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新闻

“缺水”遂宁的节水妙招

发布日期:2019-07-08   来源:遂宁新闻网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命名第九批国家节水型城市,遂宁成为上榜的18个城市之一。

据了解,遂宁是典型的水资源短缺城市。2011年以来,我市从战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出发,坚持节水减污、节水减排理念,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又保障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为推动我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形式宣传,增强市民节水意识

在很多人眼中,有着“西部水都”之誉的遂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然而,据数据显示,遂宁是典型的水资源短缺城市,人均常年水资源量位居全省倒数第一,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七分之一!

一提起缺水,很多市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6年前那次大旱的情景。当时,干旱少雨的天气从2012年冬天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初夏,很多乡镇不得不依靠消防送水维持基本的生活用水。如果再往前追溯,最近20年中遂宁严重缺水的还有2006年和1997年。

遂宁市境内拥有涪江、琼江、紫江等大小江河溪流700余条,年平均降雨量960.4毫米,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如此短缺的现象?

“我市虽然河流众多,但多是过境水流无法利用,并且季节降水分布不均,所以一直是十年九旱的老旱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说,长期以来,除了涪江沿岸,我市其他片区的地下水资源都十分紧缺。

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增强全市人民的节水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走进位于遂宁市河东新区五彩缤纷的保利江语城,该小区的公示栏、入户大厅和电梯内的节水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以前总觉得自家节约那么一点水没多大作用,但是通过节水宣传,了解到如果所有人都这样做就会积少成多,我家就将洗菜水、洗脸水等用以冲厕所、洗拖帕和浇花,一年下来能节约200多元的水费。”该小区居民王筱玲说。

近年来,我市节水宣传以各种形式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市民的水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得到了增强,逐步由“要我节水”向“我要节水”转变,养成了惜水、爱水和节水的良好习惯。

采用先进工艺设备,提高用水效率

来到在志超科技(遂宁)有限公司,车间生产设备采用的是先进节水工艺生产设备,工艺生产线采用多级逆流,最大程度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节水的目的。同时,废气塔供水源采用纯水制备后的浓水,大大节约了自来水的使用量。

“以前公司节水制度还不完善,员工节水意识不强,从生产到宿舍生活,浪费水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公司来说也是变相增加成本,影响利润,近年来公司成立了节水管理小组,明确了管理人员,更换了一批节水设备,优化了工艺,并且对员工和生产线都提出了节水量化指标的考核要求,节水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志超科技相关工作人员说。

而在四川普瑞森电子有限公司,其生产车间的沉铜生产线和磨板生产线令人眼前一亮。“通过改进药液缸和洗水缸的进出水口,我们每年可以节约70%的用水和排水量。”普瑞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沉铜生产线是该企业用水量最大的一个生产环节。在技术创新之前,一条生产线需要12个进水口和排水口,满足酸碱不一的药液缸和洗水缸的需要。而通过公司的自主技术创新,一条沉铜生产线每年便可节约70%的用水和排水。

除了技术创新外,普瑞森电子还采用设备改造的方式减少用水量和排水量,其中磨板生产线,通过增加一个设备就能节水50%。

近年来,我市通过对企业进行业务培训,提供技术及资金补助,大力推进企业节水设施设备改造及工业流程优化,提高了企业生产生活用水水平和工艺回用水的效率。

破解污水治理难题,促进循环利用

近日,来到明月河边,尽管天气炎热,但几乎没有什么异味。

明月河流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主河道全长4.5公里,穿越城市密集区,是火车站片区、西山片区和北坝片区的主要雨水通道。在治理前,明月河存在水质长期发黑、发臭等问题,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市容市貌,经过3年的治理,明月河黑臭水体明显改善。

观音湖的湖水也格外清澈,飞鸟不时从河面掠过,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意外的是,观音湖中流淌着的湖水,是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中水。

中水是指城市污水和废水经过净化处理、水质改善后达到国家城市杂用水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又叫再生水,可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洁、汽车冲洗、卫生冲厕等。

循环利用水资源是当前节约用水最有效的办法。记者注意到,在遂宁不少地方都采用了技术改造,通过回用系统,将水景池的水用于绿化浇灌,同时还建设有雨水抽水泵,将雨水收集利用起来。据了解,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期间,遂宁新增水池、蓄水模块等雨水回用设施,总容积共计2.97万立方米。

近年来,我市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在观念、意识、措施等方面均把节水放在首要位置,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视城市水资源短板,到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引导全民参与;从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再到节水宣传教育常抓不懈,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创建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