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_李传哲

发布日期:2023-04-03   

江苏业学报( Jiangsu J.of Agr.Sci.) ,2017,33 ( 2) : 469 ~ 475

h t t p: / /w w wj s n y x b.com 469

哲,许仙菊,马洪波,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J] .江苏农业学报,2017,33 ( 2) : 469-475. doi : 10.3969 /j.issn.1000-4440.2017.02.036

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李传哲12 许仙菊1 马洪波1 1 盛金元3 张永春1

(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农业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苏 南京 210014 ; 2.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 3.常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 :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是目前相关领域被关注的主要热点之一 。本文 内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水肥利用效率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目前中国水肥一体 化技术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 水肥一体化 ; 节水灌溉 ; 水肥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 : S147.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4440 ( 2017) 02-0469-07

Research advances in fertigation technology improving water and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LI Chuan-zhe1,2 XU Xian-ju1 MA Hong-bo1 AN Xia1 SHENG Jin-yuan3 ZHANG Yong-chun1

(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Arable Land Conserv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Ministry of Agriculture,Nanjing 210014,China ; 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Nanjing Ag- 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 3.Changshu Protection St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Changshu 215500,China)

Abstract : Fertigation technologyas an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measure,is one of the main focus at atten- tion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fertigation technology and water and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sed.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fertigation technology at present were put forward,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were outlooked

Key words : fertigation ;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 water and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脚步的加快 人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同粮食石油一起成为国 家的战略资源 [1]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粗放,过度消 尤其在农业生产中肥资源消耗巨大 费严重 [2] 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实现

稿日期 : 2016-01-07

基金项目 :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 ( SXGC [2014] 293)

者简介 : 李传哲( 1990-) ,男,山东郓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 Tel ) 15895995293, ( E-mail )

1171458217@ qq.com

讯作者 : 张永春,(E-mail) yczhang66@ sina.com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资源高效 利用的道路而水肥一体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 择。

一体化技术在中国又称为微灌施肥技术 是利用微灌系统根据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状况及

物对水和肥料的需求规律将肥料和灌溉水一起适 时适量准确地输送到作物的根部土壤供作物吸 [3]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在节水、提 减少农药用量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节省灌溉 和施肥时间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农业重大技术 [4-9]



470 2017 33 2


1 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

在许多国家都在探索提高各个环节水的转化 效率和生产效率的节水机制以建立适合国情的水 肥一体化技术 [10] 。从世界范围看,水肥一体化技术

广泛应用于干旱缺水以及经济发达的国家但欧洲 很多地区并不缺水仍采用此项技术考虑的是该项 技术的其他优点特别是对环境的保护效应 目前 技术已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推广

1.1 国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1.1.1 以色列 从“沙漠之国”变成“农业强国”,以 列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其主要措施之一是灌 溉技术水溶肥技术及节水灌溉设备相结合并广

于温室蔬菜花卉育苗果园大田作物等各领 域,使水的利用率提高了 40% ~ 60%,肥料利用率提 30% ~ 50%,其瓜果、蔬菜产品已占 40% 的欧洲 市场,并成为欧洲第 2 大花卉供应国 以色列农业 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62%,所有灌溉农田都采用 灌和滴管等高科技灌溉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 使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11]

1.1.2 美国 现今美国农场面积的 50% 进行喷灌 43%地面灌溉,7% 采用其他灌溉方法,其中地面灌 备逐渐走向精细化 美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已达 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是微灌面积最大的国家,25% 玉米、60% 的马铃薯、33% 的果树均采用水肥一体 技术 。2010 年美国微灌面积己发展到 1. 53 × 106 hm2,是世界上发展微灌最快的国家之一 [12]

1.1.3 其他国家 目前一些国家如英国、瑞典、 丹麦法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国家喷灌和微灌灌 积已达到总灌溉面积的 80% 以上 。澳大利亚

2007 年设立 1. 00× 1010 澳元的国家节水计划,其中 半用于发展灌溉设施和水肥一体化 。近 10 年间,亚洲印度微灌面积也得到了快速增长,较 10 年前增加了 4 日本已经实现了成熟的全自 化管道灌溉系统 膜上灌溉技术膜下灌溉技术 国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采用膜上灌溉能减少深

层渗漏节水同时还能增加土壤温度 膜下灌 具有增温保墒、减少蒸发等优点 [13]

