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新闻

桂林节水农业普及推广困难重重 节水意识没有到位

发布日期:2018-08-09   来源:桂林晚报 

今年以来桂林市的节水农业发展应该说是捷报频传。市农业局荣获“自治区节水型单位”和“桂林市节水型单位”称号,5月份,广西首个节水教育基地也落户桂林。5月初,市农业局发布消息称,全市推广节水技术面积达250万亩。

一方面是工作成效的不断展露,另一方面,全市节水农业推行土地面积占全市农田面积的比重还很小,这不难看出,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提倡并推行的农业节水工作进行得并不顺畅。

这些年来,桂林节水农业发展状况到底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在农田灌溉实验中心站的试验水稻田里,有一个木杆标示着水稻不同时期应有的水位。

●桂林节水农业由来已久

四塘镇是临桂区的产粮大乡,全镇有水田近5.6万亩。附近村落的农户,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水稻。清明节过后,农户们纷纷进行了水稻播种,到如今差不多都抽了芽,长得快的已经接近半米高。

上新塘村的村民蒋来金起了个大早,到自家田里看看已经抽芽的水稻苗。她家近30亩田种的都是水稻。“前几天早播种的水稻出活胎后,就把水开了,晚一些种下去的还没开。”蒋来金告诉记者,开水指的是将抛秧时水稻田里的水抽走,只留下薄薄的一层水,露出土地。“一般就留三四厘米的水层吧。”

这种做法其实与传统“漫灌式”的水稻灌溉法大相径庭。

“水稻水稻,灌水到老”一直是传统灌溉的认识。在桂林,水稻用水量一直居高不下,占农业用水的60%。“在传统的灌溉方法里,整地和灌水方法是以大水漫灌为主,水稻在生长期也一直泡在水里,需水量很大。”桂林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蒋毅敏说,“目前,针对水稻灌溉的节水,主要推广的就是薄露灌溉,也可以表述为薄、浅、湿、晒灌溉。”

实际上,薄浅湿晒的灌溉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研制出来,更在1982年获得了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农业技术推广奖,而研制出它的,正是桂林的农田灌溉实验中心站。“薄浅湿晒具体说来就是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这项操作有着科学的标准,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全区推广,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农户们对传统漫灌式的依赖。”桂林市农田灌溉实验中心站站长李新建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全市按照这种标准严格执行的灌区有近200万亩。”

另一边,对于高产值经济作物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也正在推广中。

“水肥一体化是将施肥与有压水源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新技术,借助压力系统,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规律等,配兑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定时、定量的浸润作物根系。现在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蒋毅敏说,“2015年通过建立水肥一体化示范点,技术推广了1.5万亩,平均每亩节水28立方,累计节水40万立方。现在全市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达9.65万亩。”

此外,经济植物篱技术、果园秸秆覆盖技术、集雨补水抗旱技术等节水技术也在推广中,对节水农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去年,全市推广节水面积250万亩。

村民蒋来金每天都会到自己的田里转转、杀杀虫。

●可省下两个青狮潭

近年来,农业部门坚持推广相关节水技术,究竟能为农业系统带来哪些社会效益?

荔浦修仁镇四育村果农莫碧滔前年包下了山上500亩田地种植沙糖桔,到现在已经一片郁郁葱葱。与别的果农不同,他一开始就为果园安装了滴灌系统,管路遍布山上的每一棵沙糖桔果树。“整体的修建包括抽水所需的变压器,水泵、过滤器等,七七八八弄完差不多花了25万元。”莫碧滔说。

尽管前期投入不菲,但在他看来,光是人工成本这一块就能省下不少。“我这500亩果田,淋一次水和肥,最少就需要30到40个人才能完成,现在有了这套系统,2个人一天就能完成整片田地的浇水工作,效果也好。”莫碧滔说,“沙糖桔的生长是很需要水分的,在降雨量少的季节,这套设备还能一直保持土地的湿润,产量和果子质量自然就得到提高。计算了沙糖桔的售价后,经济效益的提高还是比较明显的。”

据桂林市土肥站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水肥一体化的田地,普遍能节省肥料50%到70%,而水资源则能节省60%到70%。而运用薄露灌溉的水稻田,因为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增强了稻田微生物的活动,普遍也能增产30%。

除了经济效益外,节水农业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据桂林市水利局初步统计,在去年,桂林市总用水量在41.14亿立方米,而农业用水就占到了31.49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6.5%。其中,农田灌溉用水28.55亿立方米,林地和园地灌溉用水分别为0.77亿立方米和0.81亿立方米。

“在农业用水中,大部分的水资源并没有被农作物有效地吸收。2015年桂林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是0.471,这个数据在全国范围内是偏低的。”桂林市水利局农田水利管理站站长韦峻表示,“可以说,一些浇灌、漫灌的灌溉方式,使得水资源被浪费在了蒸发、渗漏上,也导致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水肥一体化与薄浅湿晒技术,都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滴灌利用塑料管道将水和肥料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水的利用率可达95%。去年建立的水肥一体化示范点,平均每亩节约化肥23.6公斤,每亩节水28立方米,这个示范点累计节约用水40万立方。”蒋毅敏表示。

专业人士认为,需水量巨大的水稻灌溉如果能严格执行薄浅湿晒技术,节约水量更加可观。“传统的漫灌式灌溉,每亩田的需水量很难计算,按照灌溉实验站历年来的实验结果,每亩产1200斤的双季稻,本田生育期每亩共蓄水750到850立方米。如果按照节省灌溉水量三分之一计算,每亩田可节水250立方米左右。”蒋毅敏说,“桂林目前播种水稻面积是420万亩,也就是说,可以节水11.13亿立方米,这几乎是两个青狮潭水库的库容。”(记者吴思思 文/摄)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