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长江“喊渴” 原因几何

发布日期:2011-05-26 作者:      来源:解放日报     

 

  连续几天的降雨,却犹如杯水车薪。

  从湖北到江苏,从湖南到江西,如今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仿佛一张龟裂的大口,正经历着50年罕见的旱情。主要江河累计来水量,已较常年同期减少1―7成。5月21日―23日,一场自西向东的降雨,更像是滴在口中的几滴水,霎时踪影全无,多地已达重度气象干旱。

  昨天,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民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未来一周内,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区仍将以晴热天气为主,降雨偏少,旱情很有可能持续发展。

  民政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将解决好受灾群众在饮水、口粮、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作为当前首要任务。

  尽管气候异常已经是老生常谈,可一种真实的紧迫,却似乎正在逼近。

  究竟,旱情有多严重?

  究竟,深层原因何在?

  究竟,三峡工程如何抗旱?

  记者昨追访。

  抗旱!抗旱!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一曲民谣家喻户晓。

  但遭遇干旱,洪湖县挖子沟村的渔民孟凡美,望着陷入淤泥中的自家渔船,怎么也唱不起歌了。“这么多年,头一回。”他无奈地看看艳阳高照的天,此时的洪湖,早没了昔日红莲白鹭的勃勃生机。大片枯黄的水草显示,这里正遭受着7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

  记者昨天致电“千湖之省”的湖北省防汛抗旱办公室,工作人员称:截至5月23日,干旱已造成湖北87个县市区的989万人受灾,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千余座水库的水位跌至“死水位”以下,水库有效蓄水基本用完。湖北省民政厅已于23日启动全省自然灾害救助三级应急响应。

  洞庭湖,同样正遭受缺水之困。早自去年9月以来,洞庭湖就一直处于枯水状态。当地渔民肖建初昨天在电话中说:“洞庭湖过去多是水患。现在这样干旱的场景,还是第一次见。因为旱灾,我们渔民好长一段时间没下湖打鱼了。”肖建初说,过去极目望去接天连地的八百里洞庭,如今好多地方的湖底淤泥都裸露出来,到处能见干死的鱼苗。

  记者致电湖南省防汛抗旱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这些天降雨后,目前湖南省旱情仍严重的地区,主要在环洞庭湖的岳阳、益阳、常德等市,以及湘西的山丘地区,局部已达严重干旱等级。已有82万人、15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江西境内的鄱阳湖,情况更为严峻。在江西水上北大门,素有“江湖锁钥,三省通衢”之称的湖口县,“除了上周末的一场小雨,这几个月几乎滴水未降,下的雨也几乎没啥效果。”湖口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值班的李小姐说,“最近忙啥?我们正在和各个涉农部门协调,找水、调水啊。”

  目前的鄱阳湖,几乎让当地人也快认不出了。湖水容积仅为历史同期均值的13%;湖水面积只有386平方公里,仅为历史同期均值的16%。由于河湖水位严重偏低,甚至出现了鄱阳湖水倒灌赣江的景象。眼下尤其是赣北赣中地区,已有61个县(市)出现轻度以上气象干旱,20多万人饮水困难。

  淮河水利局工程师葛劲松昨天告诉记者,由于长江、淮河流域来水普遍减少,淮河如今已出现断流,造成江淮之间的局部地区和苏南大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尤其是苏南地区,降水量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少值,全省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少值。”浙江全省的降水量也创造了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舟山、台州等部分海岛近10万人出现饮用水供水困难……

  抗旱!抗旱!

  防洪时节为何大旱突至

  还是有点想不通:原本的“鱼米之乡”,原本正是为防洪做准备的时节,为何大旱突至?

  是气象原因吗?昨天,记者致电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民。杨贵民认为,水汽输送条件不足,是造成此次干旱的一大主要原因,“目前,在春夏季节转换期间影响我国的几大水汽通道的水汽输送总体偏弱,因此无法形成有效降雨。”

  专家分析说,旱情与大气环流异常密不可分。今年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导致水汽难以输送到内陆地区,此外,今年以来冷空气活跃,且势力强大,不利于热带系统的向北推进,冷暖气流无法在江南交汇形成降水,也是导致降水偏少的主因。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旱情将持续发展;北方大部分地区无明显降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河南等部分地区干旱也将持续发展。

  看来,气象条件确实不利。那么,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向水系发达,即便缺少降雨,又何以会现如此罕见大旱?

