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亚洲水塔”消融危机 中国水源备受威胁

发布日期:2009-11-29 作者:      来源:搜狐绿色     

 

  今天,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被称为“亚洲水塔”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区是亚洲许多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也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全球变暖正令冰川消融加快,高原总体呈现暖干化趋势。如果我们不立即采取行动,遏止气候变暖的话,最早2035年,亚洲水塔的冰川将有可能全部消失,亚洲13亿人口的淡水资源将会受到威胁。 

  2009年7月,绿色和平的考察队继2005年黄河源考察、2006及2007年珠峰冰川消融考察之后,第四次踏上了被称作“亚洲水塔”的喜玛拉雅-青藏高原地区进行调研。这一次的考察行经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沱沱河,各拉丹冬、岗加曲巴冰川、可可西里、黄河源扎陵湖、鄂陵湖、阿尼玛卿山等地,行程3000多公里,针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消融、冰湖溃决、高原居民的民生问题,以及对主要河流的影响等方面做进一步了解。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现代冰川发育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地区。其中,喜马拉雅山就有约9000条冰川,是除极地冰盖以外全球最大的冰川聚集地。由于位于高海拔,青藏高原的冰川和湖泊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近50年(1950-2000年)青藏高原的气温总趋势是上升的,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后升温明显。

  专家预测,在只考虑温室气体影响的情况下,2050年西藏平均气温将升高2.4-3.2摄氏度,2100年将升高4-7摄氏度;如果考虑温室气体与气溶胶的共同增加的作用,2050年将升高1.6-2.2摄氏度,2100年将升高2-3.5摄氏度。

  近30年来,三江源冰川退缩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1966-2000年期间,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冰川面积减少了17%。退缩幅度最大的是耶合隆冰川,1966-2000年退缩了1950米,减少了76.8%。长江源冰川大部分也处于退缩状态。根据近年来的野外考察和航片、卫片研究对比,1969-1986年的17 年间,长江源头姜古迪如南冰川和北冰川分别退后了154m 和125m,近20 年来冰川退缩现象还在继续,冰川冰舌端已完全解体为冰塔林。今年绿色和平考察队到过长江源的岗加曲巴冰川,它的冰舌末端从1970年到1990年后退500米,1990-2004年短短十四年间更退缩了750米,平均每年退缩57米。

  绿色和平在2006年和2007年曾经考察喜马拉雅冰川,发现气候变暖的响应已经非常明显。喜马拉雅山脉67%的冰川都处于退缩状态。喜马拉雅冰川的退缩速度是全球最快的,如果继续以这种速度退缩,科学家预测喜马拉雅冰川有可能在最早2035年消失。

  “亚洲水塔”消融引发的危机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余米,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这里又是江河密布、湖泊众多、冰川雪山随处可见。青藏高原的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600多条。除发源于此的我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之外,世界著名的国际河流,如布拉马普特拉河(我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湄公河(境内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境内为怒江)、印度河(境内称森格藏布,即狮泉河)以及恒河等都发源于此。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冰川对河川径流起着多年调节作用,冰川、冻土与湖泊等每年向亚洲提供860万立方米淡水,是数条亚洲大河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亚洲亿万居民的重要水源。因此,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冰川被称为“亚洲水塔”。

  在我国,全球变暖除了影响河流径流量,也令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首先,冰川消融直接导致冰湖溃决。冰川湖泊是由于冰川活动或者退缩产生的融水在冰川前部或者侧部汇集而成。冰川退缩,更多的冰川融水补给使得湖泊水域面积增大,尤其是当与冰川湖泊相连接的母冰川快速融化发生冰崩,就会导致这些湖泊决堤引发洪水,形成洪灾或泥石流,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由于气温升高,冻土层逐渐融化,不但破坏青藏公路的路面和房屋结构,而且会导致高原土壤含水量减少,草场退化,鼠害增多,沙漠化加剧,生态链失衡等连锁反应。

  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将直接影响淡水供给的稳定性。对于中国本来就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这也是各国政府和公众如此重视今年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主要原因。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