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水灌溉装备发展现状、问题、趋势与建议_袁寿其
doi : 10.3969 /j.issn.1674-8530.14.0202
中国节水灌溉装备发展现状、 问题、趋势与建议
袁寿其,李红,王新坤
( 江苏大学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 镇江 212013)
袁寿其
袁寿其,李红,王新坤.中国节水灌溉装备发展现状、问题、趋势与建议 [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5,33 (1) : 78-92.
Yuan Shouqi,Li Hong,Wang Xinkun.Status,problems,trends and suggestions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equipment in China Chi- na[J] .Journal of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Machinery Engineering(JDIME) ,2015,33 (1) : 78-92.(in Chinese)
Status,problems,trends and suggestions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equipment in China
Yuan Shouqi,Li Hong,Wang Xinkun
(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Pumps,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 212013,China)
Abstract : Water-saving irrigation equi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agricultural water use efficiency,increase farmer income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so it has an im- 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to ease the shortage in water resources,ensure the national food security,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The development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e- quipment has taken nearly for 60 years,a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its theoretical study and technical level and so on ; further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can basically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China,but the ability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 weaker,the improvements in product quality,technical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are on demand. The developing trends in water-saving irrigation equipment should include strengthening basic theoreti- cal study ,enhancing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intelli-
gent,precise,cheap and green water-saving irrigation equipment with multi-function,low energy con-
收稿日期 : 2014 -12-01 ; 网络出版时间 : 2015-01 -19
网络出版地址 : http : / /www.cnki.net / kcms / detail /32.1814.TH.20150119.1709.012.html
基金项目 : 国家 863 计划项目 ( 2011AA100506) ;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BE2013403)
作者简介 : 袁寿其(1963— ) ,男,上海金山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shouqiy@ ujs.edu.cn) ,主要从事流体机械及排灌机械研究. 王新坤 ( 1966— ) ,男,陕西临潼人,研究员 ( 通信作者,xjwxk@ 126.com) ,主要从事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研究.
sumption and cost.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hilly land should be investigated.The multi-function,intelligent and precise sprinkler irri- gation systems should be developed.Also,the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with low cost,high efficiency and collaborative precision in water and pesticide spraying as well as fertilizing should be in- novated.The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by using clean energy should be exploi- ted.These suggestions may promote the water-saving irrigation equipment industry to develop in a com- prehensive and healthy manner in China.
Key words : water-saving irrigation equipment ; status ; questions ; trends ; suggestions
21 世纪以来,连续 11 个中央 1 号文件和中央 水利工作会议,都要求把节水灌溉作为重大战略举 措,在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和不断加大 投入的情况下,中国节水灌溉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 快车道,产、学、研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截至 2013 年 底,中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 1. 43 × 107 hm2,其中 喷灌为 3. 00 × 106 hm2 、微灌为 3. 87 × 106 hm2 、低压 管道输水为 7. 40 × 106 hm2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 数提高到 0. 52,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增加到 1. 75 kg,肥料、农药利用率提高了 5%~ 20% ; 提高了技术 集成、机械化、专业化生产经营程度,促进了农业规 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 ; 带动了节水产业迅速发展, 企业数量激增,全国生产节水灌溉设备和材料的厂
家已有 2 000 多家,形成了年生产 2. 00 × 106 多 hm2 节水灌溉设备和材料的供应能力 [1] ,在规模上基本 能满足中国喷、微灌发展的需要,但是,自主研发能
力较弱,在技术性能、产品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等 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012 年 国 务 院 印 发 的《国家农业节水纲要
( 2012—2020 年) 》,明确要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 程面积 1. 00 × 107 hm2 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 系数达到 0. 55 以上,现状与 2020 年目标相比,还有 较大的差距.高效精准的灌溉装备是节水灌溉发展 的必要保障,总结国内外节水灌溉装备发展现状, 分析中国节水灌溉装备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 发展思路与建议,将有益于节水灌溉装备行业的健 康全面发展.
1 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 1 喷灌装备
1. 1.1 喷头
1. 1.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 国外发展现状
喷头是喷灌机组(系统) 的关键部件,1933 年美
国 Rainbird 公司成立并制造出世界上第 1 只摇臂式 喷头,标志着喷头技术的开始.到目前为止,国外喷 头品牌、种类规格较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弹出式 喷头,包括弹出固定式喷头、弹出摇臂旋转式喷头、 弹出齿轮旋转式喷头和弹出远射程喷枪,旋转式喷
头,中心支轴大型喷灌机压力调节喷嘴等.
( 1) 弹出式喷头,包括 2 种类型,即弹出固定式
喷头和弹出旋转式喷头.
a) 弹出固定式 喷 头 : 出 口 处 安 装 1 个 出 口 喷 嘴,喷嘴设计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每一种喷嘴都对 应一个特定喷洒形状,例如全圆、半圆或者 1 /4 圆. 通过更换喷嘴,同一喷体可以适用于不同土地轮廓 形状的有效喷洒,价格便宜、操作简单.现有弹出固 定式喷头,设计工作压力为 0. 1 ~ 0. 2 MPa,喷洒半
径为 1 ~ 5 m,喷灌强度为 25 ~ 65 mm /h,喷体高度 为 5 ~ 50 cm [2] .为了增强适应性,提高喷头喷洒效 率,研制出仰角可以调节的喷灌喷嘴、矩形或者条 状形的出 口 喷 嘴、喷 灌 强 度与土壤需求匹配的喷
嘴等.
b) 弹出摇臂式旋转喷头 : 以弧形的模式往地面 灌溉单股或者是多股水流,喷射角度为 40° ~ 360°, 设计喷洒区域往往大于弹出固定式喷头的喷洒区 域,喷洒 半 径 为 6 ~ 50 m,喷 灌 强 度 为 2. 5 ~ 40.0 mm /h.通常由铜或黄铜制造,成本高于塑料或者齿 轮式驱动旋转喷头的成本,弹簧机制需要进行定期 的维护,以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发展已经到了一
个比较成熟的阶段,近年来在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变 化非常小 [3] .
c) 弹出齿轮式旋转喷头 : 封闭体结构设计,防 止灰尘和其他杂物堵塞对驱动机构的影响.每一个 喷体有多种不同尺寸型号的系列喷嘴可供选择,满 足各种喷洒地形尺寸和喷灌强度需求.喷洒半径为 6 ~ 20 m,喷射角度为 40° ~ 360°,工作压力为 0. 15 ~ 0. 45 MPa,喷灌强度为 5 ~ 20 mm /h.具有成本低,运 行安静,通用性强等优点.
d) 弹出式大喷枪 : 喷洒半径可以达到 35 m,喷 射角度为 40° ~ 360°,工作压力为 0. 3 ~ 0. 6 MPa,流
量为 20 m3 / h 左右.
( 2) 旋转式喷头.旋转式喷头以摇臂式喷头、旋 转器为主,主要有手移管道喷头、车移管道喷头和 固定管道喷头.手移管道喷头和车移管道喷头的入 口尺寸一般为 0.019 05 ~ 0.031 75 m,安装间距为 10 ~ 15 m,工 作 压 力 为 0. 25 ~ 0. 40 MPa,流 量 为
0. 52 ~ 2.00 m3 / h.固定管道喷头包括小射程微喷头
( 射程为 1 m) 至大射程喷枪(射程为 40 m) .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日益紧 张,摇臂式旋转喷头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现代农 业灌溉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在欧美,各喷灌技 术和装备的研制得到快速发展,以 Rainbird 公司、万 美公司、以色列雷欧公司、奥地利鲍尔公司等为代 表的企业生产出数千种摇臂式喷头,广泛应用于农 业、园林、体育场馆等,促进了喷灌技术的发展与应 用.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随着行走式喷灌机的推 广,出现了垂直摇臂式喷头,典型产品有美国 Nelson 公司的 BIG GUN 系列、Rainbird 公司的 RAIN GUN 系列等.同时,摇臂式喷头的导流器出现了新型结 构,由活动的楔形结构代替了固定叶片,上下摆动
的摇臂也改成了框架结构,喷头正反转速度几乎相 等,驱动平稳 [4] .
( 3) 中心支轴大型喷灌机压力调节喷嘴.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中心支轴大型喷灌机的使用得 到了迅速增长.中心支轴大型喷灌机具有较低的劳 动力需求,用水效率高,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运行,是 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喷灌系 统,尤其在美国的东南 部.中心支轴大型喷灌机的喷嘴主要包括压力调节 器、喷嘴底座、出口喷嘴和喷盘等,工作压力小,能 量消耗少.喷嘴垂直下挂安装在软管末端,出口水 流位置接近作物冠层,减少了飘移和蒸发损失,但 是喷嘴喷洒直径小,喷灌强度较高.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美国 Nelson 公司和意大 利 Komet 公司分别推出了水动阀与喷头一体化和远 程遥控调节喷洒角度的新型喷头.美国 Rainbird、To- ro、Hunter 公司推出的地埋旋转和非旋转式喷头,型 号多、系列全、适用广.可通过调整喷头仰角、喷嘴 尺寸和形状、主副喷嘴位置搭配、流道长短等改变 喷洒性能.还先后开发出不同摇臂形式、不同仰角
及适用于不同目标的多功能喷头,具有防风、多功 能利用、低压工作等显著特点 [5] .