  就如江苏南京高淳县,倚靠石臼湖、固城湖两大湖泊,素以螃蟹养殖产业闻名全国。但自今年5月13日起,原本碧波荡漾的石臼湖,赫然成了一片平地!“这在高淳史上,前所未闻。”高淳县防汛抗旱办公室陈主任说,固城湖水位也降至7.19米,依赖湖水的养殖业几乎要面临“灭顶之灾”。

  何以至此?

  还是解剖高淳县。实际上,4月份这里就已出现状况。4月20日,当石臼湖水位降至5.11米时,其主要抽水站蛇山抽水站已不能正常运行。为了要水,当地紧急突击,疏浚整治,完成15万方的清淤、开挖、拆坝工作,4月30日恢复蛇山抽水站运行,至5月5日抢水800万方。为了要水,当地部门抢购水泵,求助江宁、六合增援。为了要水,全县开挖渠道、清杂清障、打坝引水,截至昨天上午8时,投入各类抗旱设备539台(套)……终于,补水初见成效。但其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不够给力”,亦逐渐浮现出来。

  当地蟹农对未来旱情,仍忧心忡忡。除养蟹外,当地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山丘地区的水库、塘坝,但这些基础水利设施目前蓄水普遍偏低,随着农业灌溉即将进入用水高峰期,水资源紧张趋势无法缓解。

  采访中,像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

  对此,有专家认为,这与多年来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用水粗放、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都不强、灌溉设施的修建标准不高有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我国新水情将水利设施建设提升到了战略应对高度,如今看来更加必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丰水区也应认识到水资源的变化,不能雨丰忘旱,临旱掘井。

  三峡工程如何出招

  印象中,这是三峡水库建成后,第一次如此出手迎战大旱。

  按国家防总专题研究制订的最新方案,今天起,三峡的日均下泄流量将增至11000至12000立方米每秒,以进一步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全力抗旱。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三峡在此次抗旱中作用有多大?

  三峡工程凸显抗旱功能

  昨天下午4时,记者致电三峡总公司,工作人员说,此时三峡出库流量已达11800立方米每秒,入库流量维持在约9000立方米每秒。截至当日,三峡工程今年已累计向中下游地区补水超过170亿立方米。

  下泄流量增长至此,对下游旱情会有什么作用?

  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说,三峡向下游补水,其实早已开始。三峡工程自去年10月26日蓄水至175米后,12月份起即开始向下游地区补水。截至昨天傍晚6时,坝前水位已从最高175米,下降至152.72米。根据来多少泄多少的还原分析,三峡工程补水期间,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获得不同程度的有效抬升。其中抬高荆江河段水位0.7米至1.2米,抬高中游干流水位0.5米至1.1米,抬高下游河段0.3米至0.6米。

  但王井泉直言,对中游的广大支流、湖泊来讲,这种补水难以短期见效,“三峡工程的三大功能,依次是防洪、发电和航运。但随着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干旱问题的高发,三峡工程的抗旱功能得以凸显。作为流域管理机构,长江委正在研究旱季三峡对中下游补水的新课题。”

  那么,根据旱情,今后三峡的日均下泄流量是否会进一步增大?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广晶强调,三峡水库的运行和调度,根据国家批准的规程来调度,什么时候水位要降、降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应下泄多少流量,这个调度权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三峡集团必须服从国家调度规程。

  莫误读三峡工程能力

  昨天,对近日有关三峡的其他热点,三峡总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向本报记者作出回应。

  “三峡对防汛抗旱的作用毋庸置疑。”曹广晶说。譬如三峡的防洪能力问题,从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到不能完全依靠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但其中其实有两个概念,一是三峡大坝自身的设计标准,二是帮助下游防洪的能力与标准。

  曹广晶解释说,三峡大坝防洪标准是按照千年一遇设防、万年一遇加10%校核的。也就是说,三峡大坝即使遇到千年一遇洪水,保持正常工作仍没有问题;当遇到如万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三峡大坝仍是安全的,大坝自身不会出现问题。

  对于帮助下游防洪的能力,以百年一遇洪水每秒83700立方米的标准,三峡水库通过控制下泄流量,能够保证下游荆江河段沙市站水位不超过44.5米,能够保证江汉平原的荆江大堤不溃口。即使遇到千年一遇洪水,通过三峡水库调蓄和荆江分蓄洪区的运用,可以保证下游水位不超过保证水位,保证江汉平原地区安全。

  对于“不能将所有期望寄在三峡身上”的说法,曹广晶认为,正确理解应该是,防洪是一个体系。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解决的是长江干流上大洪水的问题。若在某个局部发生强降雨,排水不及,或发生泥石流、滑坡,三峡工程也难以承担。曹广晶说,事实上三峡工程修建至今,每年都在汛期发挥着关键作用。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