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作物抗旱节水研究进展_景蕊莲

发布日期:2022-12-12   

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7, 9(1)1~5

R eview of C hina A 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节水农业

作物抗旱节水研究进展

蕊莲

(家基 资源与遗传改 良重大科学工程 ,农业部作物种质 资源与生物技术重 实验室 ,

国农业科学 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发掘利 用抗 水基 因资 , 高作物 的抗 性和 水分 利用 效率 ,发展 节水 , 缓解 , 的粮食安全 态安全和社会 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 本文综述 了作物抗 节水 的基础理论 定评价技术 源发掘 品种选 等方 的研 究现状和 问题 ,并探讨 了作物抗 水研 的发展趋

键词 :作物 ;抗 ;水分 高效利 ;鉴 定评价 ;品种选

图分 类号 S3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864(2007)01-0001-05

Advance s of research on drough t resistance

and w a te r use efficiency in crop plan ts

JING Rui-lian

( N ational Key Facility fo r C rop G ene Re sou rce s and G enetic Im p rovem en t,Key Lab o ra to ry of C rop G e rm pla sm and B iotechnology, M inistry of Agriculture/Institu te of C rop Science s,Chine se A cad em y of Agricultu ra l Science s,Beijing 100081,China)

Ab s tra ctIt is vita l to develop w a te r saving agricultu re fo r reducing crisis ofw a te r re sou rce s, ensuring food supplie s, entironm en ta l security and su s ta inable developm en t of society. The p re sen t pap e r review ed the s ta tu s and prob - lem s on basic the o ry researche s, technique s and criteria of identifica tion and eva lua tion, g ene re sou rce s d icove ry, genetic mi p rovem en t fo r crop plantdrough t resis tance and high w a te r u se efficiency in crop plan ts. D evelopm en t trend s in the se a rea s w e re furthe r d iscussed.

Key w ord s:crop;drough t resistance;high w a te r u se efficiency;Identifica tion and evaluation;genetic mi p rovem en t


水资源是国 民经 和社会 发展 重要 略性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 ,干旱频繁发生 ,全球 缺水问题 日趋尖锐 干旱缺 已经成 为世界农

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 ,也是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

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 国种植业产 70% 以上 来自溉耕地 ,农业 70% 以上 ,而一些 发达 农业 50% 不仅如此 , 用率 45% , 80% , 50% 以上的耕地仍然为雨养农业 ,作物产量低而不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 国每年平均受旱面积 2 667 hm2, 700~800亿


kg 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需达到 6.0亿 t, 农业用水总量不会增加 ,按目前全国平均作物水 分利效率 0.8 kg/m3 ,农业缺 1 200 亿 m3 (刘燕华 ,2006)。据专家预测 ,一旦实现生物 节水技术的突破 ,在我国仅种植玉米 小麦 水稻和 秋杂粮就可节 421亿 m3 因此 ,发掘 抗旱节水优异基因资源 ,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水 分利用效 ,对于缓解 资源危机 , 国家 的粮 本文就作物抗旱节水的基础理论 鉴定评价技 基因资源发掘与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 行综述


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7, 9(1)1~5

R eview of C hina A 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稿 2007-01-05。

作者简介 :景蕊莲 ,博士 , 员;主要从事作物抗旱节水分子 生物学研

Tel010-62186706, E -mailjingrl@ caas.net.cn

基金项 :国家 “863”“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 点项 目课题 (2006AA100201)资助


2 9


1 作物抗旱节水研究受到高度重

旱缺水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关注 , 物抗旱节水的基础研 和应 用研 受到越来越 重视 近年来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相继启动了 抗旱节水研 究项 ,探讨植物抗旱节 水机理 , 掘重要基因 ,为改良作物抗旱节水特性提供理论 依据和物质基础

国于 1998年启 了科学基金项 Genom -

ics of P lant Stress Tolerance”, 究植物抗旱 的遗传基础 ,分析与抗旱相关的重要基因 国际 研究磋商小组 (CGIAR) 2003年启 计划 ”(G 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 Cultiva-

ting plant diversity for the resource poor), 目标是 应用先进的分子生物技 术研 究作物遗传 资源 ,发掘利用优异基因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抗旱 病虫 营养高效的作物品种 ,其中 ,改良作物抗旱 是最重要的研究目标 2005 欧洲与非洲 国家 联合 Improving durum wheat for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yield stability through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approaches(IDuWUE)研究项 ,利用生 和分子方法研究和改良硬粒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 提高稳产性;还与地 海地 区联合 提高地