2) 国内发展现状
中国喷 头 的 研究历程主要可分为以下 4 个 阶段 [6-7] .
第 1 阶段 : 20 世纪 50—70 年代,是科学研究和 试验尝试阶段.1954 年引进苏联的涡轮蜗杆喷头, 开始应用喷灌技术灌溉蔬菜,但是,喷头可靠性较 差,特别是回转密封和换向机构存在问题较多.许 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与工厂密切配合,对喷头进
行了大量研制工作,生产出了红雨型、陕喷型、华北 50 型、浙喷型、龙江型、武喷型(涡轮蜗杆传动) 以及 工农型等性能较好的喷头.这一阶段总体上发展规
模小,设备品种少,但早期的试验研究对推动中国 喷头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 2 阶段 : 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
期,是技术发展和设备研制的高潮阶段.当时由镇
江农业机械学院(现江苏大学)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 学研究院、山西省农机所和吉林省农机所为负责单 位,组建了“全国摇臂式喷头系列联合设计组”,联 合设计组由全国 14 个省、直辖市共 21 家单位组成. 经过 1 a 努力,研制 成 功 了 PY120,PY130,PY140, PY150,PY160 和 PY180 等系列喷头.由水利部组织 从奥地利鲍尔公司引进先进喷头生产线,生产出了 ZY-1 和 ZY-2 喷头 ; 随后中国许多节水灌溉设备 生产厂家纷纷对 ZY -1 和 ZY -2 喷头进行仿制或 者部分改进,例如增加换向机构、改进喷头仰角等. 由镇江农 业 机 械 学 院、中 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 院、新昌喷灌机厂和金坛喷灌机厂完成了 PY110, PY115,PY110sh,PY115sh 和 PY120sh 等 多 种 低 喷 灌强度喷头的研制,并且开发了第 1 代 PS 连续转动 式和第 2 代 PSBZ 型水流自控步进式全射流喷头, 首次提出了以射流原理和附壁效应设计射流元件 进行喷洒并控制喷头转动,无需摇臂、摇臂弹簧等 十几个驱动零件.
第 3 阶 段 : 20 世 纪 80 年 代 中 期 到 90 年 代 中 期,是徘徊和低潮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全面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有的喷灌工程不能适应这种 体制的需要,国家的经费投入大幅度减少,使喷头 设备和技术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第 4 阶段 : 90 年代中期至今,是恢复和稳步发 展阶段.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国家加大了对新 型节能喷头的资金投入,对新型结构的全射流喷头 理论与设计、摇臂式喷头的某些局部结构和技术进 行了重点研究.期间,江苏大学在先前研究的基础 上,对全射流喷头在结构上进行了重大改进,设计 开发出了 PXH 型隙控式全射流喷头,并且提出了连
续运转射流喷头、外取水射流喷头、三段式射流喷 头和两次附壁射流喷头等 4 种新型结构、新工作原 理的射流喷头,总结出重要结构参数对水力性能的 影响规律,为全射流喷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应用的弹出式喷头和中心 支轴大型喷灌机压力调节喷嘴主要以购买国外成 熟产品为主,自行研发的较少.国产旋转式喷头使 用较多的是 PY1 和 PY2 系列金属摇臂式喷头、PYC 型垂直摇臂喷头、PYS 系列塑料摇臂式喷头以及国 外引进生产线生产的 ZY 系列金属摇臂式喷头.国 内喷头设备在某些关键技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突 破,产品价格低廉,适合中国国情,但与国外相比, 总体水平还较低.
1. 1.1. 2 存在的问题
( 1) 喷头基础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性. 对喷头内部过水流道的流动理论,喷头旋转驱动装 置的几何参数与喷头自由射流之间的能量转换特 性,摇臂喷头的结构与撞击动力学、全射流喷头的
附壁动力学等,还有待深入研究.
( 2) 喷头工作压力偏高,能耗大.
( 3) 喷头喷洒不够均匀,用水效率低.
(4) 喷头、电动机、水泵、管道等配套不尽合理, 导致喷灌装置的效率低,容易造成系统的损坏.
( 5) 喷头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造成大量劳 动力的浪费.
( 6) 喷头的新材料与新工艺的研究应用比较薄 弱.目前国内喷头仍使用普通铸铁、碳素钢等材料, 耐腐蚀性能得不到保障.
(7) 科研单位与企业间技术交流不足,产学研 结合不 够 紧 密,研究成果转化速度缓慢,转 化 效
率低.
1. 1.1. 3 发展趋势
( 1) 多功能、节能、低压、综合利用等是喷头的 发展趋势.
(2) 开发研制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喷灌设备,对改变国外产品垄断局面、降
低工程造价、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3) 开发节能低压多用途喷头,包括扇形转运 喷头、异型喷嘴喷头、抗风喷头、喷灌孔管、与绞盘 式喷灌机配套的双摇臂喷头、与大型喷灌机配套的 低压雾化喷头、环保绿化用的升降式喷头等.
1. 1. 2 大型喷灌机
1. 1. 2. 1 发展现状
国外喷灌装备基本以时针式及平移式等大型
喷灌机、卷盘式中小型喷灌机为主,轻小型喷灌机 为辅.大、中型喷灌机主要以大田作物为灌溉对象, 轻小型喷灌机和固定 / 半固定喷灌机组以小田块、
喷微灌等为对象.
1) 国外发展现状
20 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人发明了圆形喷灌机, 早期以液压驱动和水力驱动为主,1965 年出现电力 驱动圆形喷灌机.20 世纪 70 年代又出现了平移式 喷灌机,可实现矩形地块的灌溉.圆形喷灌机和平 移式喷灌机自动化程度高、灌溉质量好、单机控制 面积大,非常适应人多地少地区的农业生产.国外 生产圆形和平移式喷灌机的厂商较多,美国目前主
要有 5 家大型喷灌机的生产厂家 : Valmont 公 司、 Lindsay 公 司、Reinke 公 司、T -L 公 司 和 Pierce 公 司,其他国家有奥地利的 Bauer 公 司、法 国 的 Irri- france 公司、意大利的 Irriland 公司等 [8] .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能源的日趋紧张,采用中 低压摇臂式喷头灌溉,入机压力有所下降 ;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又出现了下悬式低压喷洒器,工作压 力更低 ; 20 世纪 90 年代,又出现了变量精确喷灌技 术,能够根据专家决策系统或用户经验输入的基本 变量参数,改变或随机变化灌溉系统的结构参数和 性能参数,达到实时、精确灌溉的目的.
目前,主要有几种变量喷洒方式 : 对 多 个 喷 头 逐步调节,实现喷洒域内的变量喷洒 ; 设置合理的
喷灌机 走 - 停 周 期,实现大型喷灌机的变量喷 洒 [9] ; 采用电磁阀控制喷头流量,实现大型喷灌机 的变量喷洒 [10] ; 根据 DGPS 信号或者无线传输获得 的地理信 息,采 用 PLC 自动控制平移式喷灌机移 动,实现大型喷灌机的精确喷灌 [11] ; 通过微型计算 机控制步进电动机工作,从而改变喷嘴处调节杆的 位置,实现喷头流量的调节,可实现大型喷灌机精 确喷灌 [12] .
2) 国内发展现状
中国大型喷灌机主要经历了起步阶段 ( 1976— 1978 年) 、引进和关键部件 攻 关 阶 段 ( 1979— 1986 年) 、完善提高与稳妥推广阶段(1987— 1997 年) 、技 术创新和产业化阶段(1998—至今) 共 4 个阶段 [13] , 主要应用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甘肃、河北 和河南等地区.2009 年以前,大型喷灌机市场需求 量较小.从 2010 年开始,呈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 2012 年东北四省区增粮行动启动,迎来了前所未有 的发展机遇.据估计,截至 2013 年 10 月,全国大型喷 灌机保有量 1. 6 × 104 台左右,灌溉面积达到 4. 87 ×
105 hm2,占全国喷灌面积的 10% 左右.国内从事大 型喷灌机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有 30 余家,代表性 企业有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华雨灌溉
设备有限公司、宁波维蒙圣菲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银帆农业喷灌机制造有限公司、沃达尔 ( 天津)
有限公司等.国外品牌和国产设备并存、份额相当, 国外品牌质量较好、性能较优、价格较高,国内设备 价格相对低.示范区项目多以国外品牌为主,一般 项目多以国产设备为主.受“三北”防风林带规格限 制,机型多以短小为主,国内销售的大型喷灌机多 在 280 ~ 300 m.
1. 1. 2. 2 存在的问题
1) 大型喷灌机装备存在的问题
( 1) 产品质量问题.国内大型喷灌机企业的技 术实力、生产能力、加工设备及工艺水平良莠不齐, 造成市场上排灌设备及相关产品的品牌种类繁多, 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有效地保证产品运行可靠性和
售后服务.
