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新闻

旱情三问

发布日期:2011-02-28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严峻的旱情绷紧了人们的神经。截至2月17日,济南市农作物受旱面积95.7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5.9%,而有关部门预计,随着天气回暖,大风逐渐增多,农田失墒加快,省城的旱情将进一步加剧。大旱面前,如何保证正常的生活、生产,怎样及时有效地为城乡“解渴”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市民们围绕灌溉、饮水等话题更产生了不少疑问。近日,记者探访了深山旱田,走进相关部门,为人们那些与“水”有关的问题一一寻找答案。

  一问:农民是否有水浇地

  南部山区是济南农作物受旱的主要集中地之一。2月18日,记者便来到了历城区柳埠镇柏树崖村。深山里依旧寒气逼人,山路两旁时有小片的麦田泛出浅浅的绿色,似乎试图打破这大山里的清冷。

  “别看泛着绿,这地可也旱着呢。”在自家地里看苗情的一位农民拔起一棵给记者看。“浇过地的苗,根比这壮多了。”他说,这算是轻旱地,有的田要是年前没浇过越冬水,现在苗咋长活、长好更成问题。“我们就盼着天暖和些,水库早点放水,好赶紧地给苗喂上。”

  “我们早就做好了准备。”历城区水务局局长刘存新带着记者来到了该村的两个小水库前,他表示,春节前,辖区内所有水库塘坝一律关闸停排,就是为了利用好现有水资源为抗旱服务,目前,这两个水库分别蓄水15万方和12万方,气温回升后就将放水用于灌溉,能保证附近三个村的用量。

  如今,济南市对于抗旱服务队、打井、新建加压泵站等给予财政扶持,对3月底前购置农田抗旱用具的农户给予30%的补贴,对全市享受国家每亩10元灌溉补贴范围之外的麦田,2月底前完成灌溉的给予每亩10元灌溉补贴,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抗旱行动中,但个别农民考虑到与进城务工相比,种粮的效益相对较低,抗旱意愿不太强烈。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保证相关知识及时普及。

  二问:居民是否吃水困难

  在历城区仲宫镇马家村,记者见到了78岁的丁秀兰大娘。问及吃水问题,老人一点儿也不愁,指着门口的水窖告诉记者,去年开春时,政府来给修了水窖,把山泉引到了家门口,雨水充足时存下了不少水,如今剩下的还够吃上一阵子。

  记者看到,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眼四方窖,打开几家的看一看,大都存水有约20方,估计能吃三四个月。

  “这是四道沟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仲宫镇水利站副站长王守利介绍,依靠此,4个村2000多口人的饮水问题得以解决,天旱也能喝上水。而旱情如果持续,有关部门也已经计划加大投入,通过机井调水来保证供水。历城区目前都在完善现有蓄水设施保障饮水供给,同时也做好了调水、租用运水车的准备,而省城更是在“先生活、后生产”原则下调度各方面力量保证了人畜饮水无忧,目前,全市尚未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现象。

  那么,干旱会否影响城里的供水?济南水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城日常供水主要依靠黄河水及南部水库,由于没有足够的降水补充,济南城市供水的确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为此,该集团积极实施水源分配,实现了玉清水厂出厂水往城市北部地区调用。在去年建设完成了济西应急调水工程,实现每日往市区最大能力提供20万立方米的济西地下水。因此,在4、5月份的雨季来临前,济南供水状况平稳。而由于鹊华水厂改造,供水量减少12万立方米/日,也给春季旱期的供水带来压力。今年,该集团将筹资2.9亿元,力争尽快完成济西二期供水工程,届时将确保旱季济南市南部地区供水。

  三问:泉水是否喷涌顺畅

  2月20日,市民周健民一早来到趵突泉公园,仔细看着泉水的水位。“济南几个月没多少降水了,不知道泉水受没受到影响。”在泉水边站了半晌,周先生看着喷涌的趵突泉说,“泉水持续喷涌了7年多了,大旱时节可不能忘了保护好这些‘宝贝’。”

  记者从趵突泉公园管理处了解到,截至2月23日8时30分,趵突泉水位为28.81米,较2月22日8时30分下降了0.01米,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去年的汛期将泉水水位提升得比较高,目前趵突泉水位仍处于一个正常范围内,仍是2003年复涌以来同期的最高水位。

  据园林局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泉水水位虽然高出喷涌水位近40厘米,一旦进入浇返青水时,泉水水位会以每天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保泉形势挺严峻。

  “抓好抗旱与节水保泉统筹工作”是济南市抗旱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据旱情发展情况,省城还将适时启动《保泉预案》《城市抗旱预案》和《水资源调度方案》,利用几大水库适时进行回灌补源,在保障生活、生产用水的同时,努力保持泉水喷涌。在《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抗旱工作促进粮食生产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围绕“突出泉城特色,保持泉水常年喷涌”的目标,全面落实保泉“十字”方针,强化节水保泉措施,力保泉水持续喷涌。

  许多人也认为,抗旱、保泉,每个市民也应当以节约用水的行动参与进来。“杜绝公用水龙头的长流水,循环使用生活用水,每个月少洗几次车,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更多的人、更多的单位提升节水意识,或许会产生更强大的影响力。”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