(WUEMED)。 2005 第二 (InterD rought-II), 者提供了磋 商提高作物抗旱节 水技 术途径

年来 ,我国政府也先后实施和启动了多项重 大研究项 ,进行作物抗旱节水基础理论和应用 1999年实施了国家重 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973) 作物抗逆 水分 养分高效 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 ”,2003年又进一步启 “973” 作物高效抗旱 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 学基础 ”,研究作物抗旱性 生物基础理论 2002 年开始实施了国家 “863”重大科技专项 现代节 农业技术体系与新产 品研究开发 ”,目标是集成 节水新品种 农艺技 灌溉设备及灌溉控制技 术等 ,加快建立有 国特 的节 水农业技 术体 系; 2006年又启动了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 水农业技 ,“ 物抗


等被列为重要研究 内容 ,目标是挖掘利 用作物 身节水潜力 ,全面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农业 综合用水效益 作物抗旱节 品种 的选育 和利 研究也已经在一些 大研 究项 中得 以体现 研究项 的实施提高了人们对植 ( )物抗旱节 遗传基础的认识 ,将加速作物抗旱节水性状的改 ,提升生物节水农业的水平

2 作物抗旱节水基础理论

期以来 ,国内外广大研究工作者在认识植物 机理方面做 大量 的研 ,包括作物地上 下部分 结构 生理 生化及其遗传规律等 , 发现不同植物或 同种植物 的不 同基 型之 间抗旱 差异明显 近年来 ,随着分子遗传学 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等现代分子 生物学理论与 的飞速发展 ,科学家们可以综合利用分子生物学 遗传学的理论 方法与技术研究作物抗旱节水的 理生化机理和遗传机理 ,解析作物抗旱节水的代 谢网络遗传网络 国内外在作物抗旱节水 水分 高效利用的生理 遗传 方面 已经取得 了一 列重要的进展

研究者早就认识到植物的抗旱性由多基因 , Turner (1979) ,

(droughtescape)、高水势 下耐旱 下耐旱是 作物适应干旱 3 方式;Levitt(1980)则把植物 (drought avoid-

ance)和耐旱 (drought tolerance), 又把御旱 耐旱统 (drought resistance);H all(1990) ,植物适应干旱的机理有 3 ,即御旱 耐旱和 水分利用效率 总之 ,植物对水分的反应类型包 括避旱 御旱 耐旱和高水分利用效率 ,抗旱与节水 2个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的性状 ,涉及众多的基 生理生化代谢途径

多研究者在植物应答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 机理方面做了 大量 的研 以上游信号传递研 突破口 ,对作物的细胞抗旱性与系统抗旱性机理 行系统的研究 ,揭示植物应答 水分胁迫 的机理 已经现了植物感 水分胁迫 的信号分子 多条 信号传导途径 ,包括 化学信号 水信号 ,ABA (ab-

scisicacid)赖途径 ABA 依赖途径及 乙烯信号


传性状鉴选 ”、 亏缺 途径等 旱条件 下根 发育 的调控及其


1 作物抗旱节水研究进展 3


信号感知的分子机理 气孔运动调控的分子及细 生物学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都取得了令人瞩 研究进展

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 , 基因克隆和转化技术的日益成熟 ,植物抗旱基因 也取得了较 的进展 究植物抗旱节 水基 因表达图谱 ,析相关基 的功 ,发现 了一 (Shinozaki ,1997;王转等 ,2004)。对部分基 能进行 了初步验证 发现基 因与抗旱性相关 也揭 (H irt, 2004)。例如 ,M asle等 (2005) ERECTA ,该基因作用于 片气孔 密度和 结构 ,被证实能调控植 的蒸 腾效率 , 良作 的抗旱性及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展示出良好前景;

