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开源与节流并重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各地采取了积极的节水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等地采访,目睹了他们为保护水资源所进行的努力。请看报道―――
节水,开源与节流并重
河北:
创新用水机制
进入今年以来,河北大型企业邯郸钢铁公司吨钢耗水量为5.2立方米,而在“十五”初期,这个企业的吨钢耗水量则为17.05立方米。仅靠节约用水一项,邯钢每年增收接近亿元。邯钢节约用水是河北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的一个缩影。几年来,全省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践,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十五”初期增长了一倍以上,而水资源的用量却由“十五”初期的220亿立方米下降到“十五”末的200亿立方米,特别是在2005年首次实现了20亿立方米的负增长。
节水势在必行
河北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水资源严重匮乏大省,7000多万人口,一亿多亩耕地,人均占有水资源仅311立方米、亩均占有水资源为242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因此,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水资源的红色警告引起了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深思,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河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于是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方案,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全面启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活动。他们通过调整用水结构,在全省推行先进的节水技术,强化人们合理用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使用有限的水资源。
把住关键环节
节水势在必行,节水要有硬措施。在统一思想认识之后,河北省采取了一系列节水措施。在整个社会用水中,工农业用水是大头,尤其是农业用水几乎占整个社会用水量的80%。只有抓住关键环节,节约用水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在农业节水中,省里采用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节水高效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在具体实施中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抗旱、耐旱、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实现生态节水。二是发展节水灌溉,通过大棚微喷、定额灌溉、咸淡混浇、防渗管道、坑塘集雨、地膜覆盖等措施,实现工程节水。近几年,河北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节水作物面积占到全部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种植节水小麦近千万亩。工程节水的力度更大,到今年底,全省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4000万亩,旱作基本农田面积达到1900万亩。石家庄市水利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素领介绍说:石家庄是农业大市,农业用水量占到全市总用水量的80%。为了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全市积极推行农业节水综合措施,目前全市在年实现农业节水4.5亿立方米情况下,增产粮食56.4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达10.1亿元。平均灌溉成本由原来的每亩70元降到40元。
农业节水成效显著,工业节水日见成效。“十五”期间,河北重点对电力、钢铁、石油石化、纺织、造纸、啤酒、酒精七个高耗水行业严格执行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对超定额取水的,实行超额累进、阶梯式水价,促进企业不断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在年取水100万立方米以上的高耗水企业中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挖掘节水潜力。对工艺技术达不到省定取水定额的项目,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建设,水资源管理部门不得批准取水许可。通过严格的措施,全省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而用水量却保持了相对稳定。特别是邯钢、唐钢、邢钢、石药等一大批特大型企业,循环水的重复利用达100%。以华北制药为例,没有使用综合节水措施以前,每年用水为2800万立方米。通过5套循环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现在每年用水为750万立方米,单节约用水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资金近亿元。
抓好源头管理
节约不仅要注重过程管理,同样需要抓好源头管理。
