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新闻

兵团农田白色污染治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发布日期:2017-01-11   来源:兵团日报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陈学庚召集7名团队核心技术研究人员,讨论细化技术方案时表示:“兵团残膜治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要尽快把产品推向市场。”

“秸秆粉碎还田搂膜联合作业机的推广和使用,将使地膜污染治理走上高效回收之路。”陈学庚说。由其团队研发的秸秆粉碎还田搂膜联合作业机,实现棉花秸秆还田和残膜回收由过去的“分步”作业,变为“同步”作业,可一次性完成棉秆还田、起膜边、搂膜、卸膜等工序,残膜收净率达85%以上。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使用地膜,它的应用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场革命,对农业增产、增收作出了重要的难以替代的贡献。30余年间,由于残膜治理未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残留地膜给土地带来较严重污染。资料显示,地膜大量残留,造成土壤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一系列问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新疆覆膜面积超过5000万亩,年使用地膜量超过20万吨,成为污染较严重的省区。

为解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农业部于2015年4月28日启动了行业专项残膜污染农田综合治理技术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 年,残膜回收率基本达到80%以上”。从2014年开始,兵团启动了科技重大专项“机械化残膜回收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由陈学庚院士领衔,项目组提出了新的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方案,至今已研发10余种不同类型的残膜回收新机具,性能上逐渐成熟。

“全面实现残膜回收机械化是解决残膜污染问题的重大途径之一。秸秆粉碎还田搂膜联合作业机,具备容易操作、适用性强、采净率高等特性,实现了性能上的重大突破。”在10月9日举行的现场观摩演示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陈温福、瞿金平及国内知名专家给予一致认可。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胡志超进一步解释说:“目前,我国可降解地膜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可降解速度无法控制、适应性不佳、成本高等问题,技术不成熟。因此,加快推广残膜回收机械化势在必行。”

八师一四九团农机作业负责人李晓兵对新型搂膜机械的使用赞叹不已,“打秆与搂膜一次完成,配套的打捆机把残膜打成包,拖拉机到田间直接运走,实现农时、人力、物力、机力‘四节约’。”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