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新闻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粮食增收

发布日期:2010-11-16 作者:      来源:黄河网     

 

――陕西省中央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侧记

  通红的苹果压弯了树枝,半人高的玉米将田地挤个严实。田间地头只见新衬砌的水泥渠里,一股股清水在流淌,却看不到昔日人山人海浇地的情景。

  “原来浇地能把人累死!因为是土渠,从斗渠到地头浇地需要十几个人,经常是顾了东头顾不了西头。现在只要一个人蹲在地头守着浇地就行了。”陕西省三原县西阳镇武官村60多岁的张玖金笑呵呵地说。

  “这就是利用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衬砌的渠,当年建设,当年农民就受益。”三原县水利局副局长李鹏接着说。

  2009年,陕西省结合实际,将中央财政安排的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07亿元,全部用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集中用于阎良区等23个粮食主产县末级渠系斗、分渠道衬砌及泵站改造,打通了灌区从源头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让中央惠农政策的阳光实实在在地照在了农民群众的身上。

投资缺位  庄稼灌溉遇到“肠梗塞”

  陕西省现有耕地6073万亩,其中灌溉面积不足2000万亩。按照陕西省政府制定的《全省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实施纲要》,到2020年实现全省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目前还相差25亿千克。凭借水利灌溉设施,陕西省粮食主产县以占全省53%的种植面积,生产出了占全省65%的粮食。但由于投入不足,粮食主产县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较低,田间配套不完善。特别是未级渠系,多为土渠和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水利工程,由村组和农民协会管理,投资一直缺位,设施老化,失修严重,使得庄稼灌溉从源头至田间地头遇到了“肠梗塞”。全省先后有400万亩田地失灌,严重地威胁着全省的粮食生产安全。

  “过去干、支渠以下绝大多数是土渠,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泾惠渠管理局娄底管理站站长计志成说,“放水时成月成月地浇,因为跑渗多,费用高,许多田地变成了‘水中旱’”。

  为了将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支持粮食生产,陕西省决定把制约粮食生产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扶持方向,将2.07亿元新增农资补贴资金集中用于阎良区等23个粮食主产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计划衬砌斗、分渠2566千米,完善分水闸、管涵等渠系建筑物31287座,机井、泵站249处,可恢复灌溉面积69万亩,预计年可增产粮食2.1亿千克。

全面规划  整体推进  杜绝零敲碎打

  为了保障项目建设成效,陕西省对23个县小型农田末级渠系改造采取“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办法,即由23个县(区)水利、财政部门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委托具有资质的水利设计单位编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提出详细的3年建设内容。规划和实施方案由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专家评审,并在陕西水利、财政信息网上公示,无异议后再批复。

  在规划建设中,陕西省本着“突出重点,连片推进,农户自愿”的原则,以大型灌区斗渠系统和小型灌区为单元,以田间渠系配套、灌排泵站改造建设为重点,采取“全面规划,集中投资,一次安排,板块推进,建成销号,上网公示”的办法,并将这一原则始终贯穿于方案编制、审查批复、项目建设、后续管理等全过程,切实形成规模效果,杜绝了零敲碎打,防止“撒胡椒面”和重复建设、重复申报。

  “这样的大规模集中投资建设末级渠系和改造小型泵排站,是从来没有过的,弥补了长期以来的投资缺位。”陕西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

专业化施工  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为了将中央惠民工程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工程,陕西省对所有工程严格执行“省级招标、市级监管、县级实施”的办法,即由各县按照实施方案,制订招投标方案,统一由省水利厅在陕西水利信息网发布项目招标公告,通过招标确定项目建设单位和项目监理单位。

  “通过招标实行专业化施工队建设,将原来杂七杂八的各种渠系统一建成了U型渠,既节省费用,利于渠系行水,又便于协调施工中用地、用水、用电等矛盾。”阎良区水务局副局长刘红旗说。

  在工程建设中,市级水利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所管县实施情况,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质量。市、县水利部门,灌区和村组组织实施,开展技术指导,随时跟踪检查,实行业主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双制约,并对主要水工建筑物进行统一定点预制。

  “在渠系衬砌中,我们每隔50米设置一座生产桥,每隔40米留一个水口,既方便村民耕种,又确保工程长效运转。”刘红旗说,“为了确保施工期,我们对391座生产桥和172座公路桥均实行集中预制,节省时间,统一规范,确保质量。”

  规范、专业的施工队伍,大大地提高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质量。通过裁弯取直,将原来宽1米多的大土渠改成了不到40厘米宽的水泥渠,不仅美观大方,行水迅捷,而且还为视土地如生命的农民拓展出了好多土地。

  “以前浇地时,水就在路上淌,村民们得光着脚丫子、高一脚低一脚地干活,现在我们是穿着皮鞋、骑着摩托车巡渠浇地。”阎良区官山镇南宫村村支书李领三高兴地说。

资金捆绑  民办公助  民心工程真正惠民

  8月的一天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岐山县水利局局长李多成带着局里的业务骨干在巡查中央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过去,每年的农资补贴发到每家每户手里只有几十元钱,想把渠衬一下、泵修一下,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政府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解决了我们粮食生产的大问题。”岐山县冯家村冯来组组长冯红舟高兴地说。

  为了确保这项民心工程真正惠民,陕西省财政厅、水利厅高度重视,加强沟通与协调。项目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财政、水利和乡镇政府的责任,形成了上下一盘棋、各尽其职、同心抓建设的良好工作局面。

  为了解决项目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问题,陕西省在项目建设中实行“群众自愿、民办公助”的建设模式。以统一规划、尊重民意为前提,以财政补助为引导,以农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和基层水管单位为载体,采取省财政补助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方式,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变农民被动建为农民自主建,建设与管理并重,投资与投劳并举,既用活用好了财政资金,又妥善解决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的难题。

  “过去土渠耗损大,渗漏的水都要农民们承担,所以水费也较高。现在渠系衬砌后,不仅节约时间,而且还省事,每亩地可节约用水30%,比过去少掏20多元水费,粮食产量每亩可增加100多千克。”冯红舟喜滋滋地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陕西省23个县大部分项目建设任务已经完成,其中渠道衬砌占规划任务的98%,渠系建筑物建设占规划任务的93%,其他配套机井及泵站更新占规划任务的94%。

  陕西省水利厅农建办有关负责人说,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直接服务于农民、让农民受益的工程。项目实施后达到了“五节约”(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时间、节约劳力、节约资金),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群众增产增收,深受广大农民朋友和基层政府的欢迎。陕西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灌区较多的省份,目前需要恢复的灌溉面积在400万亩以上,同时,陕西省作为西部粮食主要生产省,对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国家在分配2010年新增综合补贴资金时,向陕西省倾斜,加大支持力度。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