1. 2 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缺水农业大国近年来节水灌溉 工程面积逐年增加其中喷灌微灌面积和低压管灌 面积也逐年扩大(表 1) 目前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


已由小范围试验示范发展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覆盖 华北西北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广泛应用在设 施栽培蔬菜花卉果树等多种作物 中国正在 步分区域规模化推进大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 与应用但目前总体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 差距

1 近年来中国农业灌溉情况

Table 1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国耕地

灌溉面积

( × 103 hm2 )

水灌溉

工程面积

( × 103 hm2 )

、微灌面积 ( × 103 hm2 )

压管灌面积 ( × 103 hm2 )

2007

57 782

23 489

3 853

5 574

2008

58 472

24 436

4 071

5 873

2009

59 261

25 755

4 596

6 249

2010

60 348

27 317

5 141

6 680

2011

61 682

29 179

5 796

7 130

2012

62 491

31 217

6 600

7 526

2013

63 473

27 109

6 847

7 424

2014

64 540

29 019

7 843

8 271

数据来源 : 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2 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利用效率研 究进

溉水利用率是指某个时期灌给作物利用的 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量的比值 它反映了全 区渠系输 水和田间用水状况 田灌溉水 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灌溉区 术水平

2. 1 国外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利用效率研究进

列的灌溉土地都使用了压力补偿式灌溉技

术,水的 高,农田灌溉水量仅为 390 m3 / hm2较常规灌水量下降 50% ~ 70% [14] 与传统 灌溉水利用效率只有 50% 左右相比,以色列的喷灌 的水利用效率可达到 75%,地表滴灌的水利用 效率可达 88%,地下滴灌的水利用效率高达 95% [10] 。滴灌技术的推广,不仅带动了节水农业的发 而且也使水肥一体化技术逐渐兴起 现今以色 列的滴灌管道无处不在在建房修路以前各处的灌 溉用水管道已铺设齐备 [15]


李传哲等 : 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471


Phene [16] 指出滴灌能提高根系活性和吸收 能力减少根际水分和土壤盐分的深层渗透提高水 肥利用率 巴基斯坦的 Muhammad [17] 通过近 2 年的田间试验发现与传统灌溉相比小麦和水稻滴 灌用量低至畦灌的 26%,作物平均水分生产率达 3. 95 kg / m3 。Ayars [18] 的研究结果表明 灌溉方式相滴灌可以提高作物产量降低水分消 耗,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分利用率 。Sharma [19] 对番 石榴的研究结 Mohammad [20] 果都表明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作 物的 率,并且节水效果明显 Caves [21] 研究发现葡萄园灌溉过程中采用调亏滴灌灌 和局部根系干旱灌溉可以减少水分用量的 50%,不影响产量并能对产品质量产生一定的积极 影响 。Singandhupe [22] 的研究结果表明

施肥式相比,滴灌设施番茄栽培可以节水 31% ~ 37%,明显提水分利用率,节水效果显著。

2. 2 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利用效率研究进

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灌溉方式主要有滴灌 一体化微喷灌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管水肥一体 滴灌水肥一体化 : 不会破坏土壤结渗透损失 小,水的利用率达 90% 以上 [23] ; 微喷灌水肥一体化 : 灌在中国早已成熟由于喷灌水蒸发漂移损失可 42% [24] 且落到植物冠层的水分大部分也被浪费, 喷技术应运而生在香蕉生产的应用中这种技术 的灌量为传统浇灌量的 31. 6%,产 5. 6% [25] ; 膜下滴管水肥一体化技术 : 最为成熟的当 属新疆棉花膜下滴管可减小水分蒸发提高灌溉水 的利用效率与沟灌相比节水 53. 96% [26]

邹晓霞 [27] 总结了 14 篇与微灌有关的文献,结 果显示微灌的节水幅度为 35% ~ 70%,平均节水 52. 7%,节 。杜 [28] 明,在滴灌条件下,大田水利用效率达 90%,相对于 喷灌 50% ~ 60% 的水分利用率,其节水效果更明显。 孙夫建 [29] 究结果表明利用膜下滴灌技术,水资源 利用效率可达到 95% 以上,比传统的地面沟灌、 漫灌等方式节水 50% ~ 70%,比喷灌方式节水约 35% ~ 60%,具有显著的节水效果。