Janga (2005)发现聚膜蛋 H vSec61α复合物调 控一系列抗旱基 的表达 重要抗旱节 水基 隆与功能分析为转基因工作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 , /QTL (quantita-

tive trait lod)分子记研究迅速发展 , 了大量 的资料 已经构建了水稻 玉米 小麦 大豆等多 物的分子遗传图谱 ,并标记了许多抗旱节水重要 基因 /QTL 例如 ,在玉米上 , 玉米 小麦改 (CIMMYT)、 国等都 抗旱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 ,如生理性状 (ABA )、 (anthesis-sil-

king interval ASI)、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等 ,并建 一致性图谱 ,CIMMYT已经开始利用 ASI的分子 记鉴选抗 QTL分 , (Yue ,2006),并对水 旱稻根 系性状与抗旱性进行 关分析和 QTL定位 (穆平等 ,2003)。在小麦上 , 标记了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相关的 QTL,包括

(HAO ,2003;周 晓果等 ,2005YANG ,2007)。 ,多数分子标记在抗旱节水品种鉴选中的作用 实用性尚未明确 ,限制了分子标记选择技术在抗 节水品种鉴选中的有效利用

,研究者正在整合并解析作物抗旱和水分 效利用的代谢 网络 和遗传 网络 (Li,2005),以期


代谢途径和重要基因 ,为作物抗旱节水的遗传改 提供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

3 作物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技

物抗旱节水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为建立抗旱 节水作物鉴定技 和评价标准奠 了基础 究者已经提出了许多鉴定技术 ,包括大田自然环 件下的鉴定 ,遮雨棚 人工气候 室或温 室等人 控制环境条件下的鉴定 ,以及利用胁迫溶液等人 拟干旱条件 的鉴 定等技 ,分别通过形 生理生化等性状对作物种子萌 发期 苗期或全 育期的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鉴定 ,提出了 旱系数 抗旱指数 隶属函数等综合评价指标 , 些技和指标在作物抗旱节 水鉴 定评价 发挥 要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 院作物科学研 究所在研 总结作物抗旱性鉴定技术与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 持制定 小麦抗旱 性鉴 ”, 立了小麦种子萌 苗期 水分 临界期及全 生育 的抗旱性鉴定技术和评价标准 ,即将作为国家推 性标准公告实施

,由于作物抗旱节水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 ,既受多基因遗传控制 ,又与外界环境条件 息相关 不同作物 不同品种抗旱节水性状的复 遗传特性 ,以及不同生态地区环境条件的复杂性 导致了作物抗 用的 期以来 ,不同学科的专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 出了多种作物抗旱节水鉴定评价的指标 ,尽管这 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了对作物抗旱节 品种 鉴选 ,但是 ,现有 的与作物抗旱节 水相关 的表 生理生化指标及相关基因或分子标记的数量 于庞大 ,而且多数是从不同学科的单方面研究提 ,由于研究材料 研究条件及检测标准不同 , 之间矛盾较 重要 的是很 多单一指标与产 的相关性不高 ,鉴定筛选抗旱节水材料的可靠性 ,难以为育种工作者及相关研 究者普遍接 ,目前国内外还都没有形成能适合于不同生态 不同作物的抗旱型和水分高效利用型品种鉴选 的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

广大的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者和育种工作 者迫切期望着科学 可靠 简便 可操作的作物抗旱 水鉴定筛选优化指标体系及鉴选技术 事实上 ,


揭示作物抗旱节水 的生理和遗传基础 ,发掘重 1999年于墨西哥举行 分子技 术与作物


4 9


性国研讨会 之后 , 际科学界 已达成这样 的共 应该尽快研究制 定科学 的作物抗旱节 鉴定评价指标体系 如何应用系统的 综合的分 析方法 ,遴选抗旱节 重要指标 ,建立一 套可 作物旱节水型和 水分高效利 品种鉴 定筛选 术与优化指标体系 ,已经成为作物抗旱节水相关 究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也是作物抗旱节水新品种 研发的重要内容 如何 结合不 区域土壤 水条件建立作物抗旱节水筛选技术与指标 ,使鉴 出的抗旱节水作物 品种在正 常年份 和灌溉条件 高产 高水效或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稳产 高水效 , 仍然是我们面 的严 峻挑 抗旱节 品种研 选工作不仅需要针对作物不 生育 时期 的抗 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单项鉴定评价技术指标 , 需要能够统筹考虑抗旱 水分高效利用和高产等 经济性状 ,适合不同作物和不同环境条件的优化 定技术与指标体系 通过多途径 多层次的优化 合研究 ,建立分子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作物 旱节水综合鉴定评价技术指标体系 ,提高抗旱节 品种的鉴选效率 ,将是未来作物抗旱节水品种鉴 选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4 作物抗旱节水品种选育

