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微灌标准体系 服务微灌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微灌产品标准和微灌技术标准系研究制定还比较落后,只有滴灌带、滴灌管、滴头和过滤器等7项国家标准,有关不同微灌技术形式、作物、区域及配套技术标准基本没有,造成目前国内微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工程质量低下, 技术模式不统一, 严重阻碍了微灌技术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高工张胜军在中国塑料节水灌溉产品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技术研讨会上表示。
20 世纪80年代以来,微灌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飞速发展,各国对微灌技术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视,从灌溉水源、水质,到微灌技术设计、施工和管理均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目前微灌系统正朝着“节约能量,节约水量”的方向发展,更加重视系统的配套性、可靠性、先进性及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微灌作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节水技术, 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率最高的灌溉技术,其产品、工程、运行和配套技术的标准化是我国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我国的塑料节水器材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节水生产设备和产品的创新上有了重大突破。但由于缺少相应的产品和技术标准,造成国内市场上的不同性价比的多种微灌技术和产品并存,规格、质量指标不统一、不协调,沒有施工验收规程,存在种种问题。
当前我国微灌产品标准和微灌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制定还比较落后,只有滴灌带、滴灌管、滴头和过滤器等 7 项国家标准,有关不同微灌技术形式、作物、区域及配套技术标准基本没有,造成目前国内微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工程质量低下, 技术模式不统一, 严重阻碍了微灌技术发展。
因此,研究建立国家微灌技术标准体系,运用标准化原理从系统分析微灌技术实施流程出发,建立微灌技术标准体系分类框架、标准体系明细表,规范微灌产品和工程质量,促进微灌工程投资利用率, 促进微灌技术的更快发展和大面积应用,为微灌产业的规范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使体系内各标准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标准之间避免相互矛盾,以纠正目前微灌标准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是微灌技术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做好微灌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规范农用节水灌溉器材市场,提高农用节水灌溉器材产品质量, 推进节水灌溉器材的标准化进程;有助于规范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程序,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微灌工程投资利用率,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提高农民对微灌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使用管理进入良性循环;促进节水灌溉技术更快发展和推广应用,为科学、规范的使用农用节水灌溉器材及微灌技术发展、创新,创建良好的标准化环境。同时,也为干旱区、半干旱区农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