陈静等 [30] 对滴灌施肥试验的拟合结果表明,试 验区冬 N 、P2 O5 、和 K2 O

206. 63 kg / hm2 、86. 72 kg / hm2 88. 07 kg / hm2


黄淮海平原地区免耕冬小麦采用测墒补灌和滴灌 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较常 对照提高了 57. 46%,并且小麦籽粒产量提高了

21. 13%,主要是因为滴灌后水 分扩散到作物根区 少了灌溉水深层渗漏促进了作物对随水施入 肥料的吸收合理的滴灌施肥用水量较常规可节

51. 85% 。姬景红等 [31] 对玉米覆膜滴灌的研究结果 表明 : 玉米覆膜滴灌和覆膜限量补灌与滴灌相比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0. 83 kg / m3 1. 23 kg / m3,分 提高水分生产率 0. 30 kg / m3 0. 36 kg / m3,并且 膜限量补灌在不影响光合产物积累的基础上 覆膜滴灌又 60% 。张丽萍等 [32] 在日光温室蔬

菜生产中运用滴灌技术后,节水 50%,省工 50%,降 湿 10% ~ 16%,明显减轻病害发生,增产增收达 15% ~ 28% 。杨小振等 [33] 通过对西北地区设施早春 培西瓜的研究发现灌溉施肥的施肥量和灌水量 别控制在 N 163. 05 kg / hm2 、P2 O5 66. 85 kg / hm2 K2 O 202. 18 kg / hm2 和水 900 m3 / hm2 左右时,灌溉利 用效 35. 73%,西 ( 35 888 kg / hm2 ) ,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 39. 88 kg / m3 ) ,而且品质

大改善

栋平等 [34] 通过比较滴灌条件下温室黄瓜不 水肥处理发现温室黄瓜整个生育期所施肥料全

滴灌与一次性当基肥施入相比黄瓜的产量和干 物质分 15. 3% 16. 8%,同时品质大为改 善,水分利用效率增加 19. 1%,而且全程滴灌减 25%,为黄瓜优质、高产、节水的最佳处理 。樊 [35] 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漫灌施肥相比, 番茄水分投入量降低了 46%,灌溉水利用效率 提高 2 。曹琦等 [36] 在黄瓜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交 替隔沟灌溉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和土壤表 水分蒸发,可节水 37% ~ 48%,控漏减蒸效果明显。 赵志成等 [37] 采用分根交替滴灌,在设施黄瓜产量没

有显著下降的前提下改善了品质和显著提高了 分利用效率,比常规滴灌方式用水量降低 1. 5%,灌 水量减少 1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18. 6%,节水效 果显著可以作为设施节水增效的一种水肥一体 新模式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节水处处 祥照 [3] 指出 : 应用水肥一体化,实现水、肥资源同

步高效利用,水分生产效率可以提高 2 kg / m3,大幅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472 2017 33 2


3 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究进展

利用率概念 : 国际上常用农学效率 ( AE) 偏生产力 ( PFP) 、生理效率(PE) 、肥料利用率(RE)

来表征肥料的利用效率 在中国习惯用肥料利用 来描述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计算公式 ( 以氮 例) : 氮肥利用率 = ( 施氮区作物吸氮量一不施氮 物吸氮量) / 施氮量。

3.1 国外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

以色列第 3 大滴灌公司瑞沃达斯公司 ( Rivulis

Irrigation) : 滴喷灌系统让水肥 这种方式可以为作物根部提供最合理的水分 养分 在以色列温室田野果园里都可以看到溶 解水溶肥的储肥罐在需要灌溉的时候根据施肥计 精确地将肥液注入灌溉水几个储肥罐通过管道 和计算机联系在一起就能定期根据事先设定好的 量注入定制的配方肥 。在以色列,90% 以上的农 业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的水肥施用方法

相比肥料利用率提高 30% ~ 50%,肥料利用效率远

于中国 [38] 以色列农业生产中水肥的有效利 率能够保持在 80% ~ 90%,肥料能够节约 30% ~ 50%,而且当地为了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的出 对传统灌溉所使用的沟渠占地问题进行了处理 而提升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土壤条件已经不再

是困扰作物生长的因素仅仅成为作物生长过程 需要依托的一种媒介 [39]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研 发现,肥料撒施每生产 1 t 柑橘需 N 2. 75 kg,而 滴灌施肥需 N 2. 57 kg,节约肥料 7% [40]