4.1 作物抗旱节水基因资源发掘与利

抗旱节水基因资源是作物抗旱节水育种工 物质基础 ,发掘与创新抗旱节水基因资源是生物 水农业发展的关键 ,也是抗旱节水研究与开发领 的重 (C IM - MYT)国际水稻研究所 (IRRI) 际研究机构和 国家的政府都非 重视作物种质 资源 收集 研究利用工作 国作物抗旱种质 资源 的鉴 选工作居于世界前列 ,为进行种质创新和优良品 选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我们研究发现 , 种质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抗旱节水遗传变异 , 小麦品种的幼苗可以在低至 17% 最大 间持水 量的壤水分 条件 , 35% 田间持水量的条件下则全军覆没;一些谷子品种 以耐受 15%最大田间持水量 的极度土壤水分胁 谷子品种间的水分利用效率 (WUE)差异可达 6 ,小麦差异约 2 (山仑等 ,2000)。近年来 , 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植物基因组


涌现 ,主要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 方法 基于等位基 变异 和关联遗传学的 方法 基于基 表达 方法 基于 突变体的方法 基于 生物信 息学技 方法 基于 白组 ( ,2005)。 助于各种基因发掘技术 ,抗旱节水种质资源研究 作正在从抗旱节 水种质材料 的筛选转 向抗旱节 水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4.2 作物抗旱节水品种选育

育抗旱节水 高产稳产的作物新品种是发展 水农业经济有效 的途径之一 作物抗旱节 水育 种的主要任务就是 聚合存在于不 同种质 资源材 的有利基因 ,为农业生产提供适宜的品种

期以来 ,常规育种技术在作物抗旱节水新品 选育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利用系谱选择 回交等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了大批的作物抗旱 节水高产品种 ,在农业 生产 发挥 重要 的作 ,常规育种是通过对育种材料表型性状的选择 实现对目标基因型的选择 ,人们无法直接考察个 的基因型 ,只能从表现型推测基因型 而作物的 旱性和水分高效利 用特性是作物本身 的遗传基 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抗旱节水性状 复杂的数量性状 ,受多基因控制 ,易受环境影响 , 根据表现型选择基因型费时费力 ,选择效率低 ,常规育种存在 着极 的盲 目性 和不可预测性 , 种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 和机遇 着农 生产对抗旱节水作物品种要求的不断提高 ,利用 常规种技术选育新 品种预 见性差 择效率低 周期长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为克服常规育种技术 陷提供了机遇 分子育种技 术包括分子标记辅 选择 (MAS) 利用分子育种技 , 以打破物种界 , 克服生殖障碍 ,实现优 良基 因高效 重组 聚合 , 而定选育抗旱节 水作物新 品种 着各种高通 自动化分 使 ,分子育种技术日趋实用化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术借助与目标基因 /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直 接选择多个目标性状基 ,进行 多基 聚合育种 , 效避免环境条件对抗旱节水表型性状的影响 , 高育种工作中对数量性状优 良基 型选 的准确 和预见性 ,提高选择效率 ,缩短育种周期 ,提高育


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使新基因发掘方法和技术不 种水平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界限 ,克服


1 作物抗旱节水研究进展 5


殖障碍 ,把抗 ,有效地改良作物的抗旱性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物品种分子设计是一个新概念 ,该方法首先根据 物的育种目标和生长环境 ,在计算机上设计最佳 方案 ,然后再实施育种方案 万建 (2006) , 作物品种分子设计育种将在庞 生物信 和育 家的需求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在育种家的田间试 之前 ,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 优化 ,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 和后代选 择策 , 传统的 经验育种 高效 育种 的转化 ,将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

