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_梁心书
(2022 年第 04 期 总第 633 期)
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梁心书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水务局 大满水利电力管理处,甘肃 张掖 734000)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消耗量较大、供需矛盾突出,同时水资源污染进一步加 剧了供需矛盾。新时期要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优化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质量发展。本文在分析当 前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包括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实现信息化管理、完善节水灌溉制度、优化改造田间工程、加强节水灌溉管理、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6997(2022)04-0010-03
DOI:10. 15979/j.cnki.cn62- 1057/s.2022.04.023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淡水资源相对匮 乏。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量较大,且传统的灌溉 模式对水资源的浪费较为严重,不利于农业可持续 发展。基于此,要强化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全面研究与 应用,促进节水增产,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 产技术水平,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1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1.1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利用专业抽水设备从水源处抽取水资 源,通过压力管道输送到田间地头,再利用专门的设 备喷射农作物。该节水灌溉技术适用范围较广,不受 土壤、地形的影响,可进行人工控制,易于操作,比较 省水,灌溉均匀[1],但易受风力的影响,对设备、技术 的要求较高,资金投入量大。
1.2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通过管道把水资源直接输送到植物根 部,提高了灌溉的精准性,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节水 效果较好。但实际应用过程中管道易出现堵塞现象, 且滴灌管道的位置需要固定,灌溉范围有限。因此当 前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多以其他灌溉技 术为主,以滴灌技术为辅助。
1.3 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的有效应用可最大限度降低渠道 输水过程中水资源渗漏量,提高节水灌溉效果[2]。在 渠道建设材料中掺入化学防渗材料,对建筑主体进 行压实操作,确保工程密实度, 可提高渠道防渗性 能。用专业的建筑材料衬砌渠床,可提升渠道输水能 力和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达到节水的目 的 。但防渗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腐蚀和老化现 象,须定期对其进行更换。
1.4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利用水泵抽水, 然后通 过低压管道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 可减少渠道输水 过程中渗漏、蒸发等造成的资源浪费。与其他灌溉技 术相比,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成本管控效果更 明显,其技术特性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现意外情 况的概率,减少能源损耗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灌溉 工作顺利开展。
1.5 农业节水工艺
农业节水工艺的有效应用是提升水资源利用
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结合气 候、土壤特点,合理选择水肥耦合、滴灌施肥、深耕深
作者简介:梁心书,工程师,主要从事灌溉管理工作。 E-mail:1017655643@qq.com
收稿日期:2021-04-06
10
松、蓄水保墒、覆盖保水、农田护坡拦蓄保水等农业 节水工艺,可提高农作物产量[3]。
2 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水平落后
现代化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可减少水资源浪 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 缺乏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以滴灌、喷灌为主, 且节水技术推广效果不佳,节水灌溉面积有限[4-5] 。 2.2 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 管理制度,灌溉工程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管理职责落 实不到位,同时对材料、人员等各类资源缺乏有效的配 置和调度,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和管理质量[6-7]。
2.3 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缺乏节水意识。北 方地区水资源匮乏,节水效果不佳。淡水资源分布不 均衡制约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大力推广, 导致节 水灌溉面积难以扩展[8-9]。
2.4 节水灌溉设备管理不到位
虽然很多地区配备了农业节水灌溉基础设施, 安装了专业的节水设备,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节水 灌溉基础设施设备缺乏维护保养,加之资金不足,节 水基础设施设备年久失修,严重影响灌溉效果 。 同 时,设备更新不及时,灌溉技术水平落后,降低了农 业节水灌溉效益。
2.5 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
由于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推广与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不符,导致节水灌溉制 度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不仅浪费了大量资金, 而且节水效果不佳。
3 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3.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 资金匮乏会使建设项目受 到严重影响。人力资源方面,无法招聘专业的管理人 员,无法开展专业培训工作,人才流失现象加剧;设 备管理方面,大量设备由于长期缺乏维护,性能下降 的同时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甚至会威胁到施工人员 的生命安全;技术应用方面,施工单位只能应用普通 的施工技术,难以保障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质量。虽
然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广泛应用农业节水灌溉技 术,但由于资金匮乏,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面临着设施 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节水灌 溉效果[10]。基于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灌溉基础 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为农民配备完善的节水灌溉 配套设施,重视渠道防渗工程、低压管道输水工程、 喷灌工程建设, 为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和推广 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提升农业生产节水效果 和水资源利用率。