Coston [41] 通过比较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 桃树的试验效果发现滴灌施肥量仅为土壤施肥 量的 1 /4 ~ 1 /2 时,桃树叶片含氮量和径粗的增加量 可达到土壤施肥的效果说明滴灌施肥可节约氮 25% ~ 50% 印度的 Parikh [42] 通过对香蕉的 究发现 肥料撒施相比可节约氮肥 60%氮肥利用率提高了 1 。Hebbar [43] 研究发 相比于单纯的滴灌和沟灌水溶性肥料灌溉施肥 能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肥料使用率作物根系生长 量和对 氮、磷、钾 量,减 NO 3 -N 。Gardenas [44] 研究发现,在灌水快结束的时候 入肥料并且高频率地灌溉施肥能够促进作物对


氮的吸收,减少氮的浸出 。Zotarelli [45] 对番茄的 研究发现滴灌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而且对磷 累量没有显著影响

32 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进

2013 10 月农业部《中国三大粮食作物 利用率研究报告》表明 : 目前中国水稻、玉米、小麦 三大粮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当季平均利用率 33%、24%、42% 。其中,小麦氮肥、磷肥、钾肥 率分别为 32%、19%、44%,水稻氮肥、磷肥、钾 利用率分别为 35%、25%、41%,玉米氮肥、磷肥、 肥利用率分别为 32%、25%、43% 已进入国际公 认适宜范围内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 空间 。2015 年农业部指出力争到 2020 年主要农作 物化肥用量零增长,肥料利用率达 40% 以上 。水肥 一体化技术作为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节水节 的技术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

入到水肥一体化的研究中

尹飞虎等 [46] 对新疆滴灌模式下春小麦的研 果表明 : 滴灌施肥较常规施肥氮钾利用率分别提

高了 4. 7% 3. 2%,但

[30] 试验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免耕冬小麦 用测墒补灌和滴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滴灌后水 分移至作物根区内减少了灌溉水深层渗漏的风险 进了作物对随水施入肥料的吸收合理滴灌施肥

较常规施肥总体可节约氮肥 23. 47%、磷肥 28. 33% 钾肥 47. 89% 。何进宇等 [47] 对旱作水稻膜下滴灌 的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管直播种植方式与传统育 种植相比肥料用量显著减少而肥料利用率显著 节约氮肥 37. 5%、磷肥 33. 3% 张国娇等 [48] 通过对玉米的研究发现液体磷肥全部追施可以最 大程度地提高磷肥的利用率(高达 40. 6%) ,比中 段平均 25. 0% 的利用率高出 15. 6 个百分点,效

果显著

Hou [49] 研究结果表明,氮肥随水施用可显著 高棉花单株铃数单铃质量和籽棉产量促进棉花 对氮磷素的吸收尤其在壤土棉田的效果较明显 肥随水滴施可提高氮磷肥料利用率与基施相比

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可分别提高 4. 85% ~ 12. 34% 36. 75% ~ 45. 88% 尹飞虎等 [50] 的研究结果表明 :

膜下滴施条件下滴灌专用肥的氮钾养分在 土壤中的移动性比常规肥料强养分在土层中的


李传哲等 : 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473


布与棉花根系分布特点基本一致促进了棉花根系 对养分的吸收提高了养分利用率 ; 棉花滴灌专用肥 钾的生理利用效率较常规肥分别提高了 3. 62%、4. 18%和 1. 45 %,农学利用率较常规肥分别 提高 29. 37%、29. 2% 29. 38%,在相同养分条件

下,籽棉产量比常规施肥提高 6. 9%

张大鹏等 [51]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灌施 肥可使苹果氮肥利用率从 23. 6% 提高到 38. 69%, 而达到节约肥料减小肥料投入支出的目的 程明等 [52] 通过对菠萝的研究发现,与 使用滴灌施肥技术,产量可达 81 405 kg / hm2,增 39. 04%,N、P2 O5 42. 84%、52. 67%,增 节肥效果非常明显

樊兆博 [53] 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灌溉相比, 肥一体化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全年增产 6%,氮 78%,并且氮素表观损失和硝态氮的淋洗量 都大降低 。邢英等 [54] 对番茄膜下滴灌水肥耦合 的研究结果显示 : 滴灌施肥增大了植株的氮 吸收效率(UPE ) 以及肥料偏生产力 ( PFP) ; 灌水量 越大,养分利用效率(NUE) 越小,UPE PFP 越大 ;