(2) 大型喷灌机的关键部件主要依赖进口.水 肥一体化技术是大型喷灌机的发展趋势,但国内大 型喷灌机施肥技术和专用施肥装置还处于研究和 待开发阶段,施肥系统的成套性差、品种少、质量不 稳定,导致喷灌施肥不均匀、肥料利用率低.国内逐 渐应用低压阻尼喷头替代非旋转折射式喷头,美国 Nelson 公司生产的 R3000 和 A3000 系列喷头是低
压阻尼旋转喷头的代表性产品.
2) 大型喷灌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 机组参数选择不当,水泵功率偏大.设计中 缺少项目区的土壤、作物、气象等灌溉基本数据,未 按照作物灌溉制度及水源供水量确定水泵流量,甚 至部分设计方案没有提供水泵管路系统图和相关 灌溉基本数据,导致水泵扬程无法正确确定,最终
造成整个节水灌溉工程的失败.
( 2) 设备整机流量大,易超采地下水.在一些干 旱缺水地区,地下水源不丰富.由于大型喷灌机整 机流量大,供水能力需求强,往往出现多井汇合、多 泵并联设计方法.大强度抽取地下水,在连续干旱 年份易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对生态造成较大
破坏.
( 3) 用户专业知识缺乏,科学运行难度大.传统 灌溉理念根深蒂固,节水灌溉相关知识不足,灌溉 制度缺失.用户普遍认为大型喷灌机灌水定额小, 个别地方出现私自改造喷灌机现象,通过在输水主 管增配喷头以增加灌水量,严重影响喷灌机的喷洒
性能.
(4) 设备维修技术力量薄弱,基层服务体系尚 未形成.大型喷灌机的设备故障维修更多依赖于厂 家解决,但普遍存在厂家维修响应时间长,质保期 后的技术服务费用高,设备出现故障易错过农时等 问题.
1. 1. 2. 3 发展趋势
目前大型喷灌机正沿着提高效 率、降 低 成 本, 低压喷洒、降低能耗,变量技术、精准灌溉,综合利 用、多种用途,“智能技术”、“傻瓜”控制,机型变种、 系列成套,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可靠、自动化 高的方向稳定发展.
1. 1. 3 中型喷灌机
1. 1. 3.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 国外发展现状
中型卷盘式喷灌机在欧洲具有 50 多年的发展 历史,已有各种用途的系列化机型,具有机动性强、 维护保养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制造企业在欧 洲是以机动性更强的卷盘式中小型喷灌机为主 ; 目 前对我国市场具有较大影响的是意大利、法国和奥 地利等国的制造企业.国外大中型喷灌装备平均寿 命长达 15 a 左右,智能化程度较高,基本实现了按
不同作物需水量进行精细灌溉.
2) 国内发展现状
中型卷盘式喷灌机在 20 世 纪 90 年 代 引 入 中 国,当时已形成了小规模生产能力,以 50 和 75 这 2 种机型为主,之后停滞了 10 a 多.随着我国水资源 的日益短缺和农业灌溉的节水需求,2010 年左右开 始恢复生产,从年生产量几百台到 2013 年已经达到 近万台,应用以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为主.但机型 还是国外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品,几十年来一直 没有大的改进,整机寿命还远不及国外机型,整机 能耗高于国外机型 10% 左右,基本没有智能化灌溉 功能,国内销量较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
1. 1. 3. 2 存在的问题
国内中型卷盘式喷灌机主要存在水涡轮和传 动机构的效率不高、机械控制不精确所造成的喷灌 质量不高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1. 1. 3. 3 发展趋势
智能化是中型卷盘式喷灌机的发展趋势,通过 现代信息化技术将灌溉技术与灌溉装备深度融合, 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气象条件 的精细灌溉.
1. 1. 4 轻小型喷灌机
1. 1. 4.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指 11 kW 以下汽油机、柴油 机或电动机配套的喷灌机组,主要包括手提式、手
抬式、手推车式、小型拖拉机悬挂式、小型绞盘式喷
灌机 [14 -15] .由于中国地理、经济等特点,轻小型喷灌 机组是中国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机组,比较适应中 国农村发展的需要,受到农户欢迎.轻小型喷灌机 组有如下特点 : ① 轻巧灵活,便于移动,喷灌面积可 大可小,适用于水源小而分散的丘陵山区及小型地 块.② 一次性投资少,操作简单,保管维护方便.③ 节省劳动力,保持水土,提高产量.④ 适用性强,适 用于抗旱.在 2009,2010 和 2011 年安徽、河南等 6 省份的春季抗旱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轻小型喷灌机主要有 4 种形式 :
( 1) 单喷头轻小型喷灌机组.一般都选用 PY40 或 PY50 喷头.特点 : 系统压力高,喷头射程远,单喷 头控制面积大,喷洒均匀性稍差,相对能耗较高,单 位面积投资最省 ; 操作简单,移动方便 ; 因为是扇形 喷洒,能保持在干地往后移动喷头架.该机型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使用较多,目前逐年减少.
( 2 ) 多 喷头轻小型喷灌机组.一 般 都 选 用 PY20sh、PY15sh 或 ZY -2、ZY -1 喷头.1 个喷灌周 期内需要移动支管 7 ~ 10 次,需要将每节的接头全 部拆开,再移动几十 m 的距离后重新连接.由于喷 灌后地面泥泞,搬移困难,工作量和劳动强度都很 大.特点 : 喷洒均匀,雾化良好,投资较省,但搬移困
难.该机型在 20 世纪用量较多,近年来也在减少.
( 3) 手持喷枪式(或无喷枪) 轻小型喷灌机.喷 洒器直接用手持喷枪,不要求雾化指标,管路压力 较低,有的甚至直接抓住管路末端管道进行浇灌. 特点 : 投资省,并能在干地后移浇灌,移动方便,但
喷水均匀性较差.该机型使用最为广泛.
(4) 软管固定(半固定) 多喷轻小型喷灌机组. 软管多喷轻小型喷灌机组是管道式喷灌的一种类 型.在喷洒作业区的管道是固定的,全部采用可拆 卸的快速 接 头 连 接,灌 溉 季节结束后可以收存入 库.配套动力一般为 11 ~ 22 kW 柴油机,可控喷灌 面积可以达到 16. 67 ~ 20. 00 hm2.该机型实际上是 传统的“一字形”或“丰字形”灌溉布置形式向大型 网状布置形式的一种拓展.它结合了固定式和移动 式喷灌系统的优点,喷洒均匀,可实现轮灌作业,减 轻劳动强度,同时投资减少,操作简单方便,因此具 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轻小型喷灌机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 多种应用模式,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投资水平及 劳动力状态.机组设备的水力性能较好,特别是农 用喷灌自 吸 泵,已 经 达 到 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 平,但产品结构笨重,使用可靠性、使用寿命、外观 等与国外产品存在较大差距.
1. 1. 4. 2 存在的问题
国内产品结构笨重,移动劳动强度大,可靠性、 使用寿命、外观等不如国外产品.在动力机性能、噪 声、机械密封性、轴承可靠性、油耗和排放的废气指 标等方面劣于发达国家水平,在水力性能、加工工 艺、外观结构等方面还有较大改进空间.
1. 1. 4. 3 发展趋势
针对轻小型灌溉机组应用中的弱点,以及移动 困难、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开展机组便携性与机械 化移动技术研究,例如采用铝合金压铸工艺减轻喷 灌泵重量,发明生产更方 便实用的快速连接结构 等,研制机械化移动的轻小型喷灌机组.
1. 2 微灌装备
1. 2. 1 发展现状
1. 2. 1. 1 国外发展现状
微灌技术早在 20 世纪中期已经开始应用,以色 列、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 研究水平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近年来,美国的微 灌面积 发 展 很 快,到 2010 年 已 发 展 到 1. 53 × 106 hm2,是世界上发展微灌最快的国家之一.以色列水 资源的自然枯竭,迫使其最大限度采用节水灌溉技 术,80% 的灌溉面积采用了先进的微灌技术,成为微
灌技术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国家.
1) 滴灌灌水器
滴灌灌水器是滴灌系统的核心产品,经历了孔 口式、涡流式、微管长流道式、透水毛管、螺纹长流 道式到迷宫流道式以及压力补偿灌水器等发展过 程,形式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先进.按照滴灌灌水
器与毛管的连接方式,大体上可分为 2 类 : 一是一体 化滴管(带) 类,二是滴头类.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一体化滴灌管 ( 带) ,即滴头 和滴灌管结合为一体,安装使用非常方便.一体化 滴灌管(带) 主要有内镶柱式、内镶片式、内镶条式、
侧翼迷宫 式、压 力 补 偿 式 和防滴压力补偿式等系 列.滴头间距一般为 30 ~ 100 cm,管壁厚为 0. 15 ~ 2.00 mm,有的为一次性使用,也有的寿命可长达 20
a.最新的产品主要是 压力补偿型的内镶式滴管 ( 带) ,灌水均匀性高,机械化长距离铺设方便.滴头
类产品种类也很多,有管上式滴头、可拆卸滴头、压 力补偿式滴头,其中较先进的压力补偿式滴头可通
过改变水流通道的长度调 节 流 量,具 有 自 冲 洗 功 能,灌水均匀度高、抗堵塞能力强 [16] .为了增强低压 滴灌与地下滴灌的灌水均匀性与抗堵塞能力,开发 出了先进的宽流道、双入口、抗根系入侵与缠绕以
及防负压吸泥等多种滴灌灌水器.
