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灌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对策研究

发布日期:2022-07-17   

灌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对策研究

赵发华

(甘肃省民乐县童子坝河水利管理处,甘肃民乐734500

摘要:水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命脉。近些年我国水资源愈发短缺,严重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 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在分析了灌区水资源使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灌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灌溉;节水农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22)09-0080-03




水是生命之源,是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资源。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占有量较 少,但用水需求却巨大,尤其是近些年工业、农业的 高速发展,使用水危机更加严重。在此情况下,必须 树立节水理念,发展节水农业,以实现农业以及区域 可持续发展。

1海区水資源使用现状

我国水资源比较稀缺,很多地区都存在干旱缺水 问题,然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灌溉消耗的水 资源巨大。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我国开始大力提倡 节水农业,灌区水资源浪费问题有了很大改善,节水农 业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此同时,灌区在水资源利 用、水资源管理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1.1观念落后

目前灌区群众的节水意识普遍相对淡薄,部分 群众根本就未认识到节水工作的重要性,认为灌区 宣传推广的节水工作与自己无关,在取用水过程中 存在浪费现象。还有一些群众认为节水会导致农业 减产,会影响经济收入等,因而参与节水工作的积极 性与主动性较低,在平时不能做到自觉节水'叱同 时,灌溉技术落后。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措施 由于一次性投入大,管理成本高,一般农户无力承 担,因此不愿使用。大水漫灌等传统技术在灌区仍旧 存在,低压管灌、喷微灌等技术的应用率不高。

1.2新型灌溉模式发展缓慢

近些年,我国一些灌区开始大力发展滴灌工程, 旨在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 但由于资金缺口较大,灌区节水示范工程建设进度 缓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高效节水示范,未创新推广 出适合灌区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用水 模式%

1.3资金缺口较大

受资金制约,灌区节水制度无法落实,节水工程 建设进度缓慢。同时,种植结构受市场影响大,灌区 种植结构失调,难以形成上规模的成片粮食作物区 与高经济作物区,给高效节水措施的推广造成阻碍。 除此之外,由于资金短缺,灌区高效节水设施还不健 全,缺少调蓄水池,高效农田灌溉节水技术发展缓 慢,节水技术的应用率也相对较低。

2漕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对策

2.1渠道衬砌与改造

要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就必须做好渠道改 造工作。采取衬砌、改造渠道等方式减少水的下渗, 使水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目前部分灌区还在 使用土渠,土渠的吸水性特别强,水源从土渠流向田 间时,有大部分会渗透进土壤,输水的损失特别大。 因此,建议在灌区修水泥输水渠或浆砌块石渠道,使 用这类吸水性弱、不易渗水的渠道代替土渠,可有效 减少渗漏损失。有研究表明:相较于土渠,浆砌块石 防渗可减少渗漏损失60%70%混凝土衬砌可减少 损失80%90%塑料薄膜防渗可减少损失90%以上囲。 在开展渠道衬砌改造工作时需注意,将灌区的土渠 进行改造并不是指将所有土渠都进行改造,对于一 些地区(如年降水量较少的地区),降雨渗入土渠能 有效补给地下水。因此,在改造渠道时需综合考虑多 种因素,根据灌区实际的气候、降水、种植结构以及 用水稀缺程度制定最为科学可行的渠道衬砌改造方 案,以获得最为理想的节水效果。

2.2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要实现节水目标还需改进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运用更先进的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减 少水资源的损失与浪费。

2.2.1平整土地平整土地是发展节水农业的一项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平整土地不仅能防止土 壤盐碱化,让土壤保持较好的肥力,而且还能提高灌 溉的均匀度,使田间作物均匀吸收水分,确保作物保 持良好的生长态势,提高作物产量。因此,灌区必须 高度重视土地平整工作,并且采用先进的整地技术(如 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实现对土地的高精度整理团o 2.2.2畦灌畦灌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措施。如果灌 区的作物种植密度过大,建议推广应用畦灌技术。运 用畦灌代替大水漫灌将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损耗率, 提升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在釆用畦灌技术时,应先做 好土地平整工作,在水流推进方向上减少田块破面 上下起伏的不平整状况,将影响畦灌效果的反坡、倒 坡等问题消除,使田间有适合畦灌的畦面纵坡,保证 水流能顺利、快速地流到作物根部。

2.2.3沟灌沟灌也是一种有效的节水方法。经研 究与实践证明,在种植向日葵、甜菜、玉米等宽行距 作物的田间,使用沟灌技术能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 率,减少水的无端损耗与浪费。在种植宽行距作物的 田间使用沟灌技术,不仅不会破坏作物根部土壤结 构,也不会引起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而且还能减少水的深层渗漏与地面蒸发,更加充分、 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在使用沟灌技术时,应当根据土 壤的坡降以及土壤透水性来确定沟长。如适合将黏 质土的沟长确定在60~80 m,砂壤土的沟长确定在 3060 m范围回。沟间距根据作物行距确定,两者是 相等的关系。

