处理一致;间距为120cm时,各处理在地表距滴头水平40-60cm处都没有出现土壤水分增加现象。并且这部分的土壤含水量与CK无灌溉区的土壤水分接近。说明滴灌带的水分在给定的灌水量和灌水时间下,滴头水源不能运移至此。所以滴灌带间距离不宜为120cm

 

关键词:紫花苜蓿;地下滴灌;埋设深度;埋设间距;产量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