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我国将建设100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发布日期:2020-04-30   

导语:为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近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00家,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军企业200家。

本报讯(记者 于大勇)为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近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00家,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军企业200家。

《意见》指出,坚持面向文化建设重大需求,把握文化科技发展趋势,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创造更多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性成果,为高质量文化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统筹融合。

《意见》要求,到2025年,我国将基本形成覆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实现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总体部署,建成若干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协同攻关的文化科技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成100家左右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管理规范、配套完善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0家左右拥有知名品牌、引领行业发展、竞争力强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军企业,使文化和科技融合成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意见》明确了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加强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提升文化装备技术水平、强化文化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8项重点任务。

其中,为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意见》指出,加强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等环节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文化资源分类与标识、数字化采集与管理、多媒体内容知识化加工处理、VR/AR虚拟制作、基于数据智能的自适配生产、智能创作等文化生产技术研发;开展文化产品多渠道发布、多网络分发、多终端呈现等文化传播技术研发;开展文化产品价值评估与版权交易、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文化产品与服务质量评测等文化服务技术研发;开展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追踪、舆情分析与内容安全监管、文化艺术品鉴定等文化管理技术研发。

为加快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意见》指出,要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抓手,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打通关卡,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同时,完善全国文化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定期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打造交流对接平台,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职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畅通技术转移通道。此外,要加强中试基地建设,以技术示范带动成果转化。培育和发展面向社会从事文化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文化科技服务,有效降低文化科技创新风险,加速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产业化。

(责任编辑:沙欣)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