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旱作土壤有机质与产能协同提升技术研发和应用”中期进展总结会顺利召开
7月11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旱作土壤有机质与产能协同提升技术研发和应用”中期进展总结会在江西南昌召开。会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举办。
本次会议以“全面总结、查找问题、对标对表、查漏补缺、强化交流、系统推进、凝练成果”为目标,通过汇报交流讨论,了解进展,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推进项目和课题任务顺利执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南大学、西北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以及我校的项目骨干成员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项目首席科学家冯浩研究员通过项目总体概述、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经费执行情况、项目研究进展、项目标志性成果及存在问题与下一步计划六个方面进行项目整体实施进展汇报。随后,五个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各课题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汇报。冯浩研究员指出:各个课题组需要把之前年度会议和农业农村部项目推进会上的专家意见继续系统梳理,加强课题之间的主动交流和对接,促进土壤有机质和产能提升机制研究、技术和产品研发、技术集成和示范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同推进,继续在技术产品、模式的影响力及落地应用方面给予充分重视,尤其加强项目技术成果和碱性钙质土、红壤、黄壤等区域农业产业发展中具体需求的对接,另外要坚决杜绝降低项目任务指标、重复利用成果交账等问题。随后,全体与会人员赴江西南昌进贤县田间试验基地和千亩示范区进行现场考察,参观学习了南方酸性红壤有机质和产能协同提升技术集成试验基地和千亩示范区,邀请有关专家完成了千亩方的测产。测产结果表明,采用项目研发的酸性红壤控酸改土增碳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本次会议采用专题汇报、课题组研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系统梳理了项目实施的阶段性成果,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并科学规划了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为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全面达成考核指标,最终实现项目高质量完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编辑:杨四琴
终审:张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