河北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抓源头管理。这个源头同样可分为两项,一为取水源头,一为供水源头。在取水源头上主要有江河湖泊取水和地下开采取水。地表水源在明处,好控制,而地下水则难控制,特别是大型企业大多自备井,每天用多少水一般都是未知数。而供水源头则是公共事业中的输水系统,有的地方使用年限过长,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为了加强源头管理,河北省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严格限制自备井水的开采使用。他们在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域内,因生活用水确需取水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水许可,除此之外一律不再审批开凿新的自备井。对于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饮用水自备井、公共供水能够满足用水需求的其他用户自备井,要于2005年底前全部关停。刚性措施一经制定,落实即成关键,通过不懈努力,两年时间,河北关闭企事业单位自备水井近万眼,减少地下水分散开采达到10亿立方米。
在抓住取水源头的同时,他们不忘抓供水源头,石家庄、秦皇岛、保定等城市的城市管理部门纷纷行动,采取强力措施,减少运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仅石家庄市,通过严格检查,就实现堵漏保水109处,每年减少损失近2000万元。 文/记者 雷汉发
河北采用滴灌技术,节约农业用水。 汉 发摄
甘肃金昌:节水体现在细节上
走在甘肃金昌市宽阔的街道上,细心的人会发现路边的树坑里,冒出一截细细的塑料管,静静地与绿树并立。金昌人都知道,这是市里的节水工程―――改漫灌绿化为滴灌绿化,避免水资源浪费。节约用水,这个自金昌建市起就引起各方关注的课题,如今正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细节上体现出来。
金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东部,是全国110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金昌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0毫米左右,靠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的有限水源常常在不经意间就被蒸发、渗漏,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4倍。全市水资源量仅占甘肃省水资源量的1.76%,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218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2300立方米和全省人均1224立方米的水平。
目前,金昌市的实际需水量已达8.1亿立方米,但可利用的水量只有5.37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近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的严重超采,已使该市出现了大范围的地下漏斗。面对严峻的现实,金昌市将城市发展定位为“生态节水型现代化工业城市”,以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创建节水型城市为目标,着手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城市。
为了最大限度节水,金昌在城市建设中安装、改造了大量排水管网,加强了节水型卫生器具的推广应用,以杜绝居民生活用水的跑、冒、滴、漏,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目前,总投资1.4亿元、设计日处理污水8万立方米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配套建设的中水蓄水池工程已成形。该项目建成后,市区生活污水将全部得到回收利用。
农业方面,金昌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农业高新节水技术,完善灌溉配套建设,利用科学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塑料大棚微灌、果园滴灌、大棚种植、地膜覆盖等高效节水农业科技得到大范围推广,以特色农业为主的绿色节约型经济逐步壮大。到去年11月底,全市已利用戈壁荒滩搭建食用菌大棚620多个,重点进行香菇、双孢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生产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每亩菌棚纯收入平均在2.5万元左右,是种粮收入的60多倍,每亩用水量平均为40立方米,比种植粮食作物节水500立方米左右。
金昌因企设市,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金川集团公司、永昌电厂及市属金化集团公司等企业是全市的用水大户,年用水量达1.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8%。
金川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企业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镍和铂族金属产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今年首批进入了国家7大重点行业42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名录。金川公司将“节流优先,治污为本,提高用水效率”作为企业节约用水工作的指导方针,在技术改造项目中安排了大量资金,对厂区供水、工业水循环利用等设施进行了改造和完善。
污水循环利用是金川公司创建节约型企业、全面促进循环经济的重大举措。金川公司投巨资建起了年节约500万立方米废水的浓密循环利用系统,使尾矿废水进入磨浮系统循环利用;建成矿山井下废水回用矿山绿化系统,年节约新水130万立方米。在企业废水的处理上,按废水性质、类别建设了两级废水处理站,在一级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并回收有价值金属后,排往污水处理总站进行综合处理。目前,投资1亿元的污水处理总站技改项目已于去年11月投入运行。该项目年可回收中水1200万立方米,日处理污水能力5万立方米,年节约用水1000万立方米。