量越大,NUE、UPE PFP 越小 ; 50% 常规用水 N-P2 O5 -K2 O 120 kg / hm2 -60 kg / hm2 -75 kg / hm2 处理的氮、磷和钾利用效率最大,常规用水 N-P2 O5 -K2 O 120 kg / hm2 -60 kg / hm2 -75 kg / hm2 处理的氮、磷和钾吸收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

Zhang [55] 指出在滴灌施肥条件下,增加灌水 量可以提高果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而增大施氮 量则低黄瓜品质及氮素利用效率 。方剑等 [56] 大棚黄瓜的研究结果表明 : 黄瓜采用滴灌施肥

与灌溉冲肥相可节约 130. 95 ~ 1 733. 55 kg / hm2,节肥率可达 3. 7% ~ 49. 5%,氮、磷、钾肥利 用率分别高了 11. 1% ~ 32. 9%、3. 0% ~ 3. 7% 8. 8% ~ 26. 8%,不仅提高了品质和产量,还具有显著 的节效果 。周丽群等 [57] 对京郊设施果类蔬菜生

产的水肥需求特征进行研究比较了优化灌溉模式 下大量元素水溶肥在设施果类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施用果类蔬菜专用水 溶肥增加果类蔬菜产量 18. 1%,氮肥偏生产力平 提高 149. 6%,并且果实品质也得到了改善。

不管是粮食作物还是棉花水果蔬菜等作物 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都能够显著提高肥料的利


一体化实现了集中施肥与平衡施肥相结合 少了肥料的挥发和流失 肥料和水的结合扩大 了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空间适宜的水分可促进 铵态氮硝化增加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同时又能促进 其他养分的释放 根据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对肥 的需求特点合理施肥避免了营养过剩造成的肥料 通过对前人大量研究数据的分析建立水肥 产量的经验模型构建不同作物最佳的施肥量 而制定不同作物生产管理措施对推广水肥一体化 术具有重大意义

4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展

2012 农业部发布了《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 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 ; 2013 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 见》中提出 : 2015 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 积要达到 5. 333×106 hm2 以上,新增推广面积3. 333× 106 hm2 以上,实现节水 50% 以上,节肥 30%,粮食作 物增产 20%,每 666. 7 m2 土地的经济作物节本增收 600 元以 ; 2015 3 月农业部制定了《到 2020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到 2020 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 1 × 107 hm2,增加5. 333× 106 hm2,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施“化肥零增长”的重 保障措施之一

目前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发展非 常迅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 一是设施设备质量 差异大安装人员技术素养不高安装粗放技术 服务跟不上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 ; 是水溶肥质量标准不严生产企业发展太快 良莠不齐 ; 三是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目标产量的施肥 参数不甚明确供肥供水很难真正做到与作物 需水规律同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节水节肥 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 四是水肥一体化技术 的培训宣传还不够相应的投入也有待进一步

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节水肥料利用率高可减 灌水量和施肥量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 等优点符合中国对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发 要求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和资金 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完善培训和宣传进一步加 强的基础上水肥一体化技术未来必将被越来越多 民及其合作组织所接受并得到跨越式发展


474 2017 33 2


474 2017 33 2

参考文献 :

[1] 左其亭,张 云.人水和谐 : 量化研究方法及应用 [M] .北京 :

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 夏敬源.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大力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J] .中国农技推广,2012 ( 3) : 4-7.

[3] 高祥照.水肥一体化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核心 [J] .中

业信息,2013 ( 14) : 3-4

[4] 鹏,简红忠,魏 样,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

[J] .现代农业科技,2012 ( 8) : 250-250.

[5] 王道波,黄 维,刘永贤,等.水肥一体化对红麻生长、纤维产

与品质的影响 [J] .南方农业学报,2015,46 ( 2) : 204-209.

[6] 吕艳东,孙立明,周 健,等.膜下滴灌旱种对寒地水稻产量构

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 ( 4 ) : 145-

148.

[7] 张兰勤,唐新莲,黎晓峰,等.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对樱桃番茄

产质量的影 [J] .南方农业学报,2015,46 ( 7) : 1270-1274.

[8] 宋计平王克安,孙凯宁 ,等.膜下滴灌对春拱棚茄子经济效

土壤质量的影响 [J] .山东农业科学,2016,48 ( 3) : 86-90.

