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溉现状及节水措施应用_池仑
营,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不但
影响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发挥应
有的价值,也加剧了农产品供需
失衡。
1.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陈旧
在农田水利灌溉中,水利基
础设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
是由于当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
陈旧或者设施不齐全,对灌溉作业
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部分农户
缺乏主动保护意识,随意破坏水利
设施,或者更新养护不到位,也
影响了农田水利灌溉效率和灌溉
质量 [1]。
1.3 节水灌溉管理问题突出
由于农户缺乏节水意识,在
灌溉时采用大水漫灌,导致水资源
浪费,加快了水资源枯竭速度。同
时,由于节水灌溉管理制度体系不
健全,对节水技术措施创新应用的
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节水
灌溉效率,影响着农业安全稳定生
产和高质量发展。
1.4 灌溉渠道淤积严重
做好建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
后期管护对持续发挥工程效益意义
52 | 2023.1
| 节水农业
与创新灌溉管理手段并重。在输配 水环节,采取渠道防渗、管道输水 等方式减少渗漏损失和水面蒸发; 在田间灌溉环节,采取喷滴灌、膜 下滴灌、微灌等适用新技术,减少 灌溉过程中的深层渗漏和地表流 失,助力节水型农业发展 [2]。
2.2 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为解决当前民乐县农田水利灌
溉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 要增加资金投入,满足基础设施建 设和完善需求。首先,政府部门应 积极推广供水到户、成立农民用水 协会等新型管理体制,尝试开展对 水权、水价、水市场的改革探索, 降低农民灌溉用水成本。其次,要 建立奖惩机制,对自觉应用节水灌 溉措施的农户提供资金奖励,通过 科学精确分配水量,满足灌溉用水 需求。最后,要设置专项资金用于 购买节水节能灌溉设备,并加大补 贴力度,提高农户自觉应用节水灌 溉技术和设备的意识,提高节水灌 溉效果。
2.3 优化种植结构,加快高标准农 田建设
为满足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需
求,民乐县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优 化农业种植结构和整合资源,因地 制宜采取“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 等模式,推动区域内小麦、马铃薯、 油菜、大蒜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约 化、规模化、连片化发展。通过进 一步推行“小块并大块、一村一块 田”的发展模式,加快高标准农田 建设,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
节水技术,通过更好发挥农田水利 节水灌溉工程优势,提高水资源利 用率和减少水资源浪费,推动节水 农业发展。
2.4 完善节水灌溉管理机制,落实 维护工作
笔者建议, 民乐县应结合当 前农田水利灌溉现状和问题,进一 步完善节水灌溉管理机制,并加快 推动渠道防渗工程等节水工程项目 建设。通过充分发挥节水灌溉管理 机制作用,将节水灌溉管理责任和 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提高农田水 利节水灌溉管理效率和质量。此 外,要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工 作,结合水利设施使用情况有计划 地落实维护工作,成立专门巡查队 伍,定期对水泵、蓄水池、阀门、 计量表等设施进行巡查,及时发现 并维修出现缺陷的水利设施设备, 确保水利灌溉工程节水设施的正常 使用。
2.5 推广农业节水工程,治理渠道 淤积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若出现淤
积,将会对工程的蓄水能力及灌 溉作业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要定期 做好清理工作。作为农业用水大 县,民乐县针对当前灌溉渠道容 易淤积的问题,将灌溉工程和地 下水压采工程结合,推进河塘、渠 库有效连通工程,同时通过及时清 理河道及灌溉渠道内淤泥,保持灌 溉渠道的畅通性,增加了工程蓄水 量。笔者建议,应同时积极做好区 域内灌溉渠道、河道护岸、护坡施
工作业,及时改造不合理的闸涵, 保证引排畅通性,切实提高农业生 产对水灾、旱灾的抵御能力。此 外,积极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包 括:喷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 微灌技术等,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深 层渗漏和地表流失,保证农业灌溉 用水需求,为农业用水的充足供应 和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提供有利 支撑。
2.6 进行节水灌溉工程的长远规划
在规范设计节水灌溉工程时, 要严格要求参与规划设计的人员认 真勘察工程及周边的实地情况,认 真分析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各种 因素,在获取精确第一手资料的基 础上进行设计,使设计符合长远规 划目的,使节水灌溉工程与实际 情况相符合,充分发挥建后工程 效益。
综上所述, 民乐县作为农业 大县,应高度重视当前在农田水利 灌溉工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客观 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后,制定针对 性、有效的解决方案,采取措施大 力推广应用节水措施,在满足农业 灌溉用水需求的同时,提高水资源 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推动节 水农业发展,助力绿色农业高质量 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忠 . 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 节水灌溉措施 [J]. 河南农业 ,2022(20): 50-52.
[2] 柳千红 . 农田水利灌溉现状及节水措施 应用 [J]. 现代农业科技 ,2021(20):137- 138.
2023.1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