2) 过滤、施肥及控制设备
以色列、美国、西班牙等砂石过滤器、离心过滤 器和网式、叠片过滤器品种规格较全,都有手动、半 自动和全自动反冲洗 3 种形式,自动反冲洗与自清 洗连续过滤控制技术比较成熟,拥有先进的全自动 盘式清洗过滤系统、全自动自吸式网式过滤器及全 自动过滤站等产品,新型叠片过滤器流道采用曲面 及反冲洗流道,减少了水头损失,把外壳旋转一定 角度即可方便地实现反冲洗.
水动注肥泵、水力驱动比例注肥器及全自动灌 溉施肥机为当今世界水肥一体化装备的先进产品, 依靠水流驱动活塞吸肥、混匀与注肥,具有较好的 控制精度.全自动灌溉施肥机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控 制,由水泵加压多个文丘里装置注入肥料,可以做 到自动配比施肥的种类和比例.发达国家的节水灌 溉控制器、电磁阀等自动控制产品较为成熟,微灌 自动控制系统产品完整配套.
1. 2. 1. 2 国内发展现状
滴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 1974 年引进墨西哥 滴灌设备为起点,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仿制、改进与 试点推广 ;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在引进与仿制的 基础上,国内滴灌产品具 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 力,开发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滴灌产品.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滴灌产品门类和系列基本配套,形 成了灌水 器、管 材 与 管 件、净 化 过 滤 设 备、施 肥 设
备、控制及安全装置等 5 个大类,品种规格多样化、
系列化的滴灌产品.全国共有滴灌管 ( 带) 生产线近 1 400 条,其中侧翼滴灌带生产线 1 300 多条、扁平 滴头生产线 30 余条、圆柱滴头生产线 10 余条、管上 式滴头生产线 2 条.滴灌技术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已 制定了与滴灌技术相关的行业标准 15 部、国家标准 22 部,涉及工程技术、管理、产品等滴灌系统的各个
组成部分,还有些省市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和发展目 标,制定了地方标准 [17] .
对滴灌灌溉制度,滴灌条件下的 水、肥 运 移 规 律及运移模型,滴灌管网水力学和系统优化理论等 展开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可指导滴灌技术实际
应用的成果.开展了滴灌灌水器、过滤器等关键产 品机理性的研究,打破了过去一贯以仿照或模仿为 主要手段的微灌产品生产路线,开始注重原创性产 品的研究与开发.初步形成了田间固定式微灌、膜
下滴灌、地下微灌、移动式微灌、微压滴灌等符合中 国国情的微灌工程技术与应用模式 [18 -19] .
1) 微灌灌水器
灌水器品种规格不断增加,滴头类系列由管间 式滴头发展到微管滴头、孔口滴头、可调式滴头、补 偿式滴头等.滴灌管 ( 带) 系列有双腔滴灌管 ( 带) 、 边翼迷宫薄壁滴灌带、内镶片式滴灌管 ( 带) 、内镶
柱式滴灌管、内镶条式滴灌带等.灌水器产品初步 形成多样化和部分系列化,适用性更为广泛,为用 户的使用选择提供了方便.目前国内大面积使用的 滴灌灌水器基本为 2 类 : 一类是内镶迷宫式滴灌带, 另一类是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单翼迷宫式滴灌带产
品经历了启动期、成长期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处于 成熟期.扁平滴头式滴灌管 ( 带) ,在我国正处在从
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发的新阶段.
2) 过滤、施肥及控制设备
国内微灌净化过滤设备,由第 1 代的立式铜筛 网、钢体过滤器 2 种规格,发展到多种材质类型的筛 网式过滤器、不锈钢过滤器、自动反冲洗筛网过滤 器、叠片式过滤器等 ; 由单一的筛网式过滤器发展 到砂石过滤器、旋流水砂分离器系列产品及组合式 过滤站等.
施肥装置由单一的压差式钢体化肥罐发展到 胶囊钢体化肥罐、开敞式施肥罐、文丘里施肥器、水 力施肥泵、电力驱动注射泵等,产品规格已达到 10 多种.目前,压差式、文丘里式注肥器已经实现产业 化生产.
控制调节阀和压力流量调节器、微灌专用塑料 球阀、专用施肥阀、进排气阀、调压阀等产品逐步形 成多样化 [20] .自动控制监测系统装置已在一些微灌 工程中小范围应用,目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
国内微灌管材和管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 规格化、系 列 化 产 品,微灌工程中大多用聚乙烯 ( PE) 和聚氯乙烯 ( UPVC) 管和相应管件,国内生产
厂家众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数量、配套规格已 基本适应微灌发展要求,市场趋于饱和.
1. 2. 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微灌虽然发展速度 较 快,微 灌 设 备产品基本配套,型号规格较为齐全,但低端产品 居多,中、高端产品较少.产品价位适合国情,但国
内主要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及改进的模式进行 微灌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 制,新产品研发进展迟
缓.低端微灌设备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的研发与生 产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依赖于进口 [17,21] .
( 1) 灌水器产品性能和质量有待提高.微灌灌 水器是微灌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国际先进 制造企业已具有可靠性、耐久性较高的系列化产 品,而国内灌水器流道的开发方式大多是以迷宫式 流道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灌水器流道进行分 析与试验并加以改进,因此难以形成全新的流道结 构形式.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性能优异的灌水 器不多,缺少自主创新品牌.普遍存在灌水器产品 质量不稳定,制造偏差较大,流量均匀度低,使用寿 命短等问题.灌水器水力性能与流道结构的研究工 作不够深入,缺乏相应的设计理论.微灌灌水器的 自主设计与研发,已成为阻碍企业与国外厂商竞争
的主要因素.
(2) 产品配套性和系列化水平欠缺.国内微灌 产品在品种规格系列化、配 套 水 平、可 靠 性、稳 定 性、耐久性等许多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部分产品 质量较差.
对于离心式过滤器,不同的固体 浓 度,往 往 需 要不同结构或操作条件的离心式过滤器处理,通用 性较差,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砂石过滤器的滤料材 质、配比、结构参数与过滤效率及水力性能的关系 研究还不够深入,反冲洗技术还有待提高.滤网过 滤器产品存在型号规格少,金属部件易锈蚀,筛网 及骨架强度不够,易变形破损,胶圈内密封性差,易 漏水等问题.叠片式过滤器叠片流道的结构、叠片 材质、叠片成型工艺的研究成果较少 ,反冲洗结构 与技术还不够成熟.
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压差式施肥装置与文 丘里注肥器.压差式注肥器的注肥浓度由大到小一 直在变化,浓度差异较大,难以掌控,且出液管易堵 塞.文丘里式注肥器水头损失过大,性能不稳定.各 种施肥设备性能指标均不完善,结构参数与注肥、 吸肥及能量损耗等性能参数之间关系研究不够深 入,有待开发性能更加稳定的比例施肥泵.
压力流量调节器、排气阀等品种 规 格 少,均 未 形成系列化,产品单一.管件配套程度低,规格不齐 全,管道接头易脱开或漏水,不同材质的管道过度 连接件不配套,给施工安装造成诸多不便,工程造
价增加.
( 3) 自动化程度低.国内过滤、施肥、阀门、采集
监测等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开发滞后,微灌系统自
动化程度低,运行管理不便.
(4) 运行能耗较高.微压微灌灌水器产品较少, 施肥、过滤产品水头损失大,大多数厂家不提供施 肥过滤产品的流量与水头损失关系,选型配置不尽 合理 ; 工程设计时造价因素考虑较多,能耗分析较
少,致使系统运行能耗较高.
( 5) 技术集成度低.微灌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 基础研究不足,基础研究、设备研发、工程应用等技 术间缺乏有机的连接与集成,没有形成适宜于不同
区域农村水土条件的完整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
( 6) 生产设备和材料工艺落后,产品市场竞争 力较弱.国内微灌生产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缺少专 业技术人才.大多数企业的工艺装备多是国产通用 的塑料挤出和注塑设备,缺少专用自动化生产线装 备,制造工艺精度低.原料性能不稳定,缺乏微灌器 不同产品材质及原料配方.一些小企业在生产过程 中大量使用再生塑料和添加剂,加工工艺粗糙,承 压强度低,易老化,使用寿命短,致使管道爆管、漏
水现象时有发生.