[9] 军,廉晓娟,王 艳,等.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芹菜耗

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江苏农业学报,2016,32 ( 3) :

656-661.

[10] 李含琳.当前国外节水农业技术的新进展及启示 [J] .天水行政

学院报,2011,12 ( 4) : 3-8.

[11] 孙锡铭,刘 妍,袁湘月,等.节水灌溉设备研究现状 [J] .农业

机械与木工设备,2014,42 ( 3) : 11-14

[12] 袁寿涛,李 红,王新坤.中国节水灌溉装备发展现状、问题、

势与建议 [J] .排灌机械工程,2015,33 ( 1) : 78-92.

[13] 兴,任 杰,王 勇.国内外农业节水研究进展 [J] .内蒙

利,2013 ( 1) : 113-114.

[14] 李咏梅,任 军,刘慧涛,等.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简介与

启示 [J] .吉林农业科学,2014,39 ( 3) : 91-93.

[15] 李晓俐.以色列灌溉技术对中国节水农业的启示 [J] .宁夏农林

,2014,55 ( 3) : 56-57.

[16] PHENE C J ,DETAR W R ,CLARK D A.Real-time irrigation

scheduling of cotton with an automated pan evaporation system [J]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1992 ( 6) : 787-793.

[17] MUHAMMAD F ,AFREEN S.Modeling annual maximum peak flows at various dams and barrages in Pakistan [J] .Journal of Hy- drology Hydromechanics,2007,55 ( 1) : 43-53.

[18] AYARS J E,CHRISTEN E W,SOPPE R W,et al.The resource

potential of in-situ shallow ground water use in irrigated agricul- ture : a review [J] .Irrigation Science,2005,24 ( 3) : 147-160.

[19] SHARMA S,PATRA S K ,RAY R.Effect of drip fertigation on

growth and yield of Guava cv.Khaja [J] .Environment and Ecolo- gy2011,29 ( 1) : 34-38.

[20] MOHAMMAD M J.Utilization of applied fertilizer nitrogen and ir-

rigation water by drip-fertigated squash as determined by nuclear and traditional techniques [J]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 Ecosys-


tems2004,68 ( 1) : 1-11.

[21] CAVES M M,ZARROUK O ,FRANCISCO R ,et al.Grapevine

under deficit irrigation : hints from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 [J] .Annals of Botany,2010,105 ( 5) : 661-676.

[22] SINGANDHUPE R B,RAO G G S N,PATIL N G,et al.Fertiga-

tion studies and irrigation scheduling in dripirrigation system in to- mato crop (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 [J]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03,19 ( 2) : 327-340.

[23] 李伏生,陆申年.灌溉施肥的研究和应用 [J] .植物营养与肥料

,2000,6 ( 2) : 233-242.

[24] TARJUELO J M,ONEGA J F,MONTERO J,et al.Modelling e-

vaporation and drift losses in irrigation with medium size impact sprinklers under semi-arid conditions [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0,43 ( 3) : 263-284.

[25] 臧小平,邓兰生,郑良永.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香蕉生长和产

量的影响 [J] .植物养与肥料学报,2009,15 ( 2) : 484-487.

[26] 刘兰育,柴付军,李明思.棉花膜卜滴灌技术研究与应用 [J] .新

疆农科技,2002 ( 2) : 26-28.

[27] 邹晓霞.节水灌溉与保护性耕作应对气候变化效果分析 [D]

北京 :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28] 军,沈振荣,张达林.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冬小麦

溉施肥技术研究 [J] .节水灌溉,2011 ( 11) : 44-49.

[29] 孙夫建.灌区滴灌节水技术措施研究 [J] .工程技术,2012 ( 12) :

121-121.

[30] 静,王迎春,李 虎,等.滴灌施肥对免耕冬小麦水分利用

产量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 ( 10) : 1966-1975.

[31] 姬景红,李玉影,刘双全.覆膜滴灌对玉米光合特性、物质积累

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玉米科学,2015,23 ( 1) : 128-133.

[32] 张丽,柳建丽,孙胜伟,等.滴灌暗管蔬菜栽培技术的推广与

[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 ( 13) : 54-55.

[33] 杨小振,张 显,马建祥,等.滴灌施肥对大棚西瓜生长、产量

品质的影响 [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 ( 7) : 109-118.

