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分析_刘国红
100
第 1期(总第385期)
2022年 1月
No.1 JAN
文章编号:1673-887X (2022)01-0100-02
农业灌溉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分析
刘国红
(兴隆县兴隆镇人民政府,河北 兴隆 067300)
摘 要 为保障农业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文章分析了当前农业灌溉水资源发展的态势,并通过高效灌溉技术和渠道防渗 技术的运用、适水种植与小麦南移举措的实施、调亏灌溉制度推行、农艺节水措施应用等几个方面,构建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 农业,并通过集雨增效现代旱作农业的发展推动、非常规水源利用率的提高,实现农业灌溉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 农业灌溉;适水种植;调亏灌溉;农艺节水;集雨增效
中图分类号 S274.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 ssn. 1673-887X.2022.01.037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Liu Guohong
(Xinglong Town People's Government of Xinglong County, Xinglong 067300, Hebei,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ational use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and adopts high-efficiency irrigation technology, the use of channel anti-seepage tech ‐ nology,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appropriate plant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sures of wheat southward migration, and the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gronomic water-saving measures to construct water saving and efficient modern irrigation agricul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ry farming agriculture through rain har‐ vesting efficiency, and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unconventional water sources to realize the efficient use of agricultural irriga‐ tion water resourc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appropriate planting,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agronomic water saving, rain harvesting and efficiency enhancement
当前,全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在国民经济用水总量中的比 例呈下降趋势,并且灌溉地区逐步北移,因而农业灌溉用水 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需要通过高效利用农业灌溉水资源 保障农业产业的平稳发展。
1 当前农业灌溉水资源发展态势分析
1. 1 北方农业灌溉水短缺形势日益严峻
我国总体水资源量有所下降,虽南北方地区水资源分布 没有显著差异,但耕地面积逐步向北方聚集,截至2015年,北 方耕地面积增幅为4.1%,而单位面积耕地平均水资源占有量 仅为南方地区的 16%。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农业受干旱缺 水的影响越来越大。粮食主产区锐减至7个省,且逐步北移, 使水土资源错位现象逐步严峻,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灌溉水资 源的紧张度。
1.2 农作物种植及降水分布不均衡
目前,分布于常年灌溉区及补充灌溉区的农业主产区有 7个。从作物播种面积来看,我国水稻播种面积持续增加,虽 小麦播种总面积有所下降,但北方地区的小麦播种量占比仍
收稿日期 2021-12-22
作者简介 刘国红( 1978-),女,满族,河北人,农艺师,研究方 向:农业灌溉和蔬菜大棚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超过了 67%,其中 80% 左右集中于黄海及淮海地区。此外, 北方是玉米播种面积的主要增长区域,增幅高达 88%,这三 大作物播种面积也逐步向常年灌溉区及补充灌溉区集聚,农 业灌溉水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
1.3 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明显
北方地区仅有松花江水域的水资源未超出国际警戒线, 其他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均超过了总水量的40%,其中华北 地区占比高达 118.6%,且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逐步增加, 导致包括黄淮海平原及松辽平原在内的许多地区地下水位 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因冬小麦及夏玉米的种植,华北平原也 采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因而导致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域形成。
1.4 高效节水工程和信息化建设滞后,农业用水效率偏低
由于受到土地分散经营模式的影响,农业灌溉用水也具 有分散的特点,当前所应用的节水灌溉方式规模不大且较为 简单,未实现大面积的高效节水灌溉,限制了节水灌溉制度 的推行,水资源利用率并不高。 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中,喷微 灌面积占比只有 13.7%。
2 农业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对策
2. 1 加强现代化灌溉农业建立,提高节水效率
2.1.1 大力推动高效灌溉及渠道防渗技术应用
