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腐植酸水溶肥充满活力
2022 年第 6 期
提高冬小麦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用腐植酸肥料效果会更好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 2022 年 11 月 11 日, Frontiersin Ecology andthe Environment (《生态学与环境前沿》) 杂志在线 发表一篇题为“Climatic threshold of crop production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 case of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in China”的文章,建立了一个计算农业 生产气候阈值的通用方法,得出提高水和肥料的使 用效率对于未来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可能更为重 要的结论。
该研究以 1978—2017 年中国冬小麦产量为例, 阐明了作物生产气候阈值的定义,并基于一个考 虑多种因素及其协同作用的机制模型对其进行了 计算。研究结果表明: ( 1 ) 1978—2017 年, 气 候呈暖湿趋势,尤其是 1996 年以后。( 2 ) 水、
肥和冬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分别为 22.4 mm/10 年、 96.4 kg/hm2 · 10 年和 674.2 kg/hm2 · 10 年, p<0.01 )。 (3) 冬小麦平均最适温度和水分阈值分别为 7.3 ℃ 和 569 mm 。气温上升对冬小麦生产不利,供水增 加对冬小麦生产有利。( 4 ) 增加灌溉和施肥可以 提高大部分省份的最适温度阈值,适应气候变暖, 但山东和陕西需要减少施肥。该研究还提示注意: 通过增加水或肥来适应当前和未来的气候变化,应 考虑资源可用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腐植酸联土联肥联生态。基于本研究成果, 通 过腐植酸肥料提高冬小麦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效果会 更好。与此同时,探索建立不同作物气候阈值计算 的标准化流程和方法,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积极适应 气候变化。 (收稿日期:2022-11-25)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腐植酸水溶肥充满活力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大国, 灌溉科技发展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根据 11 月 5 日召开的首届全国智慧灌溉论坛暨国家灌溉农业绿 色发展联盟会议信息,我国有效灌溉面积由 1949 年的 2.4 亿亩发展到 2021 年的 10.37 亿亩,在仅占 全国耕地面积约 50% 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总 量 75% 的粮食和 90% 以上的经济作物,耕地灌溉 率高达 51%,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68 倍。
据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吴洪伟介 绍,今年年底,我国将建成 10 亿亩高标准农田, 高效节水灌溉的面积也超过 4 亿亩,农田灌溉方式 进一步向集约节约转变。我国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 已经由1997 年的492 立方下降到2021 年的355 立方,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 0.568。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水战略 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并发布首个《智慧灌溉热点前沿 报告(202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所长周国民表示,智慧灌溉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赋能灌溉工程,以数据知识为基础、模型算法为核 心、装备产品和系统平台为载体,通过灌溉全过程
全环节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实现节水、高效、 高产、优质协同。智慧灌溉将向“信息感知数字化、 变量作业精准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应用服务场景 化”发展,不断构建农业水效全国一张网,实现灌 溉全过程智慧化管理,有力推动智慧灌溉科技的政 产学研用融合,科技支撑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腐植酸水溶肥是水溶肥王冠上的明珠。腐植酸 水溶肥产业是宏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力量。 1989 年,国家开启第一批水溶肥登记,含腐植酸 水溶肥获登记产品 3 个,占水溶肥总数 7 个产品的 43%,在水溶肥发展初期便居主导地位,之后始终 稳定性增长。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网站最 新数据显示,我国登记腐植酸水溶肥产品数量已达 3763 个,已成为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中必不可少 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腐植酸水溶肥行业同仁携起 手来,结合节水灌溉工程和农艺要求,生产出更优 质、更生态和更高效的腐植酸水溶肥系列产品,以 精准对接现代节水农业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作出精准贡献,让腐植酸水溶肥这颗王冠上的明珠 越来越鲜亮。 (收稿日期:2022-11-08)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