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中国水利网站

发布日期:2009-12-02 作者:      来源:     

 

  北京是资源性重度缺水城市,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功能拓展,水资源短缺成为急需破解的新课题。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采取保护水源、收集雨水、外部调水、提倡节约等措施,保证城乡居民和工农业用水,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库蓄水回升水质优良

  北京这样的水资源紧缺城市,水源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北京的山区多是风景区,也是水源涵养区和保护区,大量休闲娱乐和度假的市民给山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垃圾污水带给山区。

  北京以水源保护为中心,划定了6000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实行了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控制源头污染。在水库周边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清洁小流域。

  为使密云水库保持优质地表水水质标准,北京市科技人员开展密云水库富营养化防治体系研究,提出面污染源控制和内污染源消减的多项技术措施。这项技术集工程、管理以及生物、生态多种措施于一体,水资源保护效果明显。

  随着一大批水质改善技术方案的实施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在保证正常供水情况下,密云水库蓄水回升,水质优良。2008年年底,蓄水量超过11亿立方米,水质保持Ⅱ类标准。

  官厅水库曾经是北京的两大水源地之一,1997年因水质污染退出饮用水供水系统。针对官厅水库的污染状况,北京市有关部门先后确立2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20多项专题项目,形成了官厅水库水体修复系统工程方案,目前已通过水利部组织的成果评估验收。

  雨洪利用纳入总体规划

  北京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大量城市雨洪白白流失。

  “将汛期的降水留住,开发利用雨洪资源是北京市多年研究的课题。动员全社会留住雨水,既可以减轻城市防洪排水的负担,又可以利用雨水造福于民。”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说。

  北京市水务部门将雨洪利用纳入北京市总体规划,在新建项目中,实施雨洪利用工程与建筑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的“三同时”管理。同时还编制了《北京城市雨洪利用技术导则》,出台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

  为了留住更多的雨水,北京市开展雨洪利用示范工程研究,开发了初期雨水净化技术、雨水滞蓄及控制排放技术、雨水回灌及入渗技术,这些成果在奥运中心区推广应用,不仅增加了可利用水资源量,也缓解了汛期城区排水和河道的行洪压力。

  统计数字显示,全市城乡已建成雨水利用工程共1330多处,蓄集雨洪能力近8000万立方米。目前,北京市城区通过建设下凹式绿地,硬化路面等方式收集雨水。郊区平原利用沙石坑、低洼地、老河湾、旧坑塘,通过疏挖整治,清除垃圾,沟通水系,收集雨洪。山区利用水库、塘坝收集雨洪。

  北京市建成了123个市级雨水情监测站,加密了城区监测网;建成了微波和光缆无线有线互为备用的网络系统,实现了雨水情和其它信息的快速传输;建成了异地会商系统,提高了指挥调度水平,为北京平安度汛提供了保障。也为收集雨水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晋冀输水超4亿立方米

  2006年,北京市在密云水库上游的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黑河流域开展了退稻试点工作;2007年,密云水库上游的张家口、承德市的赤城、丰宁、滦平三县10.3万亩水稻全部退出耕种。

  上游退稻,就是为了密云水库这“一盆净水”。

  为了弥补当地老百姓因此造成的损失,经与当地政府计算商定,北京市给予每年每亩550元的资金补助。

  近年来,北京市和周边地区落实国务院批复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通过采取节水、截污治污、水土保持、流域水资源调度等措施,加大密云、官厅水库入库来水,改善水质,增加两大水库蓄水量。截至2008年底,由河北、山西两省多座水库集中向北京输水累计达4亿多立方米。

  另外,利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2008年9月起,向北京输水3.3亿立方米,为首都供水安全提供了保障。

  单位用水全部定额管理

  北京是资源性重度缺水城市。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破解首都缺水难题的战略举措,也是确保首都供水安全的必然选择。2001年至2008年,全市用水量由38.9亿立方米下降到35.1亿立方米,其中使用再生水6亿立方米,节水工作成效显著。

  在严格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全市所有非居民用水单位已全部实行计划用水、定额管理。每年平均压缩用水计划指标3%-5%,此项管理措施每年节约新水1亿立方米。对用水单位实行按月考核、超用水预警、超定额累进加价的管理制度。仅2008年,全市共对13800多户用水单位发出提示预警4.5万户次。通过这种方式,社会单位提高了用水效率。

  北京市还大力开发推广节水新技术、新产品。目前,北京公共场所已基本普及节水器具,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5%以上。2001年至2008年,全市实施节水技术改造980项,节水5300万立方米;推广园林节水微喷灌技术,节水1.2亿立方米;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420万件套,节水1470万立方米。(千龙网 记者 孟为)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