大力支持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
刘国红:农业灌溉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分析 理论研究 101
用,提升灌水效率,争取在 10 年内,将节水灌溉面积提升至 0.57 × 108 hm2,确保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 0.33 × 108 hm2。 确保华北等地水资源匮乏较为严重的区域可全面实现输水 灌溉,并广泛应用喷灌及微灌技术。
2.1.2 实施适水种植,降低农业灌溉水量需求
结合农作物水量需求,综合分析灌溉水地区分布规律, 采取适水种植方式规划粮食作物布局,实现小麦南移,减少 华北地下冬小麦种植中过度地下水灌溉的现象,加强马铃薯 等旱作农物种植,在保障小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生产安全的 前提下尽可能节约灌溉水量。缩减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的灌溉玉米种植面积,增大高粱等耐旱作用种植范围。
2.1.3 推广调亏灌溉制度,深入开发作物高效用水潜力
以作物生育期水分较为敏感的特点为依据,建立与推行 调亏灌溉制度。可于华北平原推行冬小麦调亏灌溉政策,并 实施夏玉米雨养制度,将小麦减产率控制在 13%之内。既能 保证稳产,也可使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 10%。非灌溉区 应实行粮草轮作制,采用种养结合模式,推行旱作农业,通过 降低地下水开采量使地下水得到休养。
2.1.4 强化农艺节水措施应用,降低无效耗水
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中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坐水播种、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农艺节水措施,提高抗旱剂及保 水剂应用量,从而有效规避农田无效耗水现象。
2.1.5 加强节水管理,强化地下水资源保护力度
地下水开采方面要做到浅层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深层 水开采量的有效限制,严格控制开采总量,在管理力度加强 的基础上保障采补的有机平衡。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较多 的区域,可利用井渠结合方式进行开采,保障水资源得到高 效利用。地下水开采量已超出范围的区域,要对其开采及利 用给予严格管控,做到本地水资源有效节约,并加强外来水 的引入,通过深层地下水资源保留做好水资源储备。
2.2 引入集雨农业工程,加强现代补灌技术应用,推动高效 旱作农业发展
2.2.1 适水种植+集雨节灌+农艺措施+生态措施模式
粮食作物产量稳定性欠佳、生产效益不高的黄土高原西 北部区域,通过建立梯田、淤地坝等举措,在适水种植基础上
引入集雨节灌措施,加强农艺及生态措施的应用,从而实现 高效旱作农业。
2.2.2 结构调整+覆盖保墒培肥+集雨补灌+保护性耕作+化 学调控模式
水资源紧缺的华北地区,通过农业与畜牧业的结合,调 整农业生产结构,同时引入覆盖保墒培肥技术,在应用集雨
补灌的基础上实施保护性耕作,通过合理的化学调控保障旱 作农业快速发展。
2.2.3 增施有机肥+机械深松+机械化一条龙抗旱坐水种模 式
由于东北地区西部为半干旱区,应以横坡种植取代顺 坡种植,通过草粮与林粮有效结合,实现旱作农业发展,健 全技术体系,利用机械深松整地,并增加有机肥施加,引入 抗旱坐水种,基于此模式保证旱作农业发展,节约农业灌溉
用水总量。
2.3 提高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
应做好农业生产中非常规水灌溉区域的规划与部署,加 强污染水体的识别,提高农业灌溉的合理性,加大灌溉用水的 监测与评价,引入集成应用技术,实现安全与高效的非常规水 开发与利用,通过完善的保障机制建立、激励政策推行,结合 地区实际状况实现非常规水资源的推广与利用。一是加强再 生水利用率,通过水体治理,提升水质,结合地区农业灌溉情 况选取适宜的再生水利用模式;二是提高微咸水利用率,通过 分析土壤缓冲力,了解植物抗盐性,采用有效灌溉方式将微咸 水应用于农业灌溉,从而弥补农业灌溉水资源的不足。
2.4 构建完善的农村灌溉工程与管理制度
针对农村建设年代久远、设施老化的灌溉设施及时翻 修,并根据地区情况合理优化灌溉工程管理制度,确保农村 灌溉水应用与管理的规范性。水利部门、灌溉管理单位要共 同参与灌溉水管理的政策及制度制定,细化各单位及岗位职 责,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灌溉用水节约意识,明确节约用水 的价值之所在。可深入农村开展节水培训,教授农民专业知 识、强化农民节水技术,向农民传授节水经验,提升农民在节 水工程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通过规范的培训指导促进农村 灌溉用水效益提升。大力推广旱作高产农作物,结合区域水 资源分布状况调整农业结构,加大旱作、短周期且高效作物 种植面积,通过农产品效益提升保障农民收入增长。
2.5 加强农业灌溉新技术宣传与推广
科技发展与进步下,农业灌溉技术逐步优化与应用,面 对当前新型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尚未普及的现状,政府部门要 大力宣传与推广滴灌、喷灌、渠道防渗等多项技术应用,通过 观念转变提升人们节水的自觉性。政府既要加大新型节水 技术的科学投入,也要针对农民开展新技术应用扶助,可于 乡镇设立观察点,切实化解农民利用节水新技术时遇到的问 题,以此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保障。
3 结语
农业栽培模式的改变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农业灌溉呈现 出了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农业灌溉用水量逐 渐趋于平稳,因此,需要通过高效型农业灌溉取代以往低效 的粗放型灌溉模式,将现代化技术引入到节水灌溉工程之 中,构建高效、环保、智能化的现代化农业灌溉体系。应结合 水资源承载情况逐步优化农业灌溉方式,调整灌溉规模,通 过适水种植、调亏灌溉、集雨增效等方式推动现代旱作农业 发展,基于农业经营新体系要求下,构建集现代化灌溉农业 与旱作农业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举,刘晓明 . 农业灌溉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J]. 农业与技术,
2015,35(13):64.
[2] 王潜 . 节水灌溉技术在水资源高效利用中的运用[J]. 四川水泥,
2019(12):159.
[3] 崔井华,史凤霞 . 农业节水灌溉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J]. 消费导
刊,201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