(7) 环境污染问题.出于机械化铺设及经济性 目的,滴灌带越来越薄,使用寿命只有 1 季或 2 季, 是大田滴灌发展的趋势,但如何回收和再利用废旧 滴灌带,还没有好的方法.膜下滴灌带来的白色污 染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 2. 3 发展趋势
注重高效、多功 能、低 能 耗、环 保、智 能 化 是 微 灌技术与产品发展的新趋势.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微灌领域的研究与 应用力度,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改进和完善产品 性能,提高设备与技术的可靠性、配套性和先进性,
使微灌产品和设备日趋标准化、系列化与通用化, 是今后微灌技术与产品研究及开发的目标 [17,21] .
( 1) 高效、多功能、低能耗是微灌技术与产品的 发展趋势.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国家将节约能源 提到战略高度.开发高效、多功能、低压微灌技术与 产品,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微灌技术与设备的利用
率将是微灌技术与产品研发的一个重要趋势.
(2) 微灌技术与系统的配套性、可靠性问题越 来越受到重视.微灌灌水器设计理论研究滞后,国 内微灌灌水器结构、水力性能、抗堵塞性能等与国 外产品均有一定差距,成为阻碍与国外产品竞争的 主要因素.微灌系统的过滤器、注肥装置、控制调节 装置、自 动控制设备等配 套设备存在技术水准较
低、系列化程度差等问题.因此,提高国内微灌系统 理论与技术水平,增强设备可靠性、系统配套水平 和专用零部件配套能力,从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动 力设备、提水与输水设备,到施水、施肥设备等全面 考虑,进行合理配套,促使微灌技术健康稳步发展, 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是今后微灌技术与设备的发
展趋势.
( 3) 多功能轻小型微灌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 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 0. 08 hm2,农村土地实 行家庭承包,地块分割细碎,土地经营规模较小.成 片的土地因多户共同承包而被划得狭小而零星.农 村经济也相对落后,电力、水源等基础设施配套差, 农民家庭难以独立地对大规模基本建设进行投资. 而多功能轻小型微灌系统投资小,使用方便,机动 灵活,不受田间电力、水源、地块规模等基础设施条 件的限制,在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家庭式分散
农业节水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 地下滴灌技术将成为研究热点.地下滴灌 是在滴灌技术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 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延长毛管使用寿命、节省回 收和铺设滴灌毛管劳动力等方面有着其他灌水技术 无可比拟的优点.地下滴灌已成为近几年世界各国科 学家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地下滴灌 存在的堵塞问题、灌水均匀度测量与控制技术、系统 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发芽期和苗期的灌水方法等问
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5) 微灌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已引起重视.微灌 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化学物 质的施用量,有效防止地下水与地面水源污染,同 时还可以利用污水(地下滴灌) 或微咸水灌溉,在防
止沙漠化、生态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 膜下滴灌的快速发展及薄壁滴灌带使用量的剧增, 滴灌带与农用薄膜残留逐 年 增 加,严 重 污 染 了 环 境.如何回收和再利用废旧滴灌带与塑料农膜,将
是今后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6) 日益广泛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 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使微灌技术水平不 断提高,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性能不断完善.新材 料添加复合技术、纳米材料改性技术、过程控制和 模拟技术、高精度快速成型及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等 不断地应用于开发微灌设备.研制用于管道输水的 高分子复合材料大口径管材、管件及配套设备,开
发标准化与系列化的新型金属管材及管件,加筋高 密度聚乙烯(PE) 移动管道及管件.高新技术产品与
材料不断更新换代,从天然材料到人工合成材料, 从低分子量产品向高分子量产品,从单一功能向多
功能发展,都将对微灌技术大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7) 不断提高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随着全球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计算机智能控制技 术、机电一体化技术、3S 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等在 微灌技术中更为广泛地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微灌技术 装备的精确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微灌技术的安全 性、舒适性和操作方便性,也将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提高.
( 8) 微灌基础理论研究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渗 透.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注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新兴学科的相互渗透,进一步提高微灌技术水平与 产品性能,是微灌理论研究的方向.流体动力学理 论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流场测量与显示技术、CFD- CAD-CAM 有机结合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将成为今后 微灌产品研发的重点.
1. 3 可再生能源节水灌溉技术
1. 3. 1 发展现状
节水灌溉系统与设备正常功能的发挥,均需要 有效地保证其能源供给.农村土地分散,且边远地 区集中建设农业生产配套电网投资大、难度大 ; 采 用移动式柴油发动机,因运行和维护成本高而只有 在集中的大型泵站相对有 效.而在许多农业生产 区,日照充足,适合太阳能资源的开发 ; 有的地方水 资源充足并具有有利的地 势,适合水能资源的开 发 ; 有的地方风能资源充足,适合风能资源的开发 ; 生物质资源普遍丰富,可开发生物柴油或沼气、电 力等资源,既充分利用资源,又避免了焚烧造成的 空气污染.
1. 3. 1. 1 国外发展现状
1) 太阳能灌溉技术
太阳能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是光伏水泵技术与 现代农业灌溉技术的有机接合,具有低能耗、节约 资源、方便使用等优点,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和巨大社会及经济价值的现代农业技术.太阳能光 伏提水灌溉系统主要由光伏发电系统、光伏水泵提
水系统、灌溉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其 中光伏水泵提水系统是关键 [22] .
20 世纪 70 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对光伏水泵提 水技术的 系 统 研 究.早 期 的应用和研究集中在水 泵、直流电动机与电池板直接耦合的系统上.有刷 直流电动机使用方便,但通常维护不方便 ; 无刷直 流电动机动态性能良好、能效高,与电池板匹配度
高,但功率通常较小、价格较贵,只应用于低功率系
统中 [23-24] .对于大功率系统,光伏水泵系统应该寻 求电动机与阵列的最佳组合,以达到高效率、低成 本、高可靠性.在大功率系统中使用逆变器和交流 异步电动机是较为合适的方案.除了电池阵列及电 动机-泵装置这 2 个主要部分,为了最大限度利用 光照,在系统中需加入功率**以使电池板运行 在最大功率处,加入蓄电池或蓄水池等装置以储存
能量,在有交直流转换的系统中加入变频器以使电 动机变转速运行 [25] .
在产品方面,虽然早在 1975 年第 1 台光伏水泵 就已面世,但因太阳能光伏电池价格昂贵,技术也 不成熟,所以只是作为太阳能光伏电池在地面应用 的一种尝试,仅限于在局部地区试运行.1981 年,联 合国开发署、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经过论证,确认 光伏水泵的先进性、合理性和良好发展前景,从而 大大推动了光伏水泵产品的研制和应用.1982 年, IT POWER 公司的测试中心开始对光伏水泵系统进 行测试并制定了相关的标 准,成为此领域的开拓 者.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完善, 其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光伏水泵的产品开发和应用 进一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丹麦、美国、英 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相继推出了一批光伏水泵新产 品,丹麦 Grundfos 公司的光伏水泵系统中,泵的性能 指标居于世界前列.美国 Mono 公司的光伏水泵系 统安装了 GPS 系统,以精确跟踪太阳的位置,使得
系统每天能够多提供 30% 的水.
2) 低水头小型和微型水电灌溉技术
欧盟的水电开发程度已经相当高.通过调查和 分析,欧盟的小水电主要以低水头和超低水头的小 型和微型水电为主 [26-27] .由于应用环境的多样、复 杂,以及小型和微型水电技术的来源为各种大型水
电技术,因而技术和设计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别.这 些差别不仅增加了电站、机组的设计、建设和制造 成本,并且由于其存在的复杂性,还影响了低水头 小型水电的开发利用.
其中德国福伊特水电集团下属的 奥 地 利 K6ssler 公司,在过去的 30 a 中表现最为突出,80 a 中为 2 000 多个电站提供了机组.对其所供货的低 水头产品分类,主要有卧式或斜轴式布置.立式布 置,奥地利安德里兹水电是低水头领域最富有经验 的公司,它研发推出的变转速潜水轮机类产品虽然 只有大约 9 个电站应用,但仅凭 5 种尺寸却制造了 405 台机组.
在低水头小型和微型水电技术和产品方面,欧 盟国家,例如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挪威等国都出现
了许多形式的设计和产品.小型和微型水电基本上
是 10 MW ( 微水轮机的功率上限为 100 kW) 以下的 机组和电站.如果将不同功率对应所需的流量和水 头进行展开,低水头段 0 ~ 8 m,流量为 0. 1 ~ 100.0 m3 / s,在欧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将每款技 术产品的应用范围作对比可知,潜水轮机具有最广 的应用范围,对国内小型和微型水电市场的开发具 有很大的市场参考价值.
1. 3. 1. 2 国内发展现状
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进入 2000 年以来,国家层面的水电、风电、太阳能保 持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至 2012 年,水电累计装机 占整个可 再 生 能 源 装 机 的 75% ,风电累计装机占
22% ,太阳能装机占 3% ,形成了以水电为主、风能
次之、太阳能为补充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格局.
