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新闻

黄河水流进“高速路”

发布日期:2011-04-18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通讯员 郑兆雷 田维旺 报道

  本报茌平讯 “早晨7:30提开闸门,9点多黄河水就到了10里外,简直是‘跑高速’!”4月1日,茌平县菜屯镇阚庄村北阚庄引黄闸前,67岁的闸管员王玉兴说起衬砌后的菜屯分干渠,兴奋得像个孩子。

  顺着黄河水的流向一路西行,记者看到,六棱形的灰色水泥砖鱼鳞般布满河道两侧,已返青的麦苗绿毯般向远方铺展,没有丝毫大旱之年的迹象。

  王玉兴告诉我们,全长5.5公里的菜屯分干渠是菜屯镇引黄的“大动脉”,周边14个村1.2万亩耕地指望它灌溉。衬砌前,水流慢如蜗牛,上游浇完五六天了,下游刚刚支机器,且水量小得像“蝉尿尿”,三四小时浇不了一亩地。要不是县里今年初投资700万多元进行河道衬砌,下游麦田还不知道旱成啥样。

  浇地难,原因是渗漏严重。县水利局的同志介绍,茌平是个贫水县,灌溉、人畜饮水60%以上靠黄河,但由于引黄河道多为土渠,黄河水利用系数仅为0.42左右,即每引进1000立方米黄河水,最后只剩下420立方米灌溉到农田里,其余均在渠道中白白损失掉了。

  从2006年初起,该县启动了河道衬砌工程。5年来,结合国家项目,先后投资1.5亿元,实施了城关分干、贾寨分干等9条引黄干支渠183公里的衬砌。同时,修建起15座水闸、70余个涵洞,硬化了200公里的末级渠系,将黄河水平均利用效率由0.42提高到0.73,按每年1.6亿立方米引黄指标算,每年减少水损4900余万立方米。

  河道衬砌,如何避免“水从渠中过,渠边树木死”的难题?该县坚持每衬砌一条河道都邀请环保专家论证,并通过集中招标,精心挑选具有水利施工资质的单位。目前已完工的9条河道,全部接受专家建议由“三面衬”改为“两面衬”,保留河底回补地下水,使渠边树木得以继续生长。

  黄河水流进“高速路”,水资源用到了刀刃上。在今年的春灌中,2010年底完工、灌溉面积2.8万亩的乐平分干衬砌工程效益明显:流速由衬砌前的1公里/小时提高到3.5公里/小时;渠道水损耗由54%下降到27%左右;“三级提水”变成了自流灌溉,亩灌溉时间由4小时降为1.5小时,成本由每次30元至35元降到不足5元。

  据介绍,茌平节约的4900余万立方米水,可增加灌溉面积20余万亩,提高粮食产量4000万斤。同时,全县每年减少清淤费用、灌溉成本2300余万元。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