[34] 方栋平,张富仓,李 静,等.灌水量和滴灌施肥方式对温室黄

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 ( 6) : 1735-

1742.

[35] 樊兆博,林 杉,陈 清.滴灌施肥对设施番茄水氮利用效率及

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J] .中 报,2015,20 ( 1 ) :

135-143.

[36] 琦,王树忠,高丽红,等.交替隔沟灌溉对温室黄瓜生长及

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 ( 1 ) : 47-

53.

[37] 赵志,杨显贺,李清明,等.不同膜下滴灌方式对设施黄瓜生

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生态学报,2014,( 34) 22 :

6598-6605.

[38] 徐淑红.打造中以合作新典范 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

正大全面考察以色列现代农业 [J] .中国农资,2015,9 ( 7) : 9.

[39] 宋喜赋.以色列节水农业对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启示 [J] .世界

业,2014 ( 5) : 56-58.

[40] 罗文杨,习金根.滴灌施肥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J] .中国热带

业,2006 ( 2) : 35-37.



李传哲等 : 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475


[41] COSTON D C ,PONDER H G ,KENWORTHY A L.Fertilizing

peach trees through a trickle irrigation system [J] .Comm Soil Sci Plant Anal1978,9 ( 3) : 187-191.

[42] PARIKH M M,SAVANI N G,SHRIVASTAVA P H,et al.Nitro-

gen economy in bannan through feritigation [C] / /Hagin J.Dahlia greidinge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ertigation.Haifa Israel :

Technion-IIT1995 : 365-370.

[43] HEBBAR S S,RAMACHANDRAPPA B K,NANJAPPA H V,et

alStudies on NPK drip fertigation in field grown tomato(Lycopersi- con esculentum Mill.) [J]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04, 21 ( 1) : 117-127.

[44] GARDENAS A I,HOPMANS J W,HANSON B R,et al.Two-di-

mensional modeling of nitrate leaching for various fertigation sce- narios under micro-irrigation [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5,74 ( 3) : 219-242.

[45] ZOTARELLI L,DUKES M D,SCHOLBERG J M S,et al.Tomato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on a sandy soil, as affected by nitrogen rate and irrigation scheduling [J] .Agricul- 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9,96 ( 8) : 1247-1258.

[46] 尹飞虎,曾胜和,刘 瑜,等.滴灌春麦水肥一体化肥效试验研

[J]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 ( 12) : 2299-2303.

[47] 何进宇,田军仓.旱作水稻水肥祸合模型及经济效应 [J] .排灌

机械工学报,2015,33 ( 8) : 716-723.


[48] 张国桥,王 ,刘 涛,等.水肥一体化施磷对滴灌玉米产

、磷素营养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2014,20 ( 5) : 1103-1109.

[49] HOU Z,LI P F,LI B G,et al.Effects of fertigation scheme on N

uptake and N use efficiency in cotton [J] .Plant and Soil,2007,290 ( 1 /2) : 115-126.

[50] 尹飞,刘洪亮,谢宗铭,等.棉花滴灌专用肥氮磷钾元素在土

壤中的运移及其利用率 [J] .地理研究,2010,29 ( 2) : 235-243.

[51] 张大,姜远茂,彭福田,等.滴灌施氮对苹果氮素吸收和利用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 ( 4) : 1010-1018.

[52] 严程明,张江周,石伟琦,等.滴灌施肥对菠萝产量、品质及经

的影响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 ( 2) : 496-503.

[53] 樊兆博.滴灌和漫灌施肥栽培体系下设施番茄产量和水氮利

效率的评价 [D] .北京 : 中国农业大学,2014.

[54] 英,张富仓,张燕膜,等.膜下灌水肥藕合促进番茄养分吸

收及 [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 ( 21) : 70-80.

[55] ZHANG H X,CHI D C,WANG Q,et al.Yield and quality re-

sponse of cucumber to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J] .Agri- 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11,10 ( 6) : 921-930.

[56] 剑,王春青,徐建东,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冬暖大棚黄瓜

生产的影响 [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 ( 5) : 43-45.

[57] 周丽,李宇虹,高杰云,等.果类蔬菜专用水溶肥的应用效果

分析 [J] .北方园艺,2014 ( 1) : 161-164.


李传哲等 : 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475

(任编辑: 张震林)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