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委发布2018年全省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近日,安徽省农委下发了《2018年全省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主要技术模式等内容。现将相关内容转载如下:
目标任务
(一)实施面积。2018年,建立核心示范区面积10万亩,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158万亩次,力争累计面积达到500万亩次。其中:新增粮食作物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次以上、设施栽培作物18万亩次以上、其它作物40万亩次以上。
(二)节本增效。设施栽培亩节水100方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亩减少化肥5公斤以上(养分量,下同);玉米-小麦轮作亩节水100方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5个百分点以上,亩减少化肥3公斤以上,亩增产粮食100公斤以上;其它作物亩节水50方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亩减少化肥2.5公斤以上。
主要技术模式与适用作物
(一)固定喷灌式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适用于小麦、玉米、油菜、水稻、大豆、花生、马铃薯、茶叶等露地栽培作物。
技术模式:通过定期监测土壤墒情,建立灌溉指标体系,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墒情和降水状况确定灌水时间、灌水周期和灌水量;根据作物需肥规律,确定不同生育期的施肥品种和施肥量。以施足有机无机复混肥替代常规施肥,主要采用固定喷灌技术,结合水溶性肥料应用,进行水肥一体化灌溉和叶面追肥,实时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需求。
应用效果:平均增产10%以上,亩均减少化肥用量15%以上,一年两季亩节水110方以上。
适用区域:水资源不足,有灌溉条件的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地区以及坡度相对较缓的茶园。
(二)滴灌—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适用于设施栽培作物以及基于地膜覆盖技术的马铃薯、花生等作物。
技术模式:借助滴灌和微喷,主要采取滴水、渗水与喷肥相结合方式进行灌溉和施肥,集微灌和施肥为一体。通过建立新型微灌系统,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在作物需水关键期把水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在作物需肥关键期,通过叶面喷肥补充养分,满足作物对水分养分的需求。
应用效果:设施蔬菜、水果平均亩节水100方,亩均减少化肥用量20%以上,节本增收800元以上。
适用区域:全省范围内设施农业栽培,主要优势作物是蔬菜、瓜果和花卉等经济作物。
(三)滴灌或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适用于露天园地作物。如各种露地栽培瓜果、蔬菜、茶叶等作物。
技术模式:在果树、茶树或蔬菜行间布设灌溉支管,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确定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追肥品种和追肥量;借助微灌系统,结合水溶性肥料的应用,采用滴灌、渗灌和微灌等方式,进行水肥一体化灌溉和根系或叶面追肥,确保水分和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供应,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
应用效果:果树亩节水80-100方,节水增收800元以上。蔬菜亩节水50-80方,亩均减少化肥用量15%以上,节水增收300元以上。
适用区域:全省范围内有水源条件的露地瓜果园、菜园、茶园,以及坡度较陡的茶园等。在没有水源的地方,需要在配备集雨设施设备基础上,实现水肥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