1) 光伏水泵技术
中国光伏水泵技术研发工作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早期的代表产品有深圳大明生 产的 DHB 型光伏水泵和安徽日泉生产的 NSP 系列 等光伏水泵.这 2 种型号的光伏水泵实际应用效果 较好,但限于当时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价格昂贵,水 泵功率比较小,推广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在 20 世 纪 90 年代,先后试制成百瓦级和千瓦级光伏水泵, 并建立了光伏水泵生产企业,能批量生产百瓦级光 伏水泵.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颁布实施和近年太阳 能光伏电池板价格的不断下降,中国光伏水泵技术 又有了新进展,出现了许多新型设备.这些新技术 主要表现 在 2 个 方 面 : 一是光伏电池广泛采用了 MPPT 最大功率跟踪技术,运用先进算法,可保障不 同光照下电池效率达到最高 ; 二是中小型机组中大
量使用永磁无刷无位置感应器直流电动机,机械性 能更优良,调速范围宽,效率更高 [28-29] .目前,国 内 光伏水泵型号有近千种,生产规模和产量都已超过 国外企业,但这些光伏水泵装机功率绝大多数都比
较小,扬程范围在几 m 到几十 m,流量也很小,多用
于美化环境或者景观用水.
2) 低水头小型和微型水电技术
从“七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我国农村电气 化建设主要经历了 2 个阶段 : 从“七五”到“九五”的 水电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阶段,从“十五”到“十二 五”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阶段.总体而言,通过国 家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推进,在新农村的可再生能源
利用方面,仍停留在以小型和微型水电为主的可再
生能源利用阶段.
3) 风能和沼气能可再生清洁能源
沼气利用在农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主 要集中在农户集中居住的住房建设区,而且布置非 常分散,解决的是农户日常做饭燃料和热水供应方 面,而在 农业生产和加工 方面适度规模的应用较 少.在广大农业生产区,对风能和生物质能源等可 再生能源的利用还处在起始阶段,值得未来五年规 划中加强重视和有效推进.
1. 3. 2 存在的问题
1. 3. 2. 1 太阳能节水灌溉技术
( 1) 光伏水泵系统的配置不合理.光伏水泵系 统可分为带有蓄电池系统和不带蓄电池系统 2 大 类.目前我国大多数场合使用的光伏水泵都采用太 阳能光伏电池与直流电动机直接耦合的方式,不需 要配备蓄电池.但这样的系统一般功率较小,无法 大规模推广应用.对于大功率光伏水泵系统,一般 均采用交流电动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定水泵 的工作特性,一般都会配备大容量的蓄电池.这不 仅增加了光伏水泵的初期投资成本,也增加了系统 的维护成本,同时还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缩短了 系统的使用寿命.另外,蓄电池的使用也极易对环
境造成污染.
(2) 光伏水泵产品的可靠性差.对于常规的水 泵机组,转速一般较稳定,一般情况下额定输入功 率能得到满足,高效区较窄.但对光伏水泵机组而 言,太阳 能光伏电池组件 的输出功率随时都在变 化,要保证水泵在一个额定点工作,不仅困难,而且 不经济.所以,必须要研制能够在变化工况下高效 运行的泵水力模型.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几乎空白,现有光伏水泵基本都是按常规设计方法 设计,导致水泵在变工况下运行时不仅效率低而且
可靠性也差.
( 3) 光伏水泵与灌溉系统的匹配性较差.光伏 水泵系统与光伏发电系统以及灌溉系统之间性能 不匹配.由于光伏水泵系 统运行随光照变化而变 化,且同时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因而光照与系 统出水量之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这是造成光 伏水泵系统设计、评价和优化复杂性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合理设计光伏水泵系统,提高供水可靠性, 就必须要准确预测光伏水泵系统在不同光照条件
下的出水量,从而准确合理地给出光伏发电系统和 灌溉系统等各部分的设计方案 [30-31] .
1. 3. 2. 2 低水头发电、风能等节水灌溉技术
可再生能源在农田灌溉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很 少.水电和风电保持快速地向地域集中的大规模方 向发展,主要解决农村生活用电.而节水灌溉需要 分散的小型化的可再生能源,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与 成果极少 [32] .
1. 3. 3 发展趋势
( 1) 光伏发电技术的飞速进步,薄膜太阳能光 伏电池的出现,未来光伏发电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这必将促使光伏水泵系统逐步向大功率的方向发 展.因此,大功率的光伏轴流泵提水系统和光伏混
流泵提水系统必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 2) 适用于节水灌溉的小规模化和小型化水电
和风电发展方向.
( 3) 太阳能或风能单独发电都具有一定的不稳 定性,无法保证系统的连续运行.但一般情况下,太 阳能与风能的互补性较强 : 晴天可利用太阳能发 电,夜间和阴雨天无阳光时可利用风能发电 ; 在既 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两者可同时发挥作用.因 此,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弥补了风电和光电 独立系统在资源上的缺陷,实现了全天候发电的功 能.所以,风光互补的提水灌溉系统必然是未来的
主要发展趋势.
(4) 适合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能源灌溉系统也是 发展方向之一.
2 节水灌溉装备发展建议
2. 1 丘陵山区节水灌溉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2. 1. 1 蓄水、引水、提水相结合的水资源开发与
联合调度技术
( 1) 雨水集蓄技术.
( 2) 提水泵站优化配置技术.
( 3) 雨水集蓄、引水与提水设施的技术集成.
(4) 水资源决策与联合调度.
2. 1. 2 丘陵山区低水头发电、太阳能提水加压
技术
( 1) 开发丘陵山区小水库、水窖、蓄水池、塘堰 的低水头发电设备与技术,开发丘陵山区太阳能光
伏技术,为丘陵山区生活及节水灌溉系统提供电力.
( 2) 研制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太阳能光伏水泵及 低水头发电配套水泵.
( 3) 研制配套喷微灌关键设备及水肥一体化
装备.
(4) 开发丘陵山区轻小型灌溉机组与中型灌溉 机组.
2. 1. 3 丘陵山区土壤水分调控技术
( 1) 丘陵坡地土壤湿润体特性及水分分布 规律.
( 2) 丘陵坡地土壤湿润体影响因素及影响 规律.
( 3) 丘陵坡地土壤湿润均匀性的影响因素.
(4) 丘陵坡地土壤湿润体计算模型及土壤水分 运动模型.
2. 1. 4 丘陵山区主要经济作物需水规律及灌溉
制度
( 1) 丘陵地区主要经济作物需水规律.
( 2) 丘陵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水分胁迫响应特征 及机制.
( 3) 丘陵地区主要经济作物需水与水分胁迫调 控技术.
2. 1. 5 丘陵山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 1) 喷灌灌水技术.丘陵山区喷灌技术特点、丘 陵山区喷灌灌水技术参数计算方法、丘陵山区组合 喷灌设计、丘陵山区喷灌管网优化布置及水力设计
方法等.
(2) 滴灌灌水技术.丘陵山区滴灌毛管水力特 征、丘陵山区滴灌灌水技术参数计算方法、丘陵山 区滴灌系统轮灌方案、丘陵山区滴灌管网优化布置
及设计方法等.
( 3) 适用于丘陵山区家庭微型井、集雨池、水窖 等分散微型水源的移动式灌溉系统模式.
(4) 适用于集中水源与分散水源的固定式、半 固定式灌溉模式,包括首部移动管道固定模式、首 部固定管道移动模式、干管固定支管移动模式及首 部管道全部固定模式等.
( 5) 根据喷灌、微灌对压力水头的要求,结合作 物种植地形坡度情况,研究丘陵坡顶部为微灌 ( 滴 灌、微润灌) 、底部为喷灌的灌溉模式,以充分利用 地形高差,降低系统能耗.
( 6) 开发分散微型水源的移动式灌溉机组.
(7) 适用于丘陵作物轮作倒茬需要的喷滴灌两 用灌溉模式.
2. 1. 6 丘陵山区节水灌溉关键设备的研制 ( 1) 低能耗提水水泵,喷微灌多功能泵.
(2) 适合丘陵山区坡地的低压喷洒喷头、变量
喷洒喷头.
( 3) 适合丘陵山区的滴灌灌水器、施肥装置、过 滤装置.
(4) 压力流量调节器.
( 5) 智能控制装置.
2. 1. 7 丘陵地区节水灌溉智能化控制技术 ( 1) 土壤墒情预测模型.
( 2) 作物水分状况的大尺度外部表现特征.
( 3) 作物水分亏缺判别模型.
(4) 丘陵地区经济作物高效节水灌溉智能控制 技术.
2. 1. 8 丘陵山区节水灌溉技术集成
( 1) 丘陵山区喷灌和微灌轮灌方案、运行工况 及其协调性、优化配置与设计方法.
( 2) 集成机组系统的灌水技术、施肥技术、施工
安装、操作维护及运行管理技术,建立丘陵山区节 水灌溉技术体系.