废水回收循环利用设施的建成投产,使金昌市和金川公司的废水综合利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2005年,金川公司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已达到69.28%,万元产值水耗年均下降12.65%。根据设计,金川公司年产电解镍4万吨、电解铜2万吨时,年用水量为8800万立方米。2005年,公司的有色金属总量是2000年的4倍,而用水量仅为6000万立方米,只比2000年的用水量5200万立方米增加了800万立方米。眼下,金川公司正在实施节约用水综合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2亿元,计划使公司选冶化厂区废水得到处理并回收利用。预计2007年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基本解决金川公司污水处理及综合回收利用的问题。
文/本报记者 白青峰 通讯员 罗卫红
内蒙古包头:
构建节水网络
在创建节水型城市过程中,包头市的企业再一次勇立排头。目前,全市有15家企业获得节水型企业荣誉称号,每年可节水约1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水资源普查显示,内蒙古包头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0.14亿立方米,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6.0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22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7%,特别是城市规划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100立方米,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其中,工业用水占城市总用水的80%,企业节水成为城市节水的关键。
企业争做节水先锋,得益于包头市营造的浓烈的节水气氛。
在包头创建并荣获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理念在企业界得到进一步强化。2004年包头市被列入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后,市里以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节水宣传周”为重点,广泛宣传节水知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技术方法。为切实加强全市节水工作,市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节约用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指导全市的节水工作。
从2000年开始,包头市在一些大型企业开展了创建节水型企业试点工作。在创建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节水型企业目标》和《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确定的考核指标检查、指导,完善各类用水指标,结合各用水行业特点制定考核办法,建立节水型企业考核档案。针对全市工业节水现状,重点抓企业节水技术改造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更新,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锅炉冷凝水的回收利用。加强用水的计量管理,推广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节水型器具,杜绝跑、冒、滴、漏,降低用水管网的漏失。包头第一热电厂是全市的用水大户,年用水量1100万立方米。企业高度重视节水工作,建立健全三级节水网络机构,对非生产用水与用户签订“用水合同”,纳入厂内的统一管理考核,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通过奖惩兑现,大大调动了员工的节水积极性,从而使节水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不断加大节水技改力度,实施了多项较大的节水工程项目,年节约黄河水近7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8%以上。2001年率先达到节水型企业标准,经包头市节约用水领导小组验收合格,成为包头市首批获得节水型企业荣誉称号的企业。
随着市里对水资源费用征收标准的调整,许多企业把节水作为控成本、增效益的重要手段,节水日益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把节水、节油、节气、节电目标纳入财务成本预算目标管理体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公司按月考核,节奖超罚,在当月的工资额中兑现。同时加大投入增添、改造循环水设备,为节水提供技术支撑。建厂初期企业年耗水600多万立方米,现在产能提高了几倍,而耗水量却下降了70%以上,每年用水控制在150多万立方米。包头第二热电厂细化节水考核,梳理了14种浪费水现象,从50元到500元不同标准问责,简称“浪费14罚”,同时对节水贡献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包钢投入资金1.6亿元对总排污水进行了集中处理,污水处理中心从2003年6月投入运行,设计日处理能力6000立方米,输送回用能力为5700立方米。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包钢净环水水质标准,处理后主要作为厂区生产补水和厂区绿化用水,回用水量今年预计将达到2400万立方米,使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吨钢耗水由21立方米降至9立方米,年取水量从1.8亿立方米下降到1.2亿立方米。
企业的节水实践,使包头市工业平均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6.5%,200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新水量降至74立方米。全市平均工业冷却水循环率提高到95%,锅炉冷凝水回用率提高到20%,各项节水指标在全国同类型城市中都属于较好水平。
文/本报记者 陈 力
包头山泉化工厂冷却水循环设施。
山东长岛:家家自备“水库”
6月13日傍晚,一场倾盆大雨突降山东长岛县。一时间,屋外的人纷纷跑回屋内避雨,而南长山镇孙家村渔民罗玉孟却跑向了屋外,仔细察看家里的屋檐接水装置。喝苦咸水长大的老罗,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欣喜地告诉记者:“你看这场大雨,用不了一顿饭的工夫就能将俺家的‘水库'蓄满了,煮饭浇菜洗澡,至少能用半年!”
