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新闻

中国财经报:“幸福水”浇灌“丰收田”——国家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21-10-09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亲自擘画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宏伟蓝图。

  日前,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再次来到黄河母亲河两岸,实地见证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因水而兴:母亲河滋润一座城

  桃花峪引水闸是郑州邙山提灌站的第一道闸门。该引水闸始建于1970年,当时为了解决郑州市西部城市用水及沿渠农业灌溉,在国家和河南省有关方面的支持下,郑州市政府在黄河南岸兴建了邙山提灌站,1972年10月1日正式通水,现已运行近50余年,担负着郑州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供水重任,被誉为“郑州人民的生命线”。

  站在桃花峪引水闸一隅,郑州市水利局副局长刘玉钊对记者介绍说,邙山提灌站由引水、沉沙池、泵站、输水干渠、二次沉沙、蓄水等几部分组成,自桃花峪引黄闸自流引水,沿途经全长23.6公里的输水干渠至西流湖,是郑州市城市生活、生产与生态补水的重要水源地。自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之前,邙山提灌站主要供水市场以城市生活生产用水为主,南水北调通水后,是郑州城市生活用水重要热备水源,同时兼顾着郑州市周边水厂生活用水的供应,同时也是郑州市城市生态用水的补给水源,是郑州市城市生态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供水能力达到60万立方米。

  科学治水:22年不断流

  近两年来,在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下,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与沿黄省区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建设幸福河为目标,优化配置、科学调度,强化生态用水保障,较好地完成了黄河水量调度工作,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是实现了自1999年8月12日以来黄河连续22年不断流。全球51%-60%的河流每年至少断流一天,44%-53%的河流在每年断流期达一个月。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大江大河断流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黄河的断流问题得到解决,体现了我国政府治理大江大河的能力和执政管理水平。

  二是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黄河流域及供水区的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区)为中国粮食主产区,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是中国的能源基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以来,黄河干流累计供水约450亿立方米,为流域及供水区人饮安全、粮食丰收、能源安全提供了水源保障。

  三是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方面,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入海水量的增加、河口湿地淡水补给以及塑造维持下游河道生态廊道功能的大流量过程,有效促进了下游生态系统的改善。三角洲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游湿地面积进一步增加,生态廊道功能得以维持,鱼类种类及多样性增加,最大程度呵护了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鸟类增加到3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久违的洄游鱼类重新出现,河口三角洲再现草丰水美、鸟鸣鱼跃的动人景象。另一方面,助力流域重点地区及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包括:一是连续向乌梁素海实施生态补水,乌梁素海水域面积扩大,水质明显好转,鱼类从前些年几乎绝迹恢复到目前的20余种,鸟类达到264种、数量恢复至600余万只,疣鼻天鹅从2000年的200余只发展到现在的近千只。二是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白洋淀生态修复及华北地区地下水压采综合治理,据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6月数据显示,白洋淀湖心区断面水质已由V类提高至IV类,水质为近10年最好。三是河道外生态补水受水区生态环境改善。2021年分配河道外生态补水指标,促进各引黄省区生态环境修复。

  两手发力:致力做行业节水领跑者

  “2020年,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黄河流域9省区共落实节水补助资金1.9亿元,省级补助资金6370万元。这些资金在支持流域各省区开展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黄河流域亩均灌溉用水量为291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9.6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9.3%。”黄委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2019年以来,在黄委节水机关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部署下,黄委节水机关建设面向系统各单位全面推开。各参建单位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分类推进、务实有效”的原则,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短缺等困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状况下,主动将节水机关建设与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国家级水管单位创建、节约型机关建设、规范管理相结合,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探索出一系列具有本单位特征、本地区特点的节水机关建设典型做法。

  其中,在硬件建设方面,改造老旧供水管网,实行二级或三级计量,彻底摸清“家底”,算清“水账”;更换锈蚀失灵的用水器具,加装节水装置,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杜绝了跑、冒、滴、漏等浪费水现象;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进行绿化灌溉,结束了过去粗放漫灌的历史;通过改造利用废弃防空洞,储存经回收并处理的雨水、灰水、空调冷凝水、纯净水尾水、食堂末道洗菜水,用于绿地灌溉、保洁、景观用水等,减少排污,珍惜每一滴可用之水。在“软件”管理方面,通过水平衡测试等措施,加强用水诊断,建立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设了绿地智能化灌溉系统,研发了“易清洗低进高出过滤器”,安装了景观喷水池水净化系统,提高了管理智能化水平;设置了黄委节水机关建设展示厅,制作了宣传视频、参观指南、宣传画册等,加大了节水宣传,全方位营造浓厚节水氛围。

  通过参建各方艰苦努力和辛勤付出,黄委交出一张张亮眼的节水成绩单。2020年底,黄委公布了所属单位节水机关名单,包括山东河务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内的73家单位达到黄委节水机关建设标准并通过验收。节水机关建设的系统开展,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节水意识,提高了用水效率,机关平均节水率30%,也积累了一定的节水型公共机构建设经验,标杆示范作用明显。

  2021年8月,黄委荣获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授予的“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2021-2023年)”荣誉称号。目前,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黄委正在组织开展所属有关单位节水型单位建设。

  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汪安南表示,下一步,黄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特别是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确保黄河保护治理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十四五”时期,按照水利工作部署,重点围绕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流域水网重大工程、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数字孪生黄河、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水文化、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等方面,完成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努力谱写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黄河篇章。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牛鼻子”,盯住下游悬河防洪安全风险,统筹加强流域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实施流域水网重大工程,加快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强区域河湖水系连通,推进控制性调蓄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维护黄河健康生命,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提升河流生态廊道功能,推进河口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提升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淤地坝建设、坡耕地综合整治,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推进黄土高原塬面保护,提升水土保持能力。

  ——建设数字孪生黄河,加强黄河流域水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构建黄河智能中枢,建设智能业务应用,提升科学精准决策支持能力。

  ——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完善黄河水量分配制度,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健全节水监督管理考核制度,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水文化,加强黄河水文化保护,挖掘黄河水文化基因,弘扬黄河水文化精神,提升黄河水文化影响力。

  ——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强化黄河保护治理法治建设,完善流域保护治理协同机制,突出重点领域制度机制建设,提升流域现代治理能力。

作者: 责编: 高博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