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新闻

让水惠泽百姓--福建武夷山市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机制

发布日期:2008-05-05 作者:      来源: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水利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资金困扰,致使水毁水利设施恢复艰难,而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热情也不很高,如何突破资金瓶颈,动员各方力量建设农田水利,武夷山市采取各种办法,破解难题,走出了一条新时期发展农田水利的新路子,惠泽了一方百姓。

武夷山市水利局提供的数据表明,刚刚结束的去冬今春水利建设,武夷山市投入水利资金1920万元,新增节水灌溉7000亩,修复水毁水利重点工程71处,新增山地水利2800立方米,新型农村公益事业项目11处,村级通水20处,受益人口8032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6万亩,新增电站装机7930千瓦。目前,武夷山除城村正在加强建设外,全市114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自来水。

农田水利设施好坏直接关系着农民庄稼的收成,而饮用水的安全则牵涉到农民兄弟的身心健康,由于地方各级财力有限,农村又处在全面建设小康路上,尚不十分富裕,资金不足成了水利建设的最大“拦路虎”,武夷山市政府及水利部门,抓住农民兴奋点,改变他们等靠要思想观念,从各地实际出发,探讨资金投入上的有效办法,形成了合力,使好事办好办实,造福了一方百姓。

垫资金建设,变被动为主动。以往,武夷山市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一般要等上级补助资金到位后才开工建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和及早投用,前年开始,武夷山市水利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变被动为主动服务,项目未到,就派出水利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勘察,发动村里先行垫资,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取得很好效果,洋庄乡四渡村供水工程,需投资17万元,建成的日供水能力50吨,惠泽450人,在上级资金未到位情况下,这个村群众便热情高涨,主动承担起土石方备料等各项工作,使工程保质保量在今年春节前完成,老区人民欣喜不已,结束了千百年来饮用河水的历史。

兴田村下街有一条长42米的防洪水坝,因坝的上方有3座桥梁,上游采砂不断增多,危及着桥梁的安全,2006年又正值村两委换届选举,70多户村民表示,若不及时修复拦河坝,他们将层层上访,市水利局了解情况后,同样在上级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由镇村自行垫资建设,当年底就建成使群众受益。而这笔12.8万元的资金到去年12月才拔付到位。

投资通水工程,饮上清洁卫生水。从2004年开始,武夷山市村级通水工程全面铺开,目前,已基本完成,解决2万多人饮水问题,农民群众只需缴纳50元至200元不等的入户费,就可饮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告别了千百年来饮用山垄田浑水的历史,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兴田镇南岸村村部居住着400户人家,多少年来,人们一直饮用河水,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在得知政府将投入村级通水工程后,村里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村民们对每户只缴纳100元入户费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村部400户人家共缴纳4万元,使通水工程圆满建成投入使用。通水那天村民们个个兴高采烈,奔走相告,感谢党和政府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双溪村的丘屯自然村有2个村民小组68户人家,长期以来用竹管引山沟水或饮用锈水,且水管经常断裂,农民愁容满面,因自然村通水尚未列入计划,他们就四处奔走,要求水利部门予以勘查、设计,在村民全力配合支持下,也赶上今年春节前通上自来水,而水利部门也补助8.6万元予以支持,村民胡先华、郑智盛等对记者说,我们现在再也不用挑水吃了,看到白哗哗的自来水,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

村财多元化投入,解决资金压力。兴修水利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千秋万代的伟业,武夷山市农村普通形成这一共识,采取“国家、集体、社会、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掉,使农田水利建设焕发勃勃生机。武夷街道办的黄柏村坜屯水坝,在1998年“6・22”洪灾中遭到严重破坏,修复需60万元资金,6年来,资金一直困扰着村两委班子。前年,新班子上任后,把一项目列入头等大事,四处奔走,争取资金,在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部门支持下,仍缺口25万元资金,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他们想到林改资金,随即召开两委扩大会进行讨论,得到一致赞同,同时决定不足部分将村里茶山作抵押,定期偿还。如此一来,资金难题迎刃而解了。现在,该项目已修复完成,解决了右岸300亩农田灌溉及坜屯自然村生活用水问题,还为左岸1500亩农田开发、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基础,村民无不欢天喜地。

城乡双百联动,共促水利建设。武夷山市共有115个行政村,为推动“三农”工作向纵深发展,切实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几年来,武夷山100多个市直单位均与农村结对帮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诚帮扶、共同发展"的喜人格局。各部门、各单位,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人往农村走,劲往农村使,使农村各项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兴田镇双西村蛇坝工程始建于1972年,为左右干渠,是该村的主要水利工程,由于多年淤积,工程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特别是前年遭受罕见旱情,造成村用水困难,加上该渠道又经过农户住宅,清理十分困难。工程需要投入9.6万元,除上级补助5.5万元,尚差4.1万元。挂点该村的市水利局千方百计拨出1万元予以支持,村财及村民以投资、缴纳入户费的办法,使工程得以顺利动工,通过发动群众,共清淤渠道3公里,清淤泥2500多立方米,投劳400多个工日,确保了1040亩农田用水顺畅,并恢复了工程原有的灌溉能力,群众深有感激地说:“这种修复场面是从来未有过的,这还得益于双百联动的市水利局支持。”而挂点吴屯乡后源村的市人武部,则对村里投资7.5万元,建成日产50吨的自来水工程,予以资助1万元,使284人口直接受益,后源村民自发用红漆将"饮水思源"四个大字刷在井边,以示感激之情。据统计,武夷山市各部门、各单位支持挂点村水利建设或自来水工程的资金,均在1万元至3万元之间,城乡互动,给广大农民带来不少实惠。

改革产权制度,推动通水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武夷山市积极推行通水产权制度改革,解决投入资金不足问题,使全市村级通水工程按时完成。“闽北革命红色首府”大安村,通水项目已议了好几年,就因资金不足,缺口太大而搁浅。大安村村部有267户人家,4个企事业单位,用水人口达2000多人,通水工程不含入户费,预算为15.3万元,各级补助5.5万元,缺口近10万元。而兴田镇的枫坡总人口95%都集中在村部,连片人口1700人,通水工程不含入户费14.5万元,缺口资金达7万元。这两个村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定了资金缺口由投资者出资,供水工程建好后,产权永久归村里,投资者分别享有35年和15年的经营收益权的引资政策。转让经营权,使投资方,更加自觉按照市水利局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保质保量建好蓄水池,过滤池,安装水管。为保证供水工程建设的有效性,投资者还邀请市水利局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指导,征求意见,确保工程进度。这种以承包、租赁等形式集资投入,并实行合理收取水费,一般为每吨8角的做法,既保证了投资者的收益,又对工程完工后的维护和管理,保持工程的长期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