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农民伯伯”注意!错过农业普查又要等十年

今年6月份东莞市成立了东莞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试点办公室,在道滘镇北永村进行农业普查综合试点工作。
东莞的“农民伯伯”注意了,错过这件事又要等十年!9月20日上午,第七届“中国统计开放日之东莞”活动在道滘镇北永村举行,记者在现场获悉,东 莞市将在今年12月底开展十年一度的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借助卫星遥感测量、手持智能数据采集终端(PDA)等神器,将信息即时联网直报到国家统计局,使农 业调查更加客观、准确、及时、高效。
农业普查结果对东莞的“三农”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关乎在莞参加农业生产人员的切身利益。市统计局副局长冯坚呼吁广大调查对象支持普查、如实填报。正式普查登记时,普查员将佩戴普查员证,逐一上门使用PDA进行普查登记。普查对象认准“神器”,即可放心接受普查。
这些农业户籍人员不再是普查对象
本届开放日的主题是“东莞农普福到农家”,农业普查员代表和农户代表,市统计局和东莞调查队相关科室人员,市农普办以及道滘镇农普办相关人员等约100多人参加了活动。
东 莞调查队副队长李向阳在活动中介绍道,本次普查的重点是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经营和生活状况,普查登记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业经营户、农业经营单位、居住在农村且有确权(承包)土地的住户;填报对象是列入农业普查范围的村(居)民委员会、乡镇(街道);遥感测量对象以农作物种植地块为 主,包括其他与之相关的土地覆盖要素。值得注意的是,户籍性质(农业户或非农户)不再是判断是否为普查对象的标准,没有土地并且没有参与农业生产的农业户籍人员不再是普查对象。
据介绍,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6年12月31日24时,时期资料为2016年度资料。本次农业普查获得的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将为农业生产经营者、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翔实的“三农”资料信息,从而促进农户和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深化“三农”发展道路研究,引导社会关注和支持“三农”发 展。
革命性变革:首次使用卫星遥感等高精尖科技
与以往的农业普查相比,第三次农业普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农户、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的农普数据使用PDA采集,即时访问登记,即时上报;通过遥感技术测量大宗农作物播种面积。以上技术都是首次运用在全国农业普查当中。
农 作物面积遥感测量主要是利用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和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准确实施对地观测、调查,能够做到全覆盖、多时相准确测量主要农作物的时空分布,查清地面现代农业设施状况。与以前的人工测量、统计相比,通过这个技术,可以迅速对各种农作物的空间分布情况一目了然,可以有效克服常规调查中存 在的多种认为因素干扰,是农业统计调查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无人机首次应用在野外调查
前阵子,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已经在样本点桥头镇石水口村利用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技术进行相关调查统计。测量工作主要利用高精度的移动终端设备(PDA)进行人工野外实地调查,并与遥感GPS地图、调查表纸质版数据进行细致对比。
在桥头镇石水口村实施调查时,使用无人机测量不同农作物的面积和产量,这是东莞首次将无人机应用在野外调查。当时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苏慧英表示,无人机、PDA等神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两小时就完成了60亩地的测量,“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