2.2.4膜下滴灌膜下滴灌技术属于一种复合型灌 溉技术,该技术是将滴灌、覆膜2项技术的优点有机 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技术通过滴 灌毛管与滴灌带将水源精准地输送到作物根系,提 高了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并且因为是在膜下 灌溉,水分蒸发速度也大大降低,从而减少了水分的 损耗与浪费,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在膜下滴 灌技术下,水与肥混合灌溉,既加快了肥料的溶解速 度与作物的吸收速度,更简化了生产程序,减少了劳 动量,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3优化用水管理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灌区可对用水管理计划 与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具体调整措施:根据灌区实际 用水需求与四季水储量变化制定具体的用水方案, 依据“定额灌溉、以亩定量”等对灌溉用水量进行管 理,减少水资源的损耗与浪费,使水资源得到真正合 理地利用。在分配与使用灌溉用水时,要对用水总量 进行控制,根据每个农户所需要灌溉的田地面积以 及各地块内种植的作物种类和作物在各个季节的需 水量计算与确定分配给每户的灌溉水量,后期严格 按照这一计算数值给每个用水户分配用水,以此实 现对水资源的精准管控。为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需 对水价进行调控,充分利用水价的杠杆作用来增强 农户节水意识,促使农户积极主动投入到节水事业, 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另外,要釆取严格的用 水管理措施,对超定额、超计划用水的用水户征收累 进水价,通过这种方式避免水资源浪费。灌区供水管 理可实行"水管所+村(农民用水者协会)+社(用水 小组)+农户(用水户)”共同参与的灌溉管理模式。 水管所按渠系分别成立渠系委员会和灌溉管理小 组,下设管理站,对渠系供水和各村(农民用水者协 会)、用水单位的用水进行管理和组织协调。还可建 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平时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 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灌区各项规章制度;负责 组织用水户管理、维护所辖田间水利工程及灌溉设 施;及时向水管所申报灌水面积及种植结构,申请水 量;严格执行渠系轮次配水计划,做好斗口配水、水 量调配及测水、量水、水费结算工作,加强田间用水 管理,组织用水户公平、有序、高效用水;及时向用水 户收取水费、水资源费、末级渠系水费,并按时足额 向水管所缴付水费、水资源费。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 用水户做好末级渠系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保证工 程设施完好,高效运行。在灌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与 运行过程中水管所要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 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规章制度;严格水资源管 理,依法管水,科学调度,合理配水,计划用水,节约 用水,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做好水费结算工作,严格 成本核算,搞好水费及水资源费征收。

2.4完善节水配套工程建设

坚持“节水优先”原则,釆取有效措施推动节水 型灌区建设,严格落实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强化计 划用水管理和用水审批。在灌区开展灌溉试验研究, 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灌溉;开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 系数测算。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增强群众节水意识。 相关部门通过宣传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共同节约用 水,借助各种媒体宣传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增强全社 会的水危机意识,从而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 源。同时,在灌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 断加强水资源管理,注重对水资源的保护,通过对污 染的水资源进行及时处理和再利用,提高水资源利 用效率。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模 式,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对农田水 利工程管理权责与利益进行划分,使各项管理责任 与任务具体分摊给单位或是个人,从而解决管理权 责不明确、工程无人管理等问题,切实有效地维护灌 溉工程,进而使工程发挥最大作用。

2.5强化资金保障

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稳定的资 金保障。现阶段我国多地受资金制约,灌区节水制度 得不到落实,节水农业发展速度缓慢。对此,应釆取 以下措施补全资金缺口,推动节水型农业健康快速 发展。一是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节水 投入机制,增加投资渠道,改革和完善投资政策。目 前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资金主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 主,资金来源比较单一,资金缺口较大,必须通过相 应的激励、引导等措施推动社会机构、企业等向节水 型农业投资,丰富节水农业资金来源,有效减轻资金 限制。二是节水型农业要设立专项资金,构建可靠的 资金保障体系,全面解决节水型农业发展过程中资 金短缺、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为节水型农业的发展提 供强有力保障。

3结语

我国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危机比较严重,发 展节水农业意义重大。灌区要根据国家有关要求, 结合灌区具体情况从灌溉工程、灌溉技术、灌溉管 理等方面入手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促进农业可持 续发展。



參考文献

1] 郭吉华,杜继兵,杨国龙.宁夏中宁县发展节水农业的措施与对策建议J].水利技术监督,2021(9):53-56.

2] 王生林,段克明,赵明兰,等.宁夏灌区农业节水化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0(9):35-36.

3] 梁媛,杨刚.我国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2018,18(9):171-172.

4] 刘荣.关于宁夏发展现代节水农业的思考[J].广东水利水电,2012(11):49-51+56.

5] 汪如贵.推广灌区农田节水技术促进临泽农业持续发展[J]車业科技与信息,2010(4):14-15.

(编辑张顺全)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