,分子技术与 常规技 的有机 结合 ,将极 地促进作物抗旱节水鉴定评价 抗旱节水种质创 和育种工作的发展 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 ,作物抗旱节水研究的分子理论和技术距离直接 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研 ,填补从分子到细胞 组织 器官 植株水平及群 水平之间的理论和技术空白 ,缩小分子理论与实 应用的距离 着人们对于抗旱节 水机理认识 的不深入 ,以及分子育种理论 术与信 的不 完善 ,通过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 结合 ,将极大地提高对 目标性状 水平 , 现作物抗旱节水育种水平的新突破


[ 6] 王转 ,臧庆伟 ,郭志爱 ,景蕊莲 .小麦 幼苗期水分胁迫所诱导基

表达谱的初步分析 [ J].遗传学报 ,2004,31(8)842~849

[ 7] 晓果 ,景蕊莲 ,郝转芳 , 小平 ,张正斌 .小麦

QTL分析 [ J]. 国农业科学 ,2005,38(10)1951~1957

[ 8] H all A E.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crops in relation to ligh t,wa-

ter,and temperatu re.InC arroll C R,V anderm eer J H,R osset P (E ds).Agroecology [ M ] .N ew Y orkM c G raw H ill Publishing C ompany,1990191~233

[ 9] HAO Zhuan -fang,CHANG X iao-ping,GUO X iao-jian,JING R ui-

lian,LI R un -zhi and JIA Ji-zeng.QTL mapping fordrought toler- ance at stages of germ ination and seedling in wheat (T riticum aestivum L.)using a DH population [ J].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 hina(E n),2003,2(9)943~949

[ 10] H irt H,Shinozaki K (E ds.).P lant R esponses to Abiotic S tress

[ M ] .Springer-V erlag B erlin H eidelberg N ew Y ork,20041~38

[ 11] Janga CS,Leea TG,K im a JY,Parka JH,K imb DS,Parka JH,

Seoa YW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cDNA encoding the putative integral memb rane protein,H vSec61a,expressed during early stage of barley kernel developm ent [ J ] .P lant Science, 2005,168233~239

[ 12] Levitt J.R esponse ofplant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water,radi-

ation,salt and other stresses [ M ] .N ew Y ork:A cadem ic P ress, 1980325~358

[ 13] M asle J,G ilm ore SR,Farquhar GD.The ERECTA gene regulates

plant transpiration efficiency in A rabidopsis [ J ] .N a tu re,2005, 436866~870

[ 14] Shinozaki K,Y amaguchi-Shinozaki K.G ene express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in water-stress response [ J] .P lant P hysiol.,1997, 115(2)327~334

[ 15] Tu rner NC.D rought resistance and adaptation to water deficits in




crop plants.InH arry M ussall (E d.).S tress P hysiology in C rop P lants[M ] .N ew Y orkJohn W iley and Sons,1979343~372

[ 16] YANG D e-long,JING R ui-lian,CHANG X iao-ping,LIW e i.QTL



1 作物抗旱节水研究进展 5

[ 1] 贾继增 ,黎裕 .植物基 因组 [ J].

业科学 ,2004,37(11)1585~1592

[ 2] . . :中 ,

, . [ M ] .北京 :中 国农业科学技术 版社 ,2006

[ 3] 穆平 , 自超 , , , , , .

稻根 系性状 QTL定 [ J]. ,2003,4(20)2162~2169

[ 4] 山仑 , , . [ M ] . :清

,20001~32

[ 5] 万建 .作物分子设计 [ J]. ,2006,32(3)455

~462


M apping for C hlorophyll F luorescence and A ssociated T raits in W heat (T riticum aestivum L.)[ 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 lant B iology,2007 (in press)

[ 17] Y ue B,X ue W ,X iong L,Y u X,Luo L,C ui KH,Jin D,X ing YZ,

Zhang Q.G enetic basis ofdrought resistance at reproductive stage in rice:Separation of drought tolerance w ith drought avoidance [ J].Genetics,2006,172(2)1213~1228

[ 18] Zhi-K ang L i,B in -Y ing Fu,Y ong-M ing G ao et al.G enom e-w ide

introgression lines and their use in genetic and molecular dissec- tion ofcomplex phenotypes in rice (O ryza sativa L.)[ J].P lant M olecular B iology,2005,5933~52


(责任编辑 )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