老罗说的“水库”,是指自家厨房底下那十几个立方米的一池清水。自1989年起,县水利部门指导他家在岛内率先搞起了雨水屋檐接蓄,不要小看这十几立方米的蓄水池,它除了供老罗一家的生活之用外,还浇灌着一座花坛和一块菜地,花红菜绿,将个恬静的渔家小院装扮得生机盎然。
在长岛各个渔村,这样的屋檐接水装置处处可见。红瓦覆盖的人字形屋顶及平顶房屋顶边缘,一圈水槽将落在屋顶的雨水接住,经水管导入过滤池,再流进蓄水池。蓄水池或建在厢屋厨房的下面,或埋入院中,以免水温过高影响水质。
长岛是山东惟一的海岛县,这里淡水奇缺。
全县32个岛屿均无地表水,近20年平均年降雨量仅为400毫米。10多米深的老井基本干涸,近50%的机井也呈半枯竭状态,且海水倒灌,水质变差。水,已成为制约长岛经济发展的瓶颈。
“有水岛兴,无水岛荒”。长岛人将目光投向雨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系列淡水开发工程。
1988年,县农水局水利技术站开始了屋檐接水的初步试验,将白白淌掉的雨水接蓄起来,开辟新的水源。结果表明,屋檐接水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易推广等特点。此举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翌年,水利部在长岛县设立北方屋檐接水工程试点课题,要求通过试验研究,为北方地区屋檐接水解决人畜饮水提供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县委、县政府对此极为重视,随即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挂帅的雨水集流指挥部,于1989年6月起,先后在庙岛乡、小黑山乡和小钦岛乡进行试点。如今,全县诸岛已有5500多户修筑了屋檐接水装置,占全县总户数的60%以上。
说起路面蓄水,长岛人确实费了不少心思。一道铁箅,排在路面,初来者可能将它视作城市路面上的排水口,其实它是长岛接蓄雨水的装置。打开井盖,下面是满满一池水。由铁箅流下的雨水,全蓄在里面。在城区路面上平均每隔300米一个,总容量达5000多立方米,其中长岛县码头停车场底下的蓄水池,可蓄1000立方米雨水。可别小看了这样的蓄水池,它每年可为当地的工业、建筑、旅游、绿化等提供1万多立方米的水。
在县水利局宿舍,记者看到正在试验的屋檐接水装置,水池是半埋式的,人字形屋顶下,架着一圈黑色无毒尼龙管制成的水槽,屋顶面积约120平方米,只要下30毫米雨,即能将13立方米的水池接满。池上有一过滤池,里面分五层装有卵石、燧石、活性炭、中沙和粗沙。经过滤后的雨水浊度和细菌学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岛内大部分用户还采用麦饭石过滤或浸泡技术,使水中离子含量增加,水质可与矿泉水媲美。喝惯了苦咸水的岛上居民,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喝上天赐甜水。
小钦岛,全乡280户两年里全部普及屋檐接水,年蓄水量达7000多立方米,从此大伙不再为常年吃苦咸水犯愁。现在,岛上近90%的住户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所有的住户购置了洗衣机。渔民出海劳作归来还能痛痛快快洗个澡。
屋檐接水工程不仅使长岛居民生活和水产品冷冻加工业对淡水的需求得到满足,也使以前因受淡水制约不能上的建设项目开工了。县毛纺厂建厂时同步搞了屋檐接水,5个蓄水池总容积510立方米以上,年至少可蓄水1200立方米以上,既解决了生产的部分用水,又可用于厂区绿化。
“解渴”之后的长岛人,现在又把“借水”的心思用在了大海上,实施了海水取水、海水预处理、反渗透海水淡化等系列工程,计划一期工程总投资2940万元,陆续将在全县建设9处淡化站。继投资1200万元的南长山日产千立方米海水淡化站2000年竣工之后,他们又建成小钦岛、北隍城岛和砣矶岛等海水淡化站。近期将开工的7项海水淡化工程,总投资1737万元,供水能力每天872万立方米。
长岛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滋润了这片海岛,赋予了它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石其鹏 刘 璋
相关链接
“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利部新闻发言人顾浩在“节水中国行”启动仪式上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他介绍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推进目标,通过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对全社会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农业用水总量零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缓增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我国总体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近年来,南方地区河川径流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增幅接近5%;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资源总量减少了12%。
顾浩说,“十五”期间,水利部已确定12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包括甘肃省张掖市、四川省绵阳市、辽宁省大连市、陕西省西安市、江苏省张家港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位于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的天津市、河北省廊坊市、河南省郑州市、山东省淄博市、湖北省襄樊市、江苏省徐州市等。这些试点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了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有效促进了水资源的管理与节约。
据新华社
图为金川集团公司日处理5万立方米污水的处理站。 闫 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