3.2 实现信息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已成为各行 业发展的关键,与民生建设、经济建设密切相关 。传 统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受技术的限制,施工效 果较差。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利用信息基站实现互 联网全方位覆盖, 大数据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信 息处理,在提高技术应用效率的同时 , 降低成本支 出。但目前施工单位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时,信息化 水平不高,信息系统的分层特性无法实现有效利用。 相关单位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信息 系统,合理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将信息技术与灌溉工 艺相结合,降低风险因素的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过 程中要综合利用信息技术, 实现对农业节水灌溉的 信息化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安装各种类型的监测 仪器设备,对土壤墒情、作物水分等进行实时监测, 结合监测结果制定合理的灌溉规划,对水资源进行 优化配置,提高节水灌溉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提升水 资源利用率。此外,可利用遥感技术对灌溉状态进行 监测,全面提升节水灌溉技术水平[11]。
3.3 完善节水灌溉制度
节水灌溉制度的不完善会使灌溉工作的开展受 到阻碍,影响节水灌溉效果。节水灌溉工程管理过程 中,应保障节水灌溉制度的建立与应用,为后续灌溉 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制 度,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扩展节水灌溉面积,全面 提升农业节水灌溉效益。此外,可建立非充分灌溉制 度、调亏灌溉制度等,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和人们的节 水意识,积极推动水价改革,鼓励农户主动参与用水 管理,并结合实际情况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实现对 农业生产用水的统一化、规范化管理。
11
(2022 年第 04 期 总第 633 期)
3.4 平田整地,优化改造田间工程
土地资源是农村地区发展的根本, 相较于城市 或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地区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性较 高。无论是农业灌溉工程建设,还是其他类型的项目 建设,都要重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一旦土地资源被 破坏,其质量会大幅度下降,不但影响农民的生活水 平,还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当前我国 最主要的农业灌溉模式是地面灌溉, 灌溉过程中受 田间工程不配套、耕地不平整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 损失严重。基于此,相关人员在开展农业灌溉工程建 设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在平田整地的同时重视 田间工程建设,对田间工程进行优化改造,降低深层 渗漏,确保均匀灌溉,从而降低灌溉成本,全面提升 节水灌溉效果。
3.5 加强节水灌溉管理
一是制定水权分配与转换制度,根据农业水价 改革和相关实施意见制定落实方案,基于各行政区 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将灌溉用水定额落实到农村 集体经济组织、用水合作组织等主体。二是水行政主 管部门要引导农户、用水合作组织等进行水权交易, 保障水权交易顺利进行,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水 权意识。三是对于新建、改建及扩建的农业灌溉项目 要按照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文件严格落实 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四是灌区每年核定、下达年度用 水计划,并对取水水源、水量及水质进行监测,对于
超定额的灌溉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度 。五是完善 水价形成机制,实行水价精准补贴制度,严格控制 地下水超采。六是构建补贴和奖励机制,落实大中 型泵站灌溉电价水价补贴制度,推进“一提 一 补” 农业水价改革, 分级补贴定额用水成本及运维成 本差额。制定节水奖励制度,鼓励用水单位及农户 节约用水。
3.6 优化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首先,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配套工程。在不同地区 实行不同的田间节水改造工程,在大田作物生产区 应用管灌、喷灌等灌溉方式,在经济作物区应用滴 灌、管灌等灌溉方式。其次,改造输水设施。根据干支 渠现状和农田建设的实际情况推进输水渠道防渗工 程及管灌工程建设,提高输水效益 。再次,优化计量 设施 。根据灌溉工程的类型落实相应的灌溉用水计 量设施,建立健全机井计量控制系统,通过信息化管 理对用水量进行精细化控制。同时,对计量设备进行 校验,确保计量准确无误。
4 结语
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的必然路径,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结合我国现阶段农业节水灌溉的实际情况, 因地 制宜地对各种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优化应用, 并制定 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减少水资源浪费,提升水资源 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丁志宏,回晓莹,李尧.全国“十四五”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研究[J]. 东北水利水电,2020,38(12) :52-55. [2] 吴景强.湛江市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0(10) :47-49. [3] 杨士荣,狄帆. 山西省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0(10) :57-63.
[4] 吴名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策略[J].智慧农业导刊,2021,1(16):36-38.
[5] 苗慧珊.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新农业,2021(18):74.
[6] 张旭,胡宝贵.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6):153-158.
[7] 路战远,侯智惠.加强农业生态建设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J].北方经济,2019(8) :4-7.
[8] 钮清海.标准化是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N]. 中国水利报,2019-04-25.
[9] 郭长峰.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1,1(17) :72-74.
[10] 桑瑜.农业节水灌溉的智能化发展[J].农经,2021(Z1) :51-55.
[11] 白占军.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1):106-107.
(编辑 张琼琼)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