2. 2 智能化精确喷灌机组
( 1) 轻小型喷灌机组.研制自动拖移、可变速运 行、低能耗的新型轻小型喷灌机组 ; 集成高均匀性 低压喷头、小型肥(药) 注入设备、控制调节设备等, 研制多功能轻小型喷灌机组.
( 2) 中型卷盘式喷灌机组的智能化控制与节能 降耗.
( 3) 大型喷灌机低压与精确化.研制适合大型
喷灌机组使用的低压喷头、流量调节器、水肥适时 监测设备、变量控制设备等,开发低压、精确、多功 能的大型喷灌机.
2. 3 低成本高效喷、微灌和水肥药协同精准控制技
术与装备
2. 3. 1 低能耗喷、微灌技术与产品的研发
( 1) 完善 CFD-CAD-CAM 有机结合的滴灌产品 设计理论与方法.将 CAD、CFD 和 CAM 技术有机结 合,建立喷、微灌产品内部流场计算理论和三维造 型的可视化设计方法,具有流动模拟和水力性能预 测功能,易于优化结构参数,快速开发出性能良好
的喷、微灌产品.
( 2) 研制低压均匀喷洒喷头、适合施肥(药) 施 用的高均匀性专用喷头、具有压力补偿特性的喷 头、抗风喷头、大型喷灌机用低压雾化喷头、景观喷
头等.
( 3) 研制微压、小流量、高抗堵、压力补偿性能 优良、耐用、价廉的滴灌灌水器.
(4) 开发出清洁、压降低、结构简单、操作维护 便利、自清洗效率高、轻便耐用的新型滴灌过滤器,
研制全自动过滤器组.
( 5) 研制适用于喷灌或滴灌系统运行工况的高 效喷灌与滴灌专用泵.
( 6) 开发喷、微灌系统专用流量调节装置、压力
调节装置及精量控制设备.
2. 3. 2 多功能喷、微灌系统的开发
( 1) 具备施肥 ( 药) 的多功能喷、微灌系统,能 够实现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多功能的灌溉系统.
( 2) 低造价、低能耗和高水力性能的大田低压 滴灌系统.
( 3) 研制适合地下滴灌的成套技术、灌水器、过
滤设备与施肥装置等系统配套设备,研究地下滴灌
设计理论及运行管理技术,完善地下滴灌技术体系. (4) 研制以人力、电池、太阳能等为动力的微型
水泵,微型施肥、过滤器等设备,开发适合分散微型
水源的微型微灌系统.
( 5) 研制微灌射流脉冲发生器,开发新型射流 脉冲滴灌系统.
2. 3. 3 水肥药协同精准施用装备与技术
( 1) 开发驱动能量小、轻便耐用的新型水力驱 动注(药) 肥器,研制轻便耐用的新型射流脉冲水力 驱动施肥泵.
( 2) 研发灌溉、排水共用系统和肥 ( 药) 溶解、 混匀、比例冲施装备与技术,解决灌溉、排水及施肥 ( 药) 一体化问题.
( 3) 研发精量灌溉施肥及流量浓度控制技术与 装备,研发施肥施药一体化多功能装备,实现水肥 药同施,提高作业效率.
2. 3. 4 智能化精准灌溉技术与装备
( 1) 开发高度集成化的智能化精准控制技术与 设备 : 完善节水灌溉系统信息采集技术,开发控制 精度和智能化程度高、可靠性好、操作简单的控制 网络、控制器、自动阀、过滤与施肥设备、作物需水
信息采集设备等.
(2) 开发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神经网络技术及 专家系统的人工智能控制技术.
( 3) 开发适用的节水灌溉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4) 建立具有传输、监测、决策及控制功能的智 能化精准灌溉系统.
( 5) 变量精准灌溉技术与设备 : 开发变量供水
与施水设备、肥(药) 变量供给设备、定位设备、控制
设备等变量灌溉控制设备,研究水、肥、药变量使用 技术.
2. 4 清洁能源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
( 1) 小水库、水窖、蓄水池、塘堰等水能丰富的 地区,优先开发小型水电节水灌溉系统.
( 2) 阳光充足的地区,开发太阳能节水灌溉 系统.
( 3) 风能充足的地区,优先开发小型和微型风 电灌溉系统.
(4) 建立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互补的
节水灌溉系统.
致谢 : 汤跃研究员、刘建瑞研究员、朱兴业副研 究员、陈超博士、谈明高副研究员、方玉建博士等分 别撰写了中型喷灌机、喷灌自吸泵、喷头、大型喷灌 机、光伏水泵、低水头发电等方面的内容,对全文提
出了许多珍贵建议并做了修改.在此谨向他们表示 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 李国英.中 国节水灌溉状况新闻发布会 [EB / OL] .
( 2014-09 -29) [2014 -11 -30] .http : / /www.chi-
na.com.cn / zhibo /2014 -09 /29 / content _ 33626156.
htm? show = t.
[ 2 ] Burillo G S,Delirhasannia R,Playán E.Initial drop ve-
locity in a fixed spray plate sprinkler [J] .Journal of Ir- 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2013,139 ( 7) : 521-
531.
[ 3 ] Dadhich S M,Singh R P,Mahar P S. Saving time in
sprinkler irrigation application through cyclic operation : A theoretical approach [J] .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2012,61 ( 5) : 631-635.
[ 4 ] Nelson Irrigation Corp.3000 series pivot products [EB /
OL] . ( 2014 - 11 -28) [2014 - 11 -30] . http : / /
www.nelsonirrigation.com / products /.
[ 5 ] 金宏智,李光永.国外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趋
势—— 美国第 24 届国际灌溉展览会观感 [J] .节水 灌溉,2004 ( 3) : 46-48.
Jin Hongzhi,Li Guangyong.Development trend of tech- nology and equipment of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in foreign
USA : Twenty-fourth international irrigation exhibition
[J] .Water Saving Irrigation,2004 ( 3 ) : 46 -48.( in Chinese)
[ 6 ] 严海军,刘竹青,王福星,等.我国摇臂式喷头的研究
与发展 [J]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7,12 ( 1 ) : 77
-80.
Yan Haijun ,Liu Zhuqing ,Wang Fuxing ,et al. Re-
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mpact sprinklers in China
[J]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7,12
( 1) : 77-80.( in Chinese)
[ 7 ] 朱兴业.全射流喷头理论及精确喷灌关键技术研究 [D] .镇 江 : 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2009.
[ 8 ] 严海军.基于变量技术的圆形和平移式喷灌机水量
分布特性的研究 [D] .北京 :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
木工程学院,2004.
[ 9 ] Fraisse C W,Heerman D F,Duke H R.Simulation of
variable water application with linear-move irrigation sys- tems [J] .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 1995,38 ( 5 ) :
1371 -1376.
[10] Dukes M D,Perry C.Uniformity testing of variable-rate
center pivot irrigation control systems [J] .Precision Ag- riculture,2006,7 ( 3) : 205-218.
[11] Kim Y,Evans R G,Iversen W M.Evaluation of closed-
loop site-specific irrigation with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J] .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2009,135 ( 1) : 25-31.
[12] Armindo R A , Botrel T A , Garzella T C. Flow rate
sprinkler development for site-specific irrigation [J] .Ir- rigation Science,2011,29 ( 3) : 233-240.
[13] 郎景波,李莹,李铁男. 国内外大型喷灌机生产的发
展历程和现状 [J] .节水灌溉,2011 ( 9) : 42-43,46. Lang Jingbo,Li Ying,Li Tienan.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arge-scale sprinkler irrigation system production [J] . Water Saving Irriga- tion,2011 ( 9) : 42-43,46.( in Chinese)
[14] 潘中永,刘建瑞,施卫东,等.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
现状及其与国外的差距 [J] .排灌机械,2003,21 ( 1 ) :
25-28.
Pan Zhongyong,Liu Jianrui,Shi Weidong,et al.Status of light weight and small size movable sprinkler irrigation set and its gap with advanced countries [J] .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Machinery ,2003,21 ( 1 ) : 25 -28.( in Chinese)
[15] 朱兴业,蔡彬,涂琴.轻小型喷灌机组逐级阻力损失
水力计算 [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1,29 ( 2 ) : 180
-184.
Zhu Xingye,Cai Bin,Tu Qin.Head loss hydraulic cal- culation step by step for light and small sprinkler irriga- tion system [J] .Journal of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Ma-
chinery Engineering,2011,29 ( 2 ) : 180 -184.( in Chi- nese)
[16] 马学良,赵其恒,田贺红,等.国外农业节水灌溉设备
现状 [J] . 陕西水利,2000 ( 5) : 46-47.
Ma Xueliang ,Zhao Qiheng ,Tian Hehong ,et al.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equipment abroad [J] .Shaanxi Water Resources,2000 ( 5) : 46-47.( in Chinese)
[17] 李光永,龚时宏,黄兴法,等.我国微灌技术的发展现
状、潜力、差距与创新战略 [C] . 中国节水农业科技 论坛.榆次: [出版者不详],2004.
[18] 李光永,龚时宏,史湘昆,等.我国微灌发展现状、问
题剖析 与 建 议 [C] . 第八届全国微灌大会. 酒 泉 : [出版者不详] ,2009.
