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谈节水】陕西丹凤县委书记徐秀全:系统施策治理 节约集约利用 以节水型社会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重要任务,是纳入《全国创建示范活动保留项目目录(第一批)》的保留项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为宣传推广各达标县(区)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深入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国节水办官网特开设“县(区)委书记谈节水”专栏,发布县委书记署名文章,分享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经验做法。
系统施策治理 节约集约利用
以节水型社会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陕西丹凤县委书记 徐秀全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辖12个镇(街道),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总人口31.4万人。境内主要有丹江及其老君河、武关河、银花河三条主支流,流域面积2404.56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744.4毫米,总径流量12.28亿立方米,地表水平均径流深212.469毫米,年地下水资源量1.8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887万立方米,全县人均水资源量4704立方米,年用水总量3686万立方米。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命脉。近年来,丹凤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紧扣节约集约用水、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主线,以创建节水型社会为抓手,健全制度、落实责任,系统施策、科学治理,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相适应,被评为“全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一是提高站位抓推进。坚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进一步压紧压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体责任、工作责任。将12项具体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县水利、发改、农业、住建等14个牵头部门单位,逐项列出任务书,制定流程图,明确时间表,建立工作台账,动态销号管理,县委、县政府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存在困难问题,推动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体系。大力开展节水宣传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市场、进乡村、进家庭“六进”活动,印发宣传单2万余份,发放水情教育文创产品208件,书写固定标语50余条,在全社会营造了爱水、节水、惜水的浓厚氛围。
二是系统施策强治理。坚持创建带动、政企互动、科技驱动、工程推动,严格执行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规定,广泛开展节水创建活动,创建节水型企业1家、节水型单位34家、节水型小区2个,节水型公共机构、居民小区建成率分别达50.8%、20%。从严落实工业企业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定额管理、计量取水和水资源税征收制度,审查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表)13个,新核发取水许可证8个,延续取水证4个,征收水资源税300余万元。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1万余眼地下水取水工程系统录入工作,新增喷灌、微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为52.54%。扎实推进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城乡自备井关停工程,改造提升城区供水管网13.8公里,关停自备井50余眼,最大限度解决跑、冒、滴、漏问题,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达3.41%。全面开展农村水费收缴工作,有效减少了浪费水资源行为。
三是严督实考增成效。坚持依法管水治水,扎实开展护水专项执法,严厉查处非法盗采地下水、无证擅自取水、破坏水生态等行为。严格落实河长制,建立县水利、住建、公安等部门联动督查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大督导检查和明察暗访力度,及时发现、现场交办、跟踪督促、一盯到底整改存在问题,今年开展督查12次,下发问题交办单17份,督促整改问题23个。将节水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单位评优、经费预算和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推动节水责任、措施、工作“三落实”,推动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转变、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转变,倒逼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增强节水工作实效。
四是融入结合促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节水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基础,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风险隐患排查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安排,一体协同推进。坚持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保护作为控制红线,紧扣生态产业化、产业绿色化、生产无害化,大力发展丹凤葡萄酒、中药康养、文化旅游3个主导产业,新材料、轻工电子、服装加工3个工业产业,食菌药、核桃、畜禽养殖3大特色农业产业,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通道,促进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互促共赢。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治水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节水优先,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管好水资源、做足水文章、护好水环境、建美水生态,持续巩固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为加快丹凤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