[19] 龚时宏,王建东.我国微灌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分析 [C] .第八届全国微灌大会. 酒泉: [出版 者不详],2009.
[20] 王留运,姚宛艳,韩栋,等.我国微灌企业与设备产品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C] .第七届全国微灌大会. 北京: [出版者不详],2007.
[21] 龚时宏,李久生,李光永.喷微灌技术现状及未来发
展重点 [J] . 中国水利,2012 ( 2) : 66-70.
Gong Shihong ,Li Jiusheng ,Li Guangyong.The status quo of spray and focu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i- cro irrigation technology [J] .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12 ( 2) : 66-70.( in Chinese)
[22] 董波,魏新平.太阳能应用于节水灌溉发展现状与发
展趋势 [J]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 ( 7 ) : 27 -
30,34.
Dong Bo,Wei Xinping.The application of solar energy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e- velopment of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J] . 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2014 ( 7) : 27-30,34.( in Chi- nese)
[23] Zaki A,Eskander M.Matching of photovoltaic motor-
pump systems for maximum efficiency operation [J] . Renewable Energy,1996,7 ( 3) : 279-288.
[24] Betka A,Moussi A.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a pho-
tovoltaic induction motor pumping system [J] . Rene- wable Energy,2004,29 ( 3) : 2167-2181.
[25] Swamy C,Singh B,Singh B P.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powered by a PV array for water pumping [J] .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1995,36 ( 5) : 187-200.
[26] 方玉建,张金凤,袁寿其.欧盟 27 国小水电的发展对
我国的战略思考 [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4,32 ( 7) : 588-599,605.
Fang Yujian,Zhang Jinfeng,Yuan Shouqi. Strategic thinking on exploitation of small hydropower in China from learning 27 countries of European Union [J] .Jour- nal of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Machinery Engineering, 2014,32 ( 7) : 588-599,605.( in Chinese)
[27] 方玉建,袁寿其,Birendra Sharma,等.对德国小型和
微型水电开发的调查和分析 [J] . 中国农村水利水 电,2014 ( 5) : 133 -141.
Fang Yujian,Yuan Shouqi,Birendra Sharma,et al.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 cro hydro power in Germany [J] . 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2014 ( 5) : 133 -141.( in Chinese)
[28] 邓波,陈坚,罗红英,等. 光伏提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J] . 中国水利,2011 ( 16) : 20-23.
Deng Bo ,Chen Jian ,Luo Hongying ,et 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hotovoltaic water-lifting technology [J] .China Water Resources,2011 ( 16 ) : 20 -23.( in
Chinese)
[29] 贾自强.光伏水泵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D] .镇江 :
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0.
[30] 查咏,吴永忠,刘惠敏.风力和光伏提水泵站的优化
设计 [J]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 ( 8 ) : 155 -
156,160.
Zha Yong,Wu Yongzhong,Liu Huimin.Wind and pho- tovoltaic optimal design of pump station [J] .China Ru- ral Water and Hydropower,2010 ( 8 ) : 155 -156,160. ( in Chinese)
[31] 任岩,郑源,李延频.风/ 光/ 抽蓄复合系统的建模与
仿真 [J] .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1,29 ( 6 ) : 518
-522.
Ren Yan,Zheng Yuan,Li Yanpin.Modeling and simu- lation of hybrid wind / PV / pumped-storage system [J] .
Journal of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Machinery Enginee- ring,2011,29 ( 6) : 518-522.( in Chinese)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十二五”全国水电新农村
电气化规划 [EB / OL] . ( 2011-06 -02) [2014 -11 - 30] .http : / /www.hrcshp.org / cn / images /20110602.pdf.
( 责任编辑 张文涛)
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
向 2014 年审稿专家致谢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4 年 12 期出版工作顺利完成,共有 267 名审稿专家为学报审稿,在此学报编辑 部衷心感谢广大审稿专家对本刊稿件进行了认真审阅,为学报学术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值此 2015 新年之际,我们谨代表广大作者和读者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审稿专家表示深深的谢意,并真诚地恭 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
2014 年度审稿人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安 琦 |
白 丹 |
包家汉 |
蔡崇法 |
蔡付林 |
蔡焕杰 |
蔡强国 |
曹 青 |
曹树良 |
曹卫东 |
柴军瑞 |
柴立平 |
陈 丹 |
陈汇龙 |
陈启卷 |
陈世亮 |
陈树人 |
陈松山 |
陈 威 |
陈效民 |
成 立 |
程光明 |
程伟平 |
迟道才 |
仇宝云 |
褚琳琳 |
崔宝玲 |
崔远来 |
代锋刚 |
戴文鸿 |
邓春光 |
丁雪兴 |
杜太生 |
樊 军 |
范兴科 |
范永申 |
费良军 |
冯建刚 |
冯俊杰 |
冯立杰 |
冯绍元 |
付 强 |
傅宗甫 |
高传昌 |
高建民 |
高胜国 |
高学平 |
高忠信 |
葛培琪 |
龚时宏 |
郭鹏程 |
郭相平 |
郭印诚 |
韩邦成 |
韩国庆 |
韩 伟 |
韩文霆 |
何建强 |
何雄奎 |
何秀华 |
何岩峰 |
何 勇 |
洪添胜 |
胡敬宁 |
胡 明 |
胡 伟 |
胡笑涛 |
槐文信 |
黄海田 |
黄 爽 |
黄细彬 |
黄占斌 |
霍再林 |
假冬冬 |
缴锡云 |
解茂昭 |
金菊良 |
金兆森 |
康 灿 |
赖喜德 |
兰才有 |
黎耀军 |
黎义斌 |
李斌兵 |
李 昳 |
李凤臣 |
李刚华 |
李国君 |
李江云 |
李久生 |
李 鲲 |
李 龙 |
李全起 |
李仁年 |
李树勋 |
李文广 |
李 岩 |
李 毅 |
李玉义 |
李援农 |
李云开 |
李志鹏 |
李宗利 |
栗岩峰 |
练继建 |
梁恒国 |
梁武科 |
廖华林 |
刘 超 |
刘德有 |
刘厚林 |
刘焕芳 |
刘梅清 |
刘全忠 |
刘学强 |
刘杨先 |
刘 宜 |
刘玉东 |
刘在伦 |
刘志鹏 |
刘竹青 |
龙新华 |
龙新平 |
吕谋超 |
罗固源 |
罗先武 |
罗玉峰 |
马东豪 |
马希直 |
马震岳 |
孟庆睿 |
莫岳平 |
牟介刚 |
南海鹏 |
倪受东 |
倪晓健 |
聂卫波 |
牛文全 |
潘剑锋 |
潘中永 |
彭旭东 |
彭致功 |
祁力钧 |
齐学斌 |
钱忠东 |
曲建俊 |
阮晓东 |
邵光成 |
邵孝侯 |
佘冬立 |
沈春根 |
盛金昌 |
施坰林 |
施卫东 |
宋建农 |
宋鹏云 |
宋文武 |
孙宏勇 |
孙见君 |
孙景生 |
孙林松 |
孙仕军 |
孙西欢 |
谈明高 |
汤方平 |
汤 浩 |
汤 跃 |
唐文献 |
唐学林 |
汪建文 |
汪静姝 |
王春林 |
王春民 |
王德忠 |
王国玉 |
王宏光 |
王 军 |
王军锋 |
王乐勤 |
王 圃 |
王全九 |
王少丽 |
王双银 |
王卫光 |
王文娥 |
王晓雷 |
王新坤 |
王新忠 |
王修贵 |
王 莹 |
王玉宝 |
王 煜 |
王 匀 |
王振波 |
王振华 |
王正伟 |
王正中 |
魏显著 |
魏晓妹 |
魏正英 |
温 季 |
吴大转 |
吴玉林 |
吴忠东 |
夏永秋 |
向清江 |
肖宏儒 |
肖梦华 |
肖若富 |
谢 蓉 |
谢永慧 |
徐胜金 |
许 迪 |
许洪元 |
许金凯 |
鄢碧鹏 |
严海军 |
严 敬 |
颜红勤 |
杨建东 |
杨敬江 |
杨军虎 |
杨开林 |
杨 敏 |
杨培岭 |
杨士红 |
杨孙圣 |
殷苏民 |
于 波 |
于 萍 |
余 刚 |
余志毅 |
袁寿其 |
曾洪涛 |
曾 云 |
张德胜 |
张富仓 |
张 健 |
张 军 |
张立翔 |
张 敏 |
张人会 |
张仁田 |
张生昌 |
张喜英 |
张永学 |
张振华 |
赵道利 |
赵万珂 |
赵文举 |
赵振宙 |
郑加强 |
郑铁刚 |
郑文刚 |
郑 源 |
郑子成 |
钟小强 |
周大庆 |
周逢源 |
周宏平 |
周济人 |
周维博 |
朱德兰 |
朱红耕 |
朱石沙 